山東省語文高考試題
高考語文知識類試題是高考語文試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變化發展伴隨著高考語文改革的整體程序,對其展開研究不僅能促進高考語文知識考試內容和形式的科學化,而且更有助於推進新課程,推動語文知識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陽關之所以聞名遐邇,是因為它曾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陽關與玉門關成椅角之勢,就像西域交通線上的一對雄獅,扼踞要地,虎視眈眈。古陽關 ① 。走在去陽關的路上。沿途景色瞬息萬變。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偶然***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原是一條林帶。車輪飛轉,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象突然從沙漠裡***駛/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雖然昨日的陽關城早已被歷史***淹沒/湮沒***,但它當年的雄姿似乎仍歷歷在目,使人總有無限的感慨。陽關,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並非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和士兵。對他們來說。這裡無異於一道生死關,歸鄉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夢, ② 。
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A.關隘***ài*** 聞名遐邇 B.對峙***zhì*** 犄角之勢
C.廣袤***mào*** 虎視眈眈 D.戍***shù***守 歷歷在目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偶爾 駛 淹沒 B.偶然 闖 淹沒
C.偶然 駛 湮沒 D.偶爾 闖 湮沒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三面沙丘,沙樑環抱,流沙茫茫,一望無際②像是陽關上那彎清冷而高遠的月
B.①三面沙丘,流沙茫茫,沙樑環抱,一望無際②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
C.①三面沙丘,沙樑環抱,流沙茫茫,一望無際②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
D.①三面沙丘,流沙茫茫,沙樑環抱,一望無際②像是陽關上那彎清冷而高遠的月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在嶧山景區春節祈福廟會上,秧歌、雜技、舞龍舞獅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演員們穿著奼紫嫣紅的服裝,為廟會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B.下午兩點三十分,隨著裁判員的一聲哨響,拔河比賽開始了,我們物業中心代表隊的十名隊員,同仇敵愾,盡力拼搏,秒殺對手。
C.不少二三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同時樓盤又大量過剩,地方政府應該儘快出臺新的住房政策,擺脫目前這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D.中國對南沙群島及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有關活動是中方主權範圍內的事情,無可厚非,無須他人說長道短。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專家提示,公眾若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家或地區旅行,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一旦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診治。
B.香港旺角發生騷亂。嚴重影響了香港的社會秩序和形象,香港警方隨機展開刑事調查,抓捕了部分疑犯,香港各界對此眾說紛紜,態度不一。
C.各國經過20多年斷斷續續的談判,一份歷史性協議終於在法國巴黎誕生。這份協議將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D.2015年央視推出“誰是棋王”活動,宗旨是以“走出家門、科學健身、融入社會、分享快樂”為目的,普及圍棋專案,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對歷史氣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簡而言之,一是通過自然證據,二是通過人文資料。自然證據貫通古今,恰如一條貫穿歷史的經線;人文資料涵蓋廣泛,彷彿覆蓋歷史的緯線。
所謂“自然證據”,就是發掘到的生物遺骸、江河湖海的水文遺蹟、植物孢粉、冰川或湖泊沉積物、石筍等,通過測定它們的特殊元素或成分獲取其存留期內連續的歷史氣候資訊。
所謂“人文資料”,就是官方史書、宮廷檔案、方誌、農書等,甚至包括航海日誌、私人日記及文學作品中,關於水旱、晴雨、冷暖和生物活動等的記栽。單獨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定性地知道一個時期的狀況;如果加上與現代資料的對比分析,甚至能將這些定性的資訊轉化為更準確的量化資料;系統地蒐集、鑑定和輯錄這些材料,可供分析氣候變化的規律。
我國幅員廣闊,擁有大量樹輪、湖芯、冰芯、石筍樣本等珍貴的自然證據;我國還是文明古國,自殷商以下,甲骨卜辭、青銅銘文、簡書縑帛等存世文獻之豐富與連續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我國現代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曾說:“物候知識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國為最早。”
關於利用自然證據研究氣候變化的情況,可從我國史前全新世氣候研究窺見一斑。古生物研究發現,現今分佈北界為高雄和綠島的珊瑚礁曾分佈到臺灣島北岸;現今生活在南海的喜暖的一種昆蟲,全新世時曾分佈到寧波、上海、連雲港水域——這說明當時海洋環境要比現代溫暖。
與自然證據相比,人文資料烙上了社會性的特殊印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甄別和分析。古人編寫正史、府縣誌等往往只記錄重大氣候現象,可為我們提供一些極端氣候事件的資訊。比如江蘇漣水《安東縣誌》記載1637和1642年分別出現“四月大雪殺禾”和“立夏大霜”的極端天氣,但我們無法通過這些記錄發現這一時期的氣候整體趨勢。而在私人文獻***如文人筆記***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指示氣候變化趨勢的細節,比如馮夢禎的《快雪堂日記》就記載了1588—1644年27個年份裡,蘇寧杭等江南地區的桃花、梅花、玉蘭等的始花或盛花日期。這些春季植物物候期平均較20世紀60~80年代晚3天以上,說明此段時期春季溫度整體上要低於現代,如果進一步分析現代江南地區植物開花與春天溫度的關係,我們甚至可以推算當時的春季溫度,完成從定性到定量的跨越。
利用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研究氣候變化,各有所長,並可以相互對照。自然證據儲存至今,記錄的“噪音”往往多於真實的氣候資訊,需要科學的思想進行挑選和分析;人文資料散落在浩繁的典籍之內,需要敏銳的眼光進行追求和提煉。以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去偽存真、去蕪存菁,開啟塵封數千年的歷史氣候的真面目,已經成為我國在國際全球變化科學領域獨具特色的研究之一,也必將繼續煥發出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芒。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6.下列對研究歷史氣候的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的比較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證據貫通古今,恰如一條貫穿歷史的經線;人文資料涵蓋廣泛,彷彿覆蓋歷史的緯線。
B.通過自然證據即可對歷史氣候窺見一斑,而人文資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甄別和分析。
C.我國幅員廣闊,擁有大量珍貴的自然證據;我國又是文明古國,存世文獻既豐富又有連續性。
D.對自然證據需要科學的思想進行挑選和分析,對人文資料需要敏銳的眼光進行追求和提煉。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通過自然證據和通過人文資料是研究歷史氣候的兩種基本方法,這兩種方法實際上都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研究的。
B.把古代人文資料與現代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能將單獨分析古代人文資料時獲取的定性資訊轉化為更準確的量化資料。
C.古代正史、府縣誌等往往只記錄重大氣候現象,提供極端氣候事件的資訊;而私人文獻則專門記錄指示氣候變化趨勢的細節。
D.利用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研究氣候變化,各有所長,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用來揭開塵封數千年的歷史氣候的真相。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不屬於根據人文資料進行氣候研究的一項是
A.據《竹書紀年》記載,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說明當時我國長江中游一帶的氣候比現在寒冷很多。
B.《苟子·富國篇》說:“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一歲而再獲之。”現在北方兩年輪種三季作物,可知戰國時代氣候溫暖,植物生長期比現在長。
C.天鳳三年二月,“大雨雪,關東尤甚,深者一丈”。《漢書》中有很多王莽時期這一類反常氣候的記錄,說明當時出現持續多年的嚴重低溫。
D.《夢溪筆談》中,北宋沈括通過對化石的觀察,提出當時氣候條件不宜竹類生長的延州,可能“曠古以前,地卑氣溼而宜竹”的觀點。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衡射策甲科,調補平原文學。元帝初即位,樂陵侯史高以外屬為大司馬車騎,領尚書事,前蕭望之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貢薦。高充位而已,與望之有隙。長安令楊興說高曰:“以親戚輔政,貴重於天下無二,然眾庶論議,令聞休譽,不專在者,何也?以之幕府,海內莫不仰望,而所舉不過私門賓客。夫富貴在身而世人不譽,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學匡衡材智有餘,而隨牒在遠方。誠召置幕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以此顯示眾庶,名流於世。”高然其言,闢衡為議曹史,薦衡於上,上以為郎中,遷博士、給事中。
是時,有日蝕、地震之變,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說其言,遷衡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為少傅數年,數上疏陳便宜。建昭三年,代韋玄成為丞相,封樂安侯,食邑六百戶。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勸經學威儀之則,上敬納其言。初,元帝時,中書令石顯用事,自前相韋玄成及衡皆畏顯,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與御史大夫甄譚共奏顯,追條其舊惡,並及黨與。於是司隸校尉王尊劾奏:“衡、譚居大臣位,知顯等專權勢,不以時白奏行罰,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既奏顯等,不由陳不忠之罪,而反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詔勿劾。衡慚懼,上疏謝罪。因稱病乞骸骨,上丞相樂安侯印綬。上報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與君同心合意。今司隸校尉尊妄詆欺,朕甚閔焉。方下有司問狀,君何疑而上書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燭也。傳不云乎?‘禮義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賜上尊酒、養牛。衡起視事。上以新即位,褒優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風雨不時,連乞骸骨讓位。上輒以詔書慰撫,不許。
久之,衡子昌為越騎校尉,醉殺人,系詔獄。越騎官屬與昌弟且謀篡昌。事發覺,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而有司奏衡專地盜土,衡竟坐免。
***選自《漢書·卷八十一》,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令聞休譽,不專在者 聞:聽說
B.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罔:欺騙
C.上報曰:“君以道德修明 報:回覆
D.然群下多是王尊者 是:贊同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高充位而已,與望之有隙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B.不以時白奏行罰 武留匈奴十九年,始以強壯出
C.加非於君,朕甚閔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D.君其察焉 爾其勿忘乃父之志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旬,正確的一項是
A.誠召/置幕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
B.誠召置幕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
C.誠召置幕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
D.誠召/置幕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為官;後來樂陵侯史高為了成就自己善於推舉人才的美名,徵辟匡衡為議曹史,並向皇帝舉薦,匡衡得以進入朝廷任職。
B.元帝曾詢問地震等災變與政治得失的關係,匡衡上疏,皇上讀了很高興,進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讓他接替韋玄成任丞相,封他為樂安侯。
C.成帝時,匡衡與甄譚一起上奏彈劾石顯;王尊則彈劾他二人,指責他倆不陳述自己對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張揚先帝任用顛覆國家的壞人的過錯。
D.匡衡的兒子們犯了罪,匡衡脫下官帽,光著腳,等待皇帝降罪,皇上派使者詔令恢復他的官帽朝鞋;但有司又以其他罪名彈劾他,他最終被免官。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夫富貴在身而士人不譽,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5分***
***2***方下有司問狀,君何疑而上書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燭也。***5分***
14.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回答問題。***8分***
戲題
呂思誠
典①卻春衫辦早廚,老妻何必更躊躕。
瓶中有醋堪和菜,囊底無錢莫買魚。
不敢妄為些子②事,只因曾讀數行詩。
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
【注】①典:典當。②些子:一些,某些。
***1***詩的前兩聯體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是怎樣體現的?***4分***
***2***賞析尾聯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講到志士仁人“ ▲ , ▲ ”,這種殺身成仁的精神,是中華民 族強大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世世代代薪火相傳。
***2***杜甫《登高》中“ ▲ , ▲ ”兩句描寫了詩人白髮日添、因病斷飲的生活境遇,憂國傷時的形象躍然紙上,使後人千載若見。
***3***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用兩句詩形象地抒發了登頂後的感受,“ ▲ , ▲ ”,表現了作者作為政治家的博大、高遠的胸懷。
五、***12分***
16.將下列句子按照恰當的順序組合成前後銜接、語意連貫的語段。***只填序號******4分***
①我們可以用手指著自己而在話裡省去一個“我”字
②這並不是說話時沒有文法
③我們在說話時可以不注意文法
④我們必須儘量按照文法寫作完整的句子
⑤而是我們可以有很多輔助表情對說話內容進行補充
⑥但在寫作時卻不能這樣做
17.閱讀下面的文段,請概括品鑑鐵觀音茶優劣的要點。***總共不超過15字******4分***
“鐵觀音”一直備受大家歡迎,對於行業中高手來說,很容易鑑別出茶葉的優劣,而對外行人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精品茶葉較一般茶葉緊結,葉身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噹噹”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安溪鐵觀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高揚的類似蘭花的香味,但是並不是所有安溪鐵觀音茶都會有蘭花香,只有少數製作成功的優質產品才會出現明顯而馥郁的蘭香。一般來說,常見的蘭花香有兩種風格,如其中一種風格比較尖銳,香氣霸,具有很強的衝力,剛性十足,令人印象極深,普遍被茶友作為衡量產品是否是高檔安溪鐵觀音的基準。
18.下面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歷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內容,補充下面文段中兩處空缺的內容。要求:語意完整,句式連貫,語言簡潔。***4
分***
中國古代小說經歷了一個長期演變、不斷髮展的歷程。先秦兩漢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期,神話、寓言等作品已具備小說的某些因素;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志人小說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正式產生; ① ;話本、擬話本小說在宋元時期大量湧現,是中國古代小說繼續發展的具體表現; ② 。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萬里長城一紅柳
樑衡
中國北方最明顯的地理標誌就是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逶迤連綿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上,將秦漢到明清的文化符號一一鐫刻在蒼茫的大地上。夕陽西下,一抹紅霞為烽火臺、戍樓勾勒出金色的輪廓。這時,你遙望天邊的歸雁,聽北風掠過衰草黃沙,心頭不由會泛起一種歷史的蒼涼。可是誰也沒有注意到萬里長城由東向西進入陝北府谷犁轅山境內後,輕輕地拐了一個彎。這氣勢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長城,怎麼說拐就拐了呢。現在能給出的解釋,只是為了一座寺和一棵樹——一棵紅柳樹。
那天,我沿著長城一線走到犁轅山頭,一抬眼就被這棵紅柳驚呆了。心中暗叫:好一個樹神。紅柳是生長在沙漠或貧瘠土地上一種灌木。極耐乾旱、風沙、鹽鹼。因為生在嚴酷的環境下。大部分枝條只有筷子粗細,披散著身子,匍匐在烈日黃沙中。為減少水分的流失,它的葉子極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葉片。這紅柳自己活得艱苦卻不忘捨身濟世。它的枝葉煮水可治小兒麻疹,它的枝條鮮紅豔麗,韌性極好,是農民編筐、編籬笆牆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風固沙。紅柳與沙棘、檸條、駱駝刺等,都是黃土地上矮小無名的植物,最不求聞達,耐得寂寞,許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這棵紅柳卻長成了一株高大的喬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紅的樹幹,道勁的老枝,渾身鼓著拳頭大的筋結,像是鐵水或者岩漿冷卻後的凝聚。我知道這是烈日、嚴霜、風沙、乾旱九蒸九晒,千難萬磨的結果。而在這些筋結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開滿紫色的小花,勁如鋼絲,燦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軀搖曳著,覆蓋著這座鄉間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風景畫。而奇怪的是,這廟門上還掛著一塊牌子:長城保護站。
站長姓劉。我問保護站怎麼會設在這裡?他說:這是佛緣。說是保護站,其實是幾個志願者自發成立的團體。老劉當過兵,他總說軍隊是長城,退下來後就回到了長城腳下。看著這些殘破的戍樓土牆,心裡說不清是什麼味道,就想保護長城。他每次走到這裡,就在這棵紅柳樹下歇歇腳,四周少林無樹,就只有這一點綠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溝壑縱橫,萬里長城奔來眼底。他稍一閉眼,就聽到馬嘶鏑鳴,隱隱殺聲。可再一睜眼,只有殘破的城牆和這株與他相依為命的紅柳。一開始為了巡視方便,他就借住在寺裡。後來身邊慢慢聚集了五六個志願者,就掛起了牌子。
保護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與寺廟成為一體。連僧帶俗共十來個人,同一個院子,同一個伙房,同一本經濟賬。志願者多為居士,所許的大願便是護城修城;僧人都愛樹,禪修的方式就是栽樹護樹。早晚寺廟裡做功課時,志願者也到佛堂裡聽一會兒誦經之聲,靜一靜心;而功課之餘,僧人們也會到寺下的坡上種地、澆樹、巡察長城。不管是保護站還是寺上都沒有專門經費。他們自食其力,自籌經費維持生活並做善事。幾年來老劉他們在這兒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畝的樹,為站裡蓋了幾間房。他還率領他的“僧俗大軍”走遍沿長城的村子,收回了一萬多塊散落在民間的長城磚,在文物局指導下修復了一個長城古戍樓。
正說著,人們回來了,幾個僧人穿著青布僧袍,志願者中有農婦、老人、學生,還有臨時加入的遊客,手裡都拿著鋤頭、鐮刀、修樹剪子,一個孩子快樂地舉著一個大南瓜。大山深處,長城腳下,黃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廟裡聚集著這樣一群奇怪的人,過著這樣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正城市擁堵、食品汙染、種族戰爭等等,這裡卻靜如桃源,如在秦漢。只有長城、古寺、志願者和一棵紅柳。
採訪完我要下山,老劉送我到寺門口。香客走了,志願者晚上回城去住,歸鳥在寺廟上空盤旋著。晚風掠過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輕輕的哨音,夕陽又給長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輪廓。我問老劉:“這麼多年,你一個人守著長城,守著寺廟,是不是有點孤寂?”他回頭看了一眼紅柳,說:“有柳陪伴,不孤單,膽子也壯。”
這時夕陽已經給紅柳樹鍍上一層厚重的古銅色,一樹紫花更加鮮豔。
19.文章開頭對長城的描寫有何作用?***4分***
20.文中的紅柳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21.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4分***
***1***他稍一閉眼,就聽到馬嘶鏑鳴,隱隱殺聲。可再一睜眼,只有殘破的城牆和這株與他相依為命的紅柳。
***2***晚風掠過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輕輕的哨音,夕陽又給長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輪廓。
22.綜合全篇,探究本文以“萬里長城一紅柳”為題的用意。***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積雪盈足、寒冷異常的日子裡,西方某公立小學卻總是照常開課。有家長質問校方何以如此。校方說:“如果停課的話,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就不能享受暖氣和免費午餐,回家會挨凍捱餓。”家長說:“那隻接送窮人家的小孩去學校不就行了?”校方說:“不行,我們不能在幫助孩子的同時,踐踏他們的尊嚴。”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