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論文

  近年來我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備受各方關注,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現狀分析》

  摘要:基於北京市部分城區的農民工子女為調查物件,對其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根據前期調研資料對現狀進行圖表和文字說明並分析,對農民工子女在入學機會、教育過程、教育結果三方面均與北京市戶籍兒童存在差距,並表示問題亟需解決。

  關鍵詞:義務教育;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借讀費;民工子弟學校

  中圖分類號:G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2***01-0090-04

  一、引言

  目前,北京市流動農民工大約有500多萬,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數量大約有40萬,而全市中小學生為120萬,農民工子女所佔比例高達33%。但是,他們的義務教育卻面臨諸多障礙,難以享受均等的義務教育,這不僅難以提高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還將影響一個城市的和諧。

  為了全面瞭解北京市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情況,我們成立調研小組,採取問卷、座談、觀察等方法對農民工子女及其民工子弟學校做了深入調查,選取了幾個農民工相對較集中的區縣,主要是:海淀區、豐臺區、大興區、朝陽區及昌平區。由於本小組人數及時間有限,本次調查共發出農民工問卷17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並對5個民工子弟學校進行詳細調查和了解。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調查是小組調查,調查樣本僅為五個城區的極小部分,所以下面涉及的資料不足以描述整個北京市的農民工子女上學情況,但這些資料確實能反映出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一般性障礙及問題。

  二、現狀分析

  我們以問卷形式,對北京市5個城區的150名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3方面情況進行了調查:入學機會;辦學條件***主要指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率、失學率等,即對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結果的均等性進行分析。

  ***一***農民工子女入學機會情況

  在入學機會方面,我們主要考察農民工子女進入公辦學校的比例、農民工子女進入公辦學校的阻礙以及公辦學校向農民工子女收取的歧視性學費。從這三個方面分析農民工子女在教育開始階段是否同北京市兒童均等。

  1. 農民工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比例。調查發現,農民工子女入讀公辦學校比例較低,150名農民工子女中,只有30人在公辦學校就讀,所佔比例為20%;119人在民工子弟學校就讀,所佔比例為79.3%,即大約80%的農民工子女沒有被公辦學校接受***輟學情況在教育結果部分分析***。見表1。

  由於我們是小組調查,列入調查的農民工子女數量佔全北京市農民工子女數量比例較低,所以本次調查所統計出的比例可能與真實比例有所出入,但是,80%這一較高比例至少說明了目前北京市農民工子女沒有全部入讀公辦學校,甚至缺口很大。接下來我們分析這80%的農民工子女為何沒有入讀公辦學校,都存在哪些障礙。

  2. 進入公辦學校的障礙。調查發現,雖然《北京市201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意見》中明確提出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子女同樣擁有免試就近入學權利,但部分公辦學校仍在入學時通過考試選撥農民工子女。其中5.8%的農民工子女因未通過入學測試被公辦學校拒絕;而17.5%的農民工子女則因公辦學校宣稱沒有名額而不能入學,但真實情況不得而知;30.8%的農民工子女被公辦學校拒絕是因為五類證件***暫住證、居住證、工作證、無監護人證明、戶口簿***不足無法申請到“在京借讀證明”,因此,證件繁多也是障礙之一;另外,45.9%的農民工子女因無錢繳納公辦學校收取的較高且一次性的“贊助費”、“捐助費”等,而只能在收費較低、較靈活的民工子弟學校就讀***見表2***。

  可知,公辦學校並沒有嚴格落實“以公辦學校為主”的相應細則規定,如違背政策要求對農民工子女進行入學測試、收取借讀費等;“五類證件”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弊端,成為阻礙農民工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需要特別指出“以公辦學校為主”政策的難於落實性,政策要求公辦學校接受農民工子女但是並沒有相應經費的補助,這樣一方面導致公辦學校以各種理由***如學校無名額***拒絕農民工子女的進入,另一方面為了彌補農民工子女教育經費的缺口,公辦學校只能採取收取借讀費、贊助費等方式。

  3. 公辦學校向農民工子女收取費用情況。我們用進入公辦學校的30名農民工子女的交費情況來說明這一問題。調查發現,在公辦學校就讀的農民工子女中有53%沒有交借讀費。具體而言:30%農民工子女所交借讀費在4 000元~5 000元,10%所交借讀費在6 000元~7 000元,7%所交借讀費到達10 000元~15 000元,比目前大學的平均收費還要高***見表3***。

  結論分析,北京市農民工子女在義務教育起點上存在不均等:首先,北京市大部分農民工子女沒有在公辦學校就讀,根據上面的分析所調查的150名農民工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比例僅為20%,按目前北京有40萬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民工子女計算得出北京市有32萬農民工子女沒有在公辦學校就讀;證件要求過多和公辦學校因缺少經費而設定各種對農民工子女的阻礙是造成目前現狀的直接性原因;另外,北京市公辦學校向農民工子女收取的歧視性學費是教育起點不均等的直接體現。

  ***二***民工子弟學校的基本情況

  由於北京市公辦學校基本都有較好的教育設施和師資水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農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與北京市戶籍兒童幾乎沒有差別,因此,這部分農民工子女在這裡不予討論,我們僅討論目前在民工子弟學校就讀的學生的受教育情況。為了更客觀地說明問題,我們主要針對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情況進行分析討論。下面,我們列表分析調查的五個民工子弟學校,即:紅星子弟學校、北京新希望學校、田園學校、智泉學校、新源學校。

  1. 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調查發現,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較差,基礎設施和課程設定均不符合中小學辦學標準,與北京市公辦中小學校差距很大。大部分民工子弟學校多為租房和自建房,教室比較簡陋,採光差,教室陰暗擁擠,桌椅多為捐贈或購買的舊桌椅;學校沒有標準化操場,只有部分學校擁有簡單體育器材;基本課程比較齊全,但是音、體、美這些課程沒有設定或者因為老師的流動而經常缺課***見表4***。

  2. 民工子弟學校師資情況。調查發現,民工子弟學校在師資水平方面參差不齊,教師和學生合格率比較低。如表5中教師合格率最低的僅為12.5%;情況較好的智泉學校合格率為94.3%,與100%尚有差距;而其他三個學校合格率基本在30%左右。這些不合格的教師大多僅為初中、高中、非師範類中專學歷。另外,我國對中小學標準師生比最低規定為1:19,而表5中只有智泉學校符合師生標準比例,其餘四個學校師生比均不符合教職工編制要求。

  這次調查實際反映了農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存在機會不均等現象。調查的5個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條件可以反映北京市民工子弟學校的普遍情況,這類學校無論是基礎設施、課程設定還是師資情況均與北京市公辦學校有較大差距。另外,調查中瞭解到北京市民工子弟學校的收費標準一般在600元~800元,而北京市公辦中小學的教育經費中僅生均公用經費就近1 000元,還有其他基建費撥款、專項經費撥款等,所以民工子弟學校收取的學費遠遠不夠學校的正常開支,這樣自然就導致學校缺乏資金採購教學器材和招聘優秀合格教師。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對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育支援,而不只是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公辦學校。

  ***三***農民工子女升學率與輟學率情況

  在義務教育結果方面,我們用升學率和輟學率作為指標來研究分析。升學率一般指在兩個相鄰的年級,低年級的學生升入高年級的人數與低年級學生數的比值。輟學率則是指未完成某一階段的在校學習而輟學學生佔在校學生總數的比例。

  1. 升學情況。由於高考制度的限制,農民工子女在初中畢業後會回農村讀高中,因此在這裡我們只考慮小學升初中情況,並且為了突出和北京市戶籍兒童的均等性分析,我們只考慮在民工子弟學校就讀的小學生將來的升學***北京市公辦中學***情況。需要說明的是,所調查的農民工子女在民工子弟學校就讀小學的有65名。

  調查發現,65名農民工子女中只有20名學生所在的民工子弟學校承諾在小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升入附近公辦中學,所佔比例為30.8%。按這個比例計算,北京市農民工子女的升學率還不到一半。因此,無論是小學入學還是小學升初中北京市農民工子女與北京市戶籍兒童相比均存在不均等。

  2. 輟學情況。所調查的150名農民工子女中僅有1名學生因家庭條件差未完成義務教育階段而輟學在家。按1/150這個比例計算,北京市目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40萬農民工子女中就約有2 666人輟學在家。這麼龐大的人數造成的結果可想而知,不僅農民工子女本身得不到教育培養,還可能在將來引起更大的社會問題。

  另外,為了清楚地瞭解家庭條件可能對農民工子女輟學的影響,我們進一步分析農民工的家庭年收入情況。

  調查發現,農民工家庭收入普遍較低,67%農民工家庭年收入為5萬元~6萬元,除了日常花費,勉強可以負擔起子女的學費;批發商家庭收入較高,但由於其工作地點極不穩定,所以導致子女經常流動、轉校頻繁,影響學習;收入最少的農民工家庭***表6中的以小吃攤為生***年收入僅為2萬元左右,除去生活正常花費幾乎所剩無幾。

  因此,如果農民工家庭條件差無法負擔子女學習費用支出就很有可能導致子女輟學。另外,為了節省開支,農民工大多租住在價格相對便宜、環境嘈雜的街市附近的房子。有的甚至長期租住在黑暗潮溼的自建房內,沒有任何安全設施。長期面對這種環境,對子女的身心成長均有不利影響,並很容易會被不良社會青年影響,誤入歧途。

  結論分析,本次調查可反映目前北京市農民工子女在義務教育結果方面與北京市戶籍兒童存在不均等,農民工子女有較低的升學率和較高的輟學率。並且導致農民工子女輟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工家庭收入較低難以負擔學費,這為儘快使農民工子女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提供了現實依據。

  三、結論

  由以上現狀分析可知,首先,五個城區的農民工子女在入學機會方面遠趕不上城市戶籍子女,公辦學校只有在缺乏生源的情況下才會接收農民工子女並收取高額借讀費;其次,大部分農民工子女就讀的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學水平遠低於公辦學校,這就表明二者在義務教育過程中也存在不均等;最後,農民工子女較高的輟學率和較低的升學率說明了他們在義務教育結果方面也遠不及城市戶籍子女。因此,所調查的農民工子女無論在義務教育起點、過程還是結果階段都存在嚴重的不均等。因此,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是目前亟需解決的一個社會性問題,需要各方面加以重視並及早採取措施。

  參考文獻:

  [1]陶紅,楊東平,李陽.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狀況分析――基於我國10個城市的調查[J].教育發展研究,2010,***9***.

  [2]霍翠芳.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相關概念的學理剖析[J].教育導刊,2010,***12***.

  [3]徐麗.民工子弟學校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0,***1***.

  [4]袁連生.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經費負擔政策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