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情感教育的論文範文
情感教育,作為一種以態度、情感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育思想,一種教育理念,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學德育情感教育探討 》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教育單位在注重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引入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道德品質凸顯一個人的修養,德育的重要性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德育在學校教學工作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為社會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在中學德育教學工作中,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年齡處於未成熟時期,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注重呵護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優秀的心理素質,從而使初中德育教育發揮出最大的功能。
關鍵詞:初中;德育;情感教育
一、前言
情感是道德的核心和內涵,沒有情感的道德,便是極其乏味的。在中學德育教學工作中,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師除了對學生傳授知識以外,還要重視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培養其豐富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德育工作中,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品質,促進中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積極發揮情感教育在中學德育工作中的功能,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情感教育工作的落實性,本文論述了德育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分析了中學德育中的情感教育。
二、德育的作用
對於學校教育來說,德育是按照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學生積極的認識、體驗和踐行,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社會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目前,大多數家長盲目的重才智而輕德育,德才孰輕孰重,北宋司馬光給出了精闢的解釋“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也”,由此可見,德育是極其重要的。德育是保證學生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中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中學生成處於長身體、豐富知識的重要階段,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處於正在形成的過程中,在這一時期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及行為習慣的教育和學習是及其重要的。德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培養了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接班人。
三、中學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1.發揮教師示範作用。在中學階段,學生對外界充滿著探索的衝動和強烈的好奇心,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因此學生獲得外界知識的途徑就是通過教師,教師就是他們學習和崇拜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人格魅力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中學德育的情感教育工作中,對教師的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感的要求是極高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親身示範作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使自己擁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行,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學生傳授課程,用自己的熱情感染每一位學生。另外,教師還要公平同等對待學生,善於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個性特徵和閃光點,並且引導學生髮揮自身特點。在課外,教師要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閱讀各種經典書籍,提升自我修養和情感內涵,從而更好地感染學生。
2.建立生活情景,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中學階段,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差,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一味地傳授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牴觸心理,枯燥無味的德育理論和知識會讓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從未達不到教學目標。因此,對於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喜好,建立特定的生活場景,把理論知識融入到佈置的生活情境中,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提問,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這種德育教學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獲得更深的學習感受,讓學生敞開心扉,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提高情感教育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質量。
3.加強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學德育教學中對學生培養的一項重要品質,自古以來就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優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因此,在德育教學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品質,讓學生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具體的教學形式可以表現為,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口述或者多媒體播放的形式,傳播給學生一些生動感人的故事,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到感動,從而引導學生知恩、感恩、報恩。另外,教師也可佈置一些家庭作業,比如讓學生幫助父母做家務、為父母洗腳等,通過這種換位思考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從而加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關於感恩的演講,讓學生沉浸著感恩的氛圍中,更能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感。舉辦感恩徵文活動,讓學生通過筆表達對感恩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對感恩深入地思考。
4.注重環境的薰陶及心靈的共鳴。學生所處的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環境的影響對於學生請安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在家庭環境下,父母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下健康發展,這有助於孩子健康人格和情感思想的形成。學校環境是學生接觸最多的,優美、綠化的學校環境能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淨化心靈,走進校園,清新的校園讓學生沉醉,為學生努力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陶冶高尚的情操,保護純真的童心,提供優秀的校園環境。社會環境是一個大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長久的,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提高社會環境質量作出努力。這一切為培養學生情感的德育教學工作,最終的目的就是能夠達到與學生心靈的共鳴,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四、總結
中學的德育教學是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陶冶高尚的情操,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作者:薛原
參考文獻:
[1]劉戈,詹健.論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22***4***:93-95.
[2]胡偉.滋潤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淺談情感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意義[J].課外閱讀:中下,2012***18***:108-108.
[3]鍾鑑軍.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開展情感教育[J].交通職業教育,2004***5***:31-33.
[4]鄭冬梅.淺談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與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2.
篇二
《 高職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 》
美術本身是一門傳遞美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美術有它獨特的魅力。情感是創作的源泉,所以,它在高職美術的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就註定了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非常注重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溝通,推動告知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課程的改革,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學的方式和理念也在不斷的更新。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地位日益增長,美術作為情感的體現和表達,兩者自然而然的連線在一起。
一、美術教學和情感教學的關係及影響
情感較和美術教學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藝術是情感的呈現。美術則是通過作者的情感,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美術作品能夠反映作者的感情、思想,因此情感教育對美術教學有著重大的意義。1.提高文化素養文化素養是美術教育的核心內容,提高人們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代的人文精神。通過將情感融入美術的教學,把美術作品中蘊藏的深刻情感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這門藝術的內涵及精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最終目的。2.對美的感悟美術教學中,將情感作為重要的形式與手段。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鑑賞水平有所提升。而且能夠使學生的情感與美術作品中的精神、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在富有感染力的美術教學環境裡去感悟美,從而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在美術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以往的美術教學並未注重情感的教育和培養,導致了學生學生積極性差,創造力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全力挖掘課堂中的情感資源,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情感教育。
1.教師提高自身情感素質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和教師自身的情感素質有及其重要的關係。教師的感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包括工作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情感素質,充分的發揮作為教師的影響力和主導作用,是情感教育中一項主要內容。美術教師要具有更強的責任感、敬業精神,使自己擁有更好的情感素質,豐富美術技能和素養,用高尚的情感和專業的知識指導學生,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融洽美術課堂氛圍,開放式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氣氛往往比較緊張。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它需要靈感與創造力,嚴肅的課堂氛圍會對學生的創作靈感造成侷限性。教師需要打造一個開放式課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兼顧情感的培養。實踐性強是美術這門學科的一大特點。學習與實踐的結合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離不開良好的情感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取景的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運用在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把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通過繪圖表達出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3.激發學生情感美術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把內容提煉的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好的教學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活潑生動的語言更能活躍課堂氣氛,對於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培養學生的情感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教師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表達,美術教學和語文教學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可以借鑑語文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三、創造力與情感
美術的靈魂是創造,要學好美術這門課離不開創造力。學生的創造力與情感是息息相關的,擁有豐富而有趣的情感體驗,學生才會有創造能力。美術的情感教育就是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溝通,感情從中得以增進,藝術在學生的創造中得到昇華。
1.實踐教學
***1***實踐學生的創造力和新奇的想法來自於實踐,創造思維之所以萌發,取決於自身接觸過的事物,看見過的景色。因此,在實踐活動中,例如寫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然中的結構,形狀等等,每個學生根據主觀感受,感受藝術氣息。比起課堂教學,這種用雙眼去看,用心靈去感受的鮮明體驗,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情感的培養。***2***體驗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陶冶情操,是將情感教育和美術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藝術本身來源於生活,引導學生親近自然,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創造力和美術教學的內容,增添教學的實踐性與趣味性,又可以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也可以利用社會資源,例如展覽博物館,畫室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來讓學生更直觀形象的感受藝術的魅力,鍛鍊學生的審美和鑑賞能力,讓美術教學、情感教育、以及創造力同時有效的提高。
2.鼓勵學生創造思維
對於學生來說,創造需要有一定的勇氣,以及當時的環境、氛圍烘托。有的學生怕自己的創作的作品特殊或是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就需要教師表揚、鼓勵學生,在評改作業時不能以固定的模式來看不同的作品。有獨到之處,那就是一個成功的作品。四、結語只有在正確認識美術教學和情感教育的基準上,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本身的感情素養,在情感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與榜樣。注重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情感的培養,促進全面發展。
篇三
《 高中歷史中情景教學與情感教育 》
摘要:歷史一門滲透著情感的課程,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和認識那個我們不曾生活過的時代,體味那時人物的千姿百態與生活的酸甜苦辣。學習歷史是對一個民族更深入的瞭解,在歷史中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在主流思想的影響下,完善自己的人格。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高中歷史的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以及正確的歷史觀,所以,要結合新課標對歷史教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以及改革,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景教學;情感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轉變,教學要求也發生了變化,要求更加嚴格。那麼,這就需要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進行素質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並結合歷史教學的特點融入新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本文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景教學與情感教育,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與愛國主義情感。
1現今高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現下高中歷史的教學中仍以考試為主,照本宣科,劃重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沒有發揮歷史教學中應有的作用,本應是充滿趣味的課程,結果搞得很多學生不是很感興趣。教學情境設計的不合理,枯燥無味,沒有將學生帶入到歷史的世界中去,使學生無法感受到歷史的有趣性,以及不能與歷史情感產生共鳴,缺乏歷史情感的教育,那麼,學生便會覺得這和難懂的哲學課沒有區別,也不會從我國豐富的歷史長河中找到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也就不能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教學情境設計不合理。多媒體等先進教育手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為高中歷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部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時,忽視了教學內容的難易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片面的實現了課堂氛圍的活躍,但是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對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學生對於歷史的學習也並不是很熱衷,甚至有些學生會認為學習歷史沒有實際的用處,除了將來做歷史老師,否則這些東西便不會再用。這是學生對於歷史學習錯誤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引導,利用情感的教育使學生明白歷史學習對於個人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2在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方法
高中的歷史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加以及時的解決。為改變教學現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激勵和引導,將歷史中的非情感因素轉化為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真正的完成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那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準備。
2.1設計合適的情境教學:適合的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首先我們在準備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各種的圖片、視訊、音樂的等來豐富課堂。比如在講到宮廷音樂的時候可以放一首現代使用那些出土的編鐘等樂器創作的音樂;再如講到《楚辭》的時候可以播放別人讀的音訊,或者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體味裡面的思想情感。當然,如果有實物是最好的,就可以給學生看看或者摸摸這些有歷史印記的物體,從觸感中體味當時,從而更容易的產生情感的共鳴。或者在講到一些歷史典故的時候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體味人物的情感,與歷史人物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再次,教師可以藉助生活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將學生置於歷史的現實生活中,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佈置歷史生活情境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相應的歷史畫面,拉近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印象。此外,老師也可是設定課外的情境教學,選擇典型的歷史遺址讓學生參觀,為學生直觀的觀察提供平臺,進而使學生領略到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變化,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而且培養了解歷史學習的興趣。歷史遺址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在歷史遺址中,學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當時的生活面貌,瞭解當時的生活百態,以此來增加對於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2.2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首先,教師在課堂情境的創設中要用形象去誘發學生的情感,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育機智,只有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歷史教學中,對民族英雄充滿敬意,就會對學生的感情產生影響,進而喚起學生的愛和恨。比如在講到中國近代的屈辱史的時候,剛講到南京大屠殺是,朗讀的語氣加重,情感憤慨,脣齒間要顯示出無比的憤怒之情,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或者可以找出英雄人物的詩歌,比如譚嗣同就義時喊出的詩句,就可以拿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詩句有時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注意語調的輕重緩急,在講到民族運動時,可以高昂一些,在講到民族屈辱史時可以低沉一些,情感更加豐沛一些,使得學生的情感也起起落落,這樣學生便會在這樣的有感情的課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在歷史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愛國精神與愛國情懷。此外教師要合理的使用體態語言,即通過面部表情、語言表情以及身段表情等有效的傳遞感情。這樣的情感更加具體可感,學生能夠明確的從中體會到教師內心的情感。
2.3設計課堂小活動:一個豐富的課堂不僅需要老師也需要同學的高度參與。那麼,組織一些課堂上的活動遠比只是老師單純的講有趣的多。可以編排歷史故事,可以唱有關歷史的歌,可以作一首詩,等等。只要是有關歷史的活動都是可以搬上課堂的,這樣不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進行歷史學習,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3結束語
總之,歷史課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情懷與教育意義的課程,就必須發揮它該有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升學的工具以及以後工作的籌碼。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避免這種思想的產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進行歷史教學,那麼,學生才會認識到歷史的學習並不是他們所認為的那樣可有可無,才會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那樣我的在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並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作者:楊敏華 單位:江西省鷹潭市貴溪一中
參考文獻:
[1]王子涵.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首都師範大學,2013.
[2]郭建勳.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D].福建師範大學,2012.
[3]覃麗燕.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4.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