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健康的心理養生

  老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也慢慢變得虛弱,但與其同時,不光要注重身體上的,還要注意心理方面的養生。那麼,老人如何正確的養生心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老人的心理養生,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人的心理養生

  1、淡泊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

  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不戰而退。

  2、善良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扶貧幫困;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輕鬆。

  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

  3、寬容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質量。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理、生理進入惡性迴圈狀態。

  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4、樂觀

  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能,幫你解決矛盾,逾越困難。

  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傷、煩惱、痛苦之中,讓人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其實老年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這樣子才能夠讓自己可以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了。

  老人的心理護理

  1、退休老人首先要樹立“退休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驛站”的思想,克服“無為無聊”的自卑心態,積極向上,精神充實,努力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讓夕陽出漫天晚霞。

  2、其次,退休老人們要從各自的年齡、特長、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出發,自我設計,將退休生活的內容安排得豐富多彩。

  3、在健身鍛鍊方面,早可選擇跑步、氣功、拳劍舞操等專案。晚可選擇散步,到大自然中去吸取新鮮空氣,持之以恆,於身心健康必有好處。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可避開節假日高峰,結伴出門旅遊,飽覽祖國名山大川,陶冶情操,充實自我。

  4、除體育鍛煉以外,老年人亦可適當從事家務勞動,或學習烹飪;或種花養草;或逗養寵物;從中獲得樂趣。探親訪友,談天閒聊,回顧往事,亦可延緩衰老。

  5、文化水平較高的退休老人,可舞文弄墨,向報紙、雜誌投稿,謳歌美好人生。

  老人心理問題的原因

  1、不良生活習慣

  長期養成的吸菸、嗜酒、過食甜食、葷食或飲食過鹹等,可導致體內環境穩定性和自我修復能力減退而引發疾病。

  2、身體衰退

  身心是一個統一整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器官開始逐漸衰退,身體上的變化必然對心理有所影響,如在心理上可表現為精力不足、記憶力下降、思維速度變慢等。

  3、疾病損害

  軀體疾病如不積極治療,對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腦動脈硬化,腦組織缺血可導致大腦功能減退。在心理上,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晚期可發展為腦萎縮而導致痴呆。

  4、家庭環境與生活事件

  離退休後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動為中心。所以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老年人心身健康影響甚大,如子女結婚,婚後婆媳、妯娌間的糾葛;以及老年夫婦之間的感情;離異、喪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來,都會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衝突而影響老年人的情緒。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