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陰潤燥的食療方有哪些

  春季,早晚溫差大,天氣乾燥,很多人出現口乾舌燥、身體面板乾燥等症狀,這時候就該調理下自己的身體了,?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春季養陰潤燥的相關食療方吧!

  春季養陰潤燥的食療方

  1、蜂蜜蘿蔔汁

  白蘿蔔500克,洗淨去皮切碎,榨汁備用。每次取60毫升蘿蔔汁,加入20―30克蜂蜜調勻服用,每日3次。

  2、蜜蒸百合

  百合50克,蜂蜜50克。將百合洗淨,脫瓣,浸清水中半小時後撈出,放入碗內,加入蜂蜜,隔水蒸約1小時即成。

  3、蜜餞雪梨

  雪梨500克,洗淨去果柄、果核,放在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七成熟爛。水將耗干時加水適量、蜂蜜250克,再以小火煎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瓶罐中儲存備用。這種食物有良好的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4、蔗漿大米粥

  新鮮甘蔗500克,去皮,切段,榨汁備用。用大米60克煮粥,煮熟後倒入甘蔗汁60毫升,再煮沸一次即可食用。

  5、百合蓮子粥

  取幹百合、蓮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將蓮子清洗乾淨,置於水中泡發。幹百合、大米分別淘洗乾淨後,與蓮子一同放於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待快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6、百合花山藥粥

  取百合花10克,山藥30克,大米30克,冰糖適量。將山藥清洗乾淨,削去表皮,切成薄片。大米淘洗乾淨後與山藥一同入鍋,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洗淨的百合花。當粥煮至兩次開沸後,放入冰糖,冷卻後即可食用。

  春季養陰潤燥的食物

  1、薏仁

  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具有美白養顏的功效,性屬平和,補而不膩,愛美的女性對此一定不陌生。《本草綱目》記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去溼”,薏仁有滲溼、健脾是其兩大功能,傳統上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溼溫、洩瀉、帶下、痺痛等症狀。

  2、牛奶

  中醫學認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清熱通便、補虛健脾等功效。把牛奶進行適當的加工,或和其他食物一起進行調配,可製成各種“食療牛奶”。而且牛奶是出了名的富鈣食品,其所含的鈣質容易被人體吸收,是人體日常生活中獲取鈣營養的上佳選擇。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如果老喝牛奶,就會出現上火的情況,其實,這種觀念是有一些問題的。喝牛奶是不會讓人上火的。相反,滋陰潤燥,牛奶是你最好的選擇。

  3、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中醫認為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清熱解毒的功效。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C,多吃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的功效。此外,白菜的纖維素不但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還能促進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

  4、蘿蔔

  民間有“十月蘿蔔賽人蔘”,“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中維生素A、C的含量特別豐富,生吃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氣的功效;熟食則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氣。蘿蔔與黃豆、牛肉一起搭配食用,有益氣補血,強筋骨的功效,適宜更年期的女性食用。

  5、蜂蜜

  蜂蜜是傳統的補養佳品,具有清熱補中,解毒止痛,潤肺養肺的功效,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老年人在秋季可以蜜代糖,常常服用。

  6、大棗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秋季補養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