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

  頸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發病僅次於腰椎間盤突出。那麼,患上勁椎間盤突出該如何是好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

  高危險人群

  頸椎間盤突出臨床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約佔患者人數的80%。從事職業:長期保持固定姿勢的人群,如辦公室職員、電腦操作員、會計、打字員、教師、司機、銀行職員、手術室護士、交通警察、刺繡女工、長期觀看顯微鏡者、油漆工、電工、刻字工、汽車或機械修理工等。

  性別:頸椎間盤突出男性明顯多於女性,農村多於城市。女性多發於孕產後,往往是突然發生的腰痛異常劇烈,活動有障礙。長期工作或居住在潮溼及寒冷環境中的人較易發生。

  誘發因素

  年齡因素***10%***: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髮展中最關鍵原因。

  慢性勞損***20%***:

  是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覆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外傷***15%***:

  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

  咽喉部炎症***10%***:

  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發育性椎管狹窄***18%***:

  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頸椎的先天性畸形***5%***:

  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代謝因素***6%***:

  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容易產生頸椎病。

  精神因素***7%***:

  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本病以非手術療法為主,若出現脊髓壓迫症狀,則應儘早行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為本病的基本療法,不僅適用於輕型病例,而且也是手術療法的術前準備與術後康復的保障,對於頸椎間盤突出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頸椎牽引:可採取坐位或臥位,用四頭帶***Glisson氏帶***牽引,對一般性病例,重量開始宜小些,一般為1.5~2kg,以後逐漸增至4~5kg,牽引時間每次1~2h,2次/d,2周為一療程,對症狀嚴重者,則宜選用輕重量臥位持續性牽引,牽引重量1.5~2kg,3~4周為一療程,在牽引過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適反應,應暫停牽引,牽引療法主要適用於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症,對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症亦可選用,但在牽引過程中,如果錐體束症狀加重,應及早施術,此外,在牽引過程中,切忌使頭頸過度前屈,此種體位有可能會加重後突的髓核對脊髓前中央動脈的壓迫,使病情惡化,在牽引的全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隨時調整力線和重量等。

  ***2***圍頸保護:用一般的簡易圍頸保護即可限制頸部過度活動,並能增加頸部的支撐作用和減輕椎間隙內的壓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動者,可選用帶牽引的頸圍支具,對頸部牽引後症狀緩解及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例,亦需用頸圍保護,以有利於病情恢復。

  ***3***理療和按摩:在常用的理療方法中,蠟療和醋離子透入法療效較好,對輕型病例可以選用,在選擇按摩療法時應注意,手法推拿雖對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當,或病理改變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狀,甚至引起癱瘓,因此,在決定選用時一定要慎重。

  ***4***藥物治療:可適當應用抗炎,鎮痛藥物,如雙氯芬酸***扶他林***,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奧溼克***等,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複方丹蔘製劑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對症狀明顯者,可選擇靜脈滴注方式,較之口服更為有效。

  2.手術療法

  對反覆發作,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是出現脊髓壓迫症狀者,應及早行手術治療,手術以頸前路減壓,摘除突出椎間盤及椎體間植骨融合術為主,近年來,在頸前路摘除突出椎間盤後,行Cage或前路鋼板螺釘系統內固定等,已成為當前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新方法,對合並有椎管狹窄的病例,則可酌情在前路減壓術後間隔3~8周,再行頸後路椎管擴大減壓術。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1、風溼痺阻:腰腿痺痛重著,轉側不利,反覆發作,陰雨天加重,痛處遊走不定,惡風,得溫則減,舌質淡紅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緊,弦緩。

  治法:祛風除溼,益痺止痛。

  代表方劑:獨活寄生湯加減;組成:獨活15g 桑寄生30g 杜仲6g 牛膝15g 黨蔘24g 當歸12g 熟地黃24g 白芍15g 川芎9g 桂枝15g 茯苓20g 細辛3g 防風10g 秦艽15 g 蜈蚣3條烏梢蛇20g

  2、寒溼痺阻:腰腿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痛有定處,雖靜臥亦不減或反而加重,日輕夜重,遇寒痛增,得熱則減,小便利,大便溏,舌質胖淡,苔白膩,脈弦緊、弦緩或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祛溼通絡。

  代表方劑:真武湯加減;組成:熟附子15g 茯苓 12g 白芍藥l5g 生薑9g 白朮15g 桂枝20g 杜仲20g 狗脊15g 烏梢蛇20g

  3、溼熱痺阻:腰腿痛,痛處伴有熱感,或見肢節紅腫,口渴不欲飲,煩悶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裡急後重,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利溼熱,通絡止痛。

  代表方劑:三仁湯加減;組成:杏仁15g 白寇仁12g 薏苡仁18g 竹葉6g 厚朴6g 白通草6g 滑石12g 半夏10g 桃仁10g

  4、氣滯血瘀:近期腰部有外傷史,腰腿痛劇烈,痛有定處,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動艱難,痛處拒按,舌質暗紫,或有疲斑,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沉澀。

  治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代表方劑:身痛逐淤湯加減;組成:桃仁10g 紅花15g 當歸20g 川芎6g 枳殼10g 乳香10g 沒藥10g 丹蔘20g 牛膝10g 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