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有銀行危機論文

  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債務危機的形成既有銀行、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體制、政策、結構、法制方面的原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有銀行危機論文,供大家參考。

  國有銀行危機論文範文一:關於系統性銀行危機的成因、代價及管理對策探析

  論文關鍵詞:系統性銀行危機 銀行擠兌 銀行重組 資產管理 公司債務重組

  論文摘要:當一家或多家銀行出現嚴重問題並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時,即會出現系統性銀行危機。這種危機將會嚴重影響支付體系,減少信貸流量以及破壞資產價值。因此,分析其成因、代價及管理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當一家或多家銀行出現嚴重問題並具備以下四個特徵中的一個或一個以上時,即可以認為發生了系統性的銀行危機。這四個特徵是:***1***銀行不良資產超過總資產的10%;***2***挽救的成本至少達到GDP的2%;***3***至少大部分的全國性銀行發生了問題;***4***發生了銀行擠提或政府為了應對危機採取了緊急措施,如凍結存款、延長銀行假期等。系統性銀行危機將會嚴重影響支付體系,減少信貸流量以及破壞資產價值。因此,分析系統性銀行危機成因、代價及管理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系統性銀行危機的成因

  銀行體系危機通常來自於相互影響的多個方面,因此這種銀行危機的危害性很大。大體上可以從微觀經濟和巨集觀經濟這兩個方面進行分類。

  ***一***由微觀經濟原因造成的危機很大程度上與銀行的管理不善有關

  鬆弛的貸款制度可能會助長資產價值泡沫,或導致銀行資產的過度集中。不健全的風險控制措施往往是一些危機發生的重要成因,並會導致種種資產負債表的缺陷——造成很大的資產負債表貨幣或期限的不匹配,或資產質量的惡化,或導致鉅額的虧損。資產負債表有缺陷的銀行最容易受到衝擊,甚至是一些較小的外部事件都足以導致信心的喪失和大面積的擠兌。

  ***二***由巨集觀經濟原因造成的危機往往是由銀行體系的外部因素引發

  在強有力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下,管理十分健全的銀行體系也有可能會受巨集觀經濟政策環境惡化的影響而出現問題,造成銀行危機。儘管管理良好的銀行能夠吸收一些巨集觀經濟衝擊,但是,持續的不合理的貨幣、匯率或財政政策帶來的金融壓力可能會超過銀行的抵禦能力,從而影響到其清償能力,迫使其從事一些高風險業務。這些政策主要通過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產生效應。例如,如果對政府存在巨大的風險暴露***往往是由於高收益政府債券***,就會增加不可持續的財政政策對銀行的影響。另外,雖然金融合同的美元化可以提高中介程度,但也會使銀行受到不合理匯率政策的影響。這是因為即使在貨幣完全匹配時,銀行也會暴露出未對衝匯率風險的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即使總體上看,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是合理的,銀行也會受不可持續的貨幣政策的影響,從而導致出現較高和波動性較大的利率。

  二、系統性銀行危機的代價

  雖然金融危機並非經常發生,但是銀行危機卻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1980—1995年間,約2/3的IMF成員國經歷了較為嚴重的銀行業問題。銀行危機比其他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的倒閉更能對經濟產生大的外部負效應。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銀行危機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收入以及福利水平,給一個國家或地區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及後果。

  ***一***嚴重影響直接相關利益方的利益

  這些利益方包括:***1***銀行的股東,其所持有的股本權益會減少甚至消失;***2***存款者則面臨著其部分或者是全部銀行存款的丟失以及重新進行投資組合的成本;***3***銀行的借款者,如果是依賴於銀行提供資金,則不得不轉而尋求其他的資金渠道;***4***納稅者則要支付拯救銀行的各項支出。這些都是銀行危機給特定的群體以及行業部門帶來的直接損失。而且,銀行為了區別“好”和“不好”的客戶,會用較長的時間收集積累客戶資料,一旦銀行倒閉,這些資訊都丟失了,還會增加整個社會重新收集所需資訊的成本。

  ***二***引發大量財政支出

  系統性銀行危機引發的財政支出包括恢復金融體系所產生的各項支出,包括對銀行注入資本以及支付給存款者的各項費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當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結合在一起時,解決危機的財政支出更加巨大。各國解決“雙危機”的費用平均達到年度GDP的23%,而單獨銀行危機的解決成本只需GDP的4.5%。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之間是否存在因果聯絡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貨幣危機往往導致銀行危機,或使銀行危機變得更為嚴重。

  第二,發展中國家為解決銀行危機的費用高於工業國家***該費用是指銀行危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且發展中國家單個銀行危機也更易演化成系統銀行危機。差異的原因在於發達國家的銀行體系和整個經濟體系比較健全,更能抵制住衝擊。但隨著發達工業國家25%的出口、40%的直接投資都流向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這一比例還在呈上升趨勢***,使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當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這些國家發生銀行危機不僅會阻礙本國的經濟發展、影響對外貿易、削弱一國吸引外資的能力、增加一國政府的負擔,也會影響到工業國家的發展。

  第三,銀行體系在整個金融體系中越有主導地位***用銀行信貸/GDP來衡量***,解決銀行危機的成本就越高。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儲貸危機中,由於美國銀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作用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而言重要性較低,所以解決危機的財政支出只有年度產出的3%。相反,日本的銀行在進金融體系的作用則相對重要,所以其解決費用在2001年達到了GDP的8%。

  ***三***導致經濟衰退和失業率升高

  系統性銀行危機會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甚至出現負增長,這已經為許多國家的實踐所證實。Andrew Rose在研究了發展中國家的銀行危機之後發現,對經濟影響範圍較廣的銀行恐慌持續一年,該國的GDP將下降1%;持續兩年,將使GDP下降3%。Friedman andSchwartz***1963***認為,銀行危機會造成貨幣存量的不可預測地急劇萎縮,從而導致經濟陷入衰退。Bernanke***1983***就把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歸因於銀行危機截斷了“信貸渠道”,投資受到銀行危機的影響,導致整個社會的產出受到影響,並意味著長期的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另外,根據IMF《國際金融統計》各期的統計資料可看出,20世紀90年代的歐洲、拉美以及亞洲三大危機均伴隨著失業率的升高。雖然銀行危機和失業率上升之間精確的數量關係難以確定,但從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銀行危機確實會帶來失業率的上升。

  四***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果

  系統性銀行危機會影響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操作目標***如利率***、中間目標***如貨幣或信貸總量***和最終目標***如穩定物價***之間關係的穩定。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前提是基礎貨幣與巨集觀經濟目標之間存在穩定關係。但銀行危機發生時,當局往往會要求銀行提高準備金水平,或者公眾會擠提,這些均會改變貨幣乘數,破壞貨幣供應量與巨集觀經濟目標之間的穩定關係。據IMF對部分發生銀行危機的國家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危機往往導致貨幣需求和貨幣乘數處於不穩定狀態。在阿根廷、智利、迦納、菲律賓和烏拉圭,貨幣乘數在銀行危機發生前和危機發生的過程中出現了劇烈波動。其他學者的研究也表明銀行危機對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均有較大影響。嚴重的銀行危機還會使貨幣政策難以正常地執行。因為當局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敢動用緊縮的貨幣政策,害怕這樣做會令本已陷入困境的銀行更加處境艱難,但是結果只會令情況變得更為糟糕。   三、系統性銀行危機的管理對策

  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國家條件,如危機的成因、巨集觀經濟條件和該國的發展前景、銀行體系的財務狀況、內外部傳導的風險以及其他可使用的解決工具等,來制定系統性銀行危機的管理對策。這些對策通常包括危機的控制、銀行重組以及資產管理和公司債務重組等這幾個相互聯絡的措施。

  ***一***危機的控制

  貨幣當局應採取各種穩定銀行負債的措施來控制系統性銀行危機。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應向具有清償能力的銀行體系提供充分的流動性,以保護支付體系,並使當局有時間找出危機的原因,制定出適當的對策。特別在流動性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央行應使用其貨幣工具來中和由此而產生的貨幣供應的增加。在高度美元化的經濟體中,央行提供緊急流動性的能力受到國際儲備水平、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以及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援等因素的影響。此時,如果無法滿足流動性問題,則需要央行在銀行問題的解決上採取全面擔保等更為大膽的措施。

  若上述穩定性措施無法控制危機,當局只能訴諸於行政措施,避免貨幣失控。這種措施包括對存款的證券化、強制性展期或是對存款進行凍結。這些措施會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存款人提取款項的能力。行政性措施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擾亂,因此應作為其他措施都失敗的情況下的一種阻止擠兌的最後措施。

  ***二***銀行的重組

  通過銀行重組可以恢復銀行體系的盈利能力和清償能力。具體來講,可以根據統一的作價標準收集資料,搞清銀行虧損的規模和分佈,將銀行分成有生存能力並符合監管規定的、沒有生存能力並不具備清償能力的以及有生存能力但資本不足的三種類型。所有具有清償能力但資本不足的銀行都須提出可接受的結構調整計劃。對於資不抵債的銀行,應加以干預,並將其轉給負責銀行整改的機構,由其來決定是否將其關閉,還是讓其繼續開業。如果關閉一家銀行,則應確定如何對其資產和負債進行管理,包括不良資產、良好資產和存款。如果讓一家銀行繼續開業,整改機構則須決定一些選擇方案,包括是否用公共資金對該銀行進行重新充實資本,立即將其出售或是作為與某個私人機構進行合併的物件,或是將其與另一個有清償能力的由政府所有的銀行進行合併。任何一項經營計劃都可能會出差錯,股東必須隨時準備採取糾正性措施。此外,當局須對今後經濟可吸收的業務量提出看法,並制定銀行評估的標準,旨在建立一個健全的銀行體系。

  在重組策略中應對負擔的分擔問題做出明確的決定。銀行危機反映了銀行及其借款人的虧損。這種代價應由銀行股東、存款人、其他債權人以及納稅人來承擔。這種代價如何支付以及如何將這種代價在不同的物件之間進行分配,既是一種政治決定也是一種技術決定。對此,必須在制定對策的過程中加以考慮。此項工作是十分棘手的,因為虧損的確定是十分困難的工作,不良貸款也沒有明確的市場價值,而且隨著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虧損的規模也在不斷改變。解決這些問題須有強有力的和有凝聚力的政治領導。

  一旦銀行體系穩定下來,公司的重組和資產的處置都上了軌道,當局即需轉向強化金融體系和促進其重新中介化。此階段的任務包括確定私人和公共金融機構的角色,加強審慎監督和監管監督,提高透明度。市場紀律必須得到加強,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採取的一些保障措施須安全、有節奏的逐步取消。破產銀行的退出規則須予以加強;有關的法律、司法以及機構框架須得到強化,以促進一個有效的、競爭性的銀行體系。

  ***三***資產管理和公司債務重組

  在處理不良資產方面,銀行可以對貸款的結構進行調整,對貸款進行清算,或是將此資產出售給某個專業機構進行處置。這種資產管理過程是與公司的結構調整交織在一起的。設計不善的公司債務重組方案會妨礙金融部門的結構調整,甚至會使其出現逆轉現象。此階段危機管理的目標是尋求做出使銀行可以維持正向現金流動,深化與有清償能力借款人業務關係的安排,以及鼓勵公司債務的重組。

  銀行和公司必須以及時、有序並公平分擔負擔的方式對公司的債務進行重組。政府往往也需採取措施確保銀行在與借款人進行談判時不會處於不利的地位。必須強化正式的破產規則,同時,應建立制度和機制,鼓勵進行庭外解決。對公司債務進行財務重組應在更為廣泛的對公司的業務進行重組的背景下進行,這是公司保持其盈利能力、進行新的投資和取得銀行貸款以及實現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如果無法對貸款進行重組,應對其加以清算,或是對抵押品進行拍賣。

  從制度上看,受損資產的管理可有幾種選擇。對於不良貸款,可由銀行加以管理,或是出售給專業化的資產管理公司,這種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是私營的,也可以是公有的,儘管每種方案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經驗表明,政府擁有的集權化的資產管理公司對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回收價值沒有太大的積極性,加上業務還可能會受到政治影響,因此通常私營金融機構的對策會更為迅速、更為有效,並且可能會在問題規模較大或所需技能達不到時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有銀行危機論文範文二: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論文關鍵詞]商業 銀行風險 風險防範

  [論文摘要]商業銀行風險是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之一,關係國家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別在我國加入WT0後,國有銀行的風險防範問題,尤為值得關注。本丈在界定商業銀行風險基礎上,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的戍因,並提出防範和化解風險建議。

  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結構體系的主體風險問題由來已久,制約商業銀行發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國加入W TO.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防範問題尤為重要。

  一、商業銀行風險的界定

  商業銀行風險是金融風險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於商業銀行處於不確定性環境中加之內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導致銀行價值遭受貶損或者收益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經營貨幣的性質,導致其經營中的每一項業務都伴隨著較高風險,包括存款的吸收,貸款的發放以及衍生金融產品的推出和中介業務的開展。商業銀行風險在很大程度上緣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視或得不到根治不斷積累和加深在外界風險環境的刺激下就可能發生危機。

  新巴塞爾協議將商業銀行經營風險進行了明確分類具體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各種風險之間相互獨立,通常可相互轉化。商業銀行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銀行自身資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內部管理不善,信貸管理水平低下內部控制不健全違規操作現象普遍甚至出現挪用公款、攜款外逃現象:三是存款準備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擠提存款,銀行就會出現支付危機:四是貸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貸款到期時違約.或無力償還或不願償還銀行不良資產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貸資金週轉困難。客戶可根據銀行活動的一些指標體系初步判斷.預警銀行風險,減小損失。

  二、商業銀行風險成因分析

  商業銀行風險成因多樣既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環境因素。銀行風險的內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環境因素銀行個體一般難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預警系統發出的訊號調整經營策略。概括起來商業銀行風險成因主要有

  1.資本金比率低御險能力弱

  我國經過股份制改造之後的新型商業銀行的資本金風險並不突出,而國有商業銀行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存在比較嚴重的資本金風險,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資本充足率是銀行安全的重要保證。資本充足率越小,風險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為資本佔資產的比率越小當資產一旦發生損失時,給予補充的能力越小。巴塞爾協議為了加強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強行規定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資本淨額為188179億元,雖然比2001年的1827.90億元略有增加,但由於加權風資產總額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億元,因此資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國工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則由2001年的576%下降為2002年的554%。

  2004年1月國務院批准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儲備註資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簽署協議,分別向信達公司移交不良貸款1298億元和1498億元。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達到8%資本金充足率而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注資。另外,銀行自身的利潤留存則由於盈利水平低下而難有作為。在資本金補充不力的情況下,資本金的消耗與流失現象卻日益嚴重,主要表現為不良信貸資產的增加、固定資產的貶值等。

  2內部管理不善.防險意識差

  商業銀行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內部管理問題積累的結果,管理不善主要體現為風險意識薄弱,缺乏全面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從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來看,銀行”重貸輕管”“三查“制度流於形式,貸前調查不細貸時審查不嚴,貸後檢查不力,缺乏動態的跟蹤監測。在內部控制制度上,內部授權授信制度、貸款稽核審批制度.信用證和承兌匯票的簽發制度等形同虛設.難於有效執行。甚至某些職員遊離於內部控制制度之外,無約無束利用職權挪用公款,甚至攜款外逃。

  商業銀行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經營過程中對風險的重視,管理不夠。商業銀行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如利率、證券市場行情、周邊國家經濟情況等的變化不夠敏感應對風險能力差。

  3盈利模式單一化險水平低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比重較小隻能提供較少的銀行服務與產品,利潤來源單一。國有商業銀行傳統產品與業務的收入佔總收入的80%以上存在產品單一性.同質性.網點相似性的特點中間業務.個人業務開展不發達。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為8%,最高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已成為其經營收入的重要來源。據統計美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

  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盈利空間小。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導致惡性迴圈銀行為達到業績要求,往往發放大量放貸爭取客戶.放鬆信貸稽核標準導致不良資產的增多.為銀行風險埋下了隱患另外這種模式的盈利受到國家巨集觀調控對利率管制的影響。

  三、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途徑

  1進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股份制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產權體制和企業組織形式,也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銀行產權模式的最佳選擇,應當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產權轉換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夠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能夠有效理順國有產權關係,重新定位其與國家有關部門的關係徹底消除行政干預。國家作為大股東只能以股東身份發揮作用.真正實行政銀分離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在進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機遇.利用資本市場多渠道集聚資金,解決商業銀行資金來源單一和資本金匱乏問題。同時.銀行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和規模內嘗試參與市場交易.改善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實現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組合。

  2.加強內部制度建設.進行全面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應當加強自身制度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清除違規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風險管理制度等。

  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建立在豐富的業務資料、科學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質的專家隊伍基礎上.包括對風險的識別、度量、控制和監測等四個部分。目前,許多外國銀行已經開始使用新一代風險測量模型.風險管理部每天用風險價值VARN算市場風險.跟蹤信用風險.分析收益與業務量的關係.計算邊際收益和違約概率.並據此確定準備金數額和配置經濟資本。加入WTO後.利率和匯率管理體制逐步放開.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現.銀行風險敞口不斷增加.這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及早採取應對措施,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納入到整體的風險管理範疇,加以全盤統一規劃,從組織、技術、人員上做好準備,逐步推行全方位風險管理模式。

  3.拓展業務範圍,轉變盈利模式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商業銀行的客戶不斷流失,銀行急需改變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主的盈利模式,必須拓展業務範圍.進行業務創新,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一是全力推進國際業務的發展。加入WTO以後,我國經濟金融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抓住機遇.加大國際業務發展的力度,將經營資源和管理資源向國際業務傾斜,促進國際業務快速發展。二是多元化地推動收費業務發展。銀行業屬於服務行業,對自己提供的服務收費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國際慣例: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對許多業務還沒有收費,嚴重影響銀行收入能力。2003年6月頒佈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為商業銀行服務收費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三是創新代客理財工具和渠道。代客理財是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服務功能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理財意識。投資意識的逐漸增強.社會公眾的理財願望日益強烈這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戶基礎。

  除此之外.商業銀行在防止不良資產增加的同時.要拓寬思路解決存量不良資產.防範隨著銀行改革深入而產生的信用危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