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創新的方法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創新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研究的重要課題,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樹立 “資訊至上”的觀念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全球資訊網路化等高新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資訊管理已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不停地與外界環境交流資訊如:科技發展資訊、市場行情資訊、競爭對手資訊和科學管理資訊等;在企業內部還有一個人、財、物、產、供、銷等各個管理環節的資訊。這些企業內外資訊的收集、加工、儲存、傳輸和使用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前提。企業必須首先樹立“資訊至上”的觀念,以開放的頭腦及時地把握各種不斷變化的企業內外資訊,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管理創新。
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
在傳統經濟概念中,生產取決於所用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資本、裝置和資源的數量,知識被視為外部要素,並不是生產函式的完整組成部分。而在經濟增長的新概念裡,經濟增長更直接地取決於知識的投資,這是因為知識所包含的價值越來越大。具體說來,就是知識作為全社會能夠共享的無限資源,它不僅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消耗,而且可以通過創新不斷增值;不僅可以擴大傳統生產要素的生產能力,而且可以提供調整生產要素創造革新產品和改進生產程式的能力。因此,在知識經濟中,中小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不僅取決於投入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生產要素,且更取決於進入或創造與知識相關的市場的能力,以及將這些知識以快捷的方式融入產品或服務中提供給使用者的能力。由此說來,,改變對知識的傳統觀念,確立知識是創造價值主要的、直接的因素的新觀念,對於我國中小型企業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決定企業經濟連續增長、報酬遞增的關鍵性要素,產品中組含的知識量***智慧財產權***成為企業競爭中最有利的武器。企業應改變傳統狹隘的重視有形資產,輕視無形資產的觀念,要強化無形資產意識,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首先,要重視知識要素的開發。在企業中,應當建立和完善研究與開發機構,以便結合經營進行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推進企業的技術、管理創新。目前許多企業機構龐大,非經濟人員過多,而研發機構缺乏或形同虛設,對此,企業應當從經營戰略高度給予重視和改變。其次,注重無形資產的保護和管理,加大無形資產投入。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負責無形資產的創新、設計、引進、應用,並設立知識主管,實施對無形資產的分類、評估、投資以及建立知識檔案,為無形資產投資交易和共享創造依據,為企業資產的流動創造產權細化條件。企業應積累和擴大無形資產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不斷拓展無形資產的範圍,要注重對智慧財產權類和流通領域的無形資產的積累和投資,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科技人才是知識的創造者,是實現企業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的決定性因素.企業要建立良好的研發環境和激勵機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注重對人力資本中無形資產的積累和開發使用,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力資本的知識含傲,以提高人力資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
樹立“能本管理”的觀念
資訊時代的到來,迫使企業具備“以快應變”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應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集中體現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的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同時企業的管理方式也在發生歷史性的演變,從物本管理過度到人本管理,進而深化為以人的能力為核心的管理,更確切地說就是能本管理。在資訊時代,知識、資訊、智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人作為知識的載體,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技術的運用者,其智力資本的貢獻率是人力資本貢獻率的主導成分,並遠遠高於非人力資本的貢獻率,企業間競爭的實質就是高素質、高創新能力的人才的競爭。英國殼牌石油公司的企劃主任伍德格告訴我們:企業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因而,企業的管理核心也應該演化為培養人的學習能力、發揮人才的創造性,側重於人的智力和創新能力開發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階階段。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
創新經濟學的熊彼特指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迴圈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目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效率不佳與企業家缺乏不無關係,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和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一是創造性思維,善於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學性;二是風險意識,有遠見、不怕失敗、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三是創新的技巧,在創造思維和不怕風險的同時,還必須有科學依據,有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新時代的風格,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要善於學習,敢於實踐,善於團結合作,尤其要善待創新失敗者,永不滿足,經常自我挑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關鍵。有人指出,企業家活動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產品性質,因為其風險由白己承擔,而他們的成功卻往往使全社會受益。因此,國家應使一些措施制度化來扶持和鼓勵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政府在制度設計上,應著眼於為企業家提供一個開放和寬鬆的環境,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在責、權、利不一致的原則下,完善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一套科學、公正的考核、晉升體系,使經營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在人事制度上,引進競爭機制,建立經營者人才市場,使企業家這種生產要素,通過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國家要採取措施建立企業家人才交流市場、資格認定系統、繼續教育培訓機制等,以促進我國企業經營者職業化。
推行全員創新
企業家的活動只是企業整個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企業管理創新應當是以企業全體人員為主體的全員性創新。實際上,在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普遍推行的今天,企業員工已不是被動的受僱者,而是企業管理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已成為企業管理活動的主體。因此,企業管理創新沒有員工的理解、合作與參與,是無法取得成功的。企業管理的邏輯特點最終反映在如何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上,按照國外的研究,積極性的一般發展規律是“參與—負責—創新”。“參與”是積極性的形成階段,表明員工介入某項工作,承諾某些規定責任,完成一定任務定額;“負責”是積極性的上升和穩定階段,表明員工明確了責任感,能自覺地履行職責;“創新”是積極性的高漲階段,表明員工己主動“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自覺為企業出謀劃策,傾心傾力,貢獻力量.企業家要充分認識積極性的一般發展規律,尊重員工、關心員工、依靠員工、激勵員工,讓企業員工積極投身到管理創新中來
企業管理創新的障礙因素
心理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新事物、新觀點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管理創新一般會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風險性,對風險的認識不客觀,對模糊性和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就不樂於接受創新,甚至抵制創新。管理創新總存在失敗的可能,這就意味著創新可能給組織和個人帶來某種不確定性***諸如離職、降職、換職、提高工作標準、學習新事物等***。因此,反對創新就無可避免地在組織中存在.阻力的大小取決於創新給員工帶來的預期與現實的差距。
利益因素
管理創新必然要打破原來的利益格局,進行利益的調整和再分配,這可能會使某些人失去既得利益,甚至失去工作。因此,在創新中有可能受到利益損失的方面就會阻礙創新的進行,影響創新的協調和進展。這種因素可能來自內部的投資者、經營者、員工,也可能會來自外部的債權人、股東、客戶、政府***涉及就業、法律、法規、社會穩定、某些人的利益、政府形象***等。
文化因素
文化的影響來自企業文化和社會文化兩方面。就企業文化而言,企業理念、制度、傳統***包括創新傳統***、習慣等,都影響著管理體制創新的協調和進展。保守、傳統的企業中,創新的阻力較大。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制度、規則和利益格局,不喜歡創新和變革,甚至視創新為異物。就社會文化而言,社會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傳統等,都直接作用於創新的過程。如專家管理與家族管理的矛盾、終身僱用與合同制的矛盾、收益最大化和平均主義的矛盾、科學化管理與人情的矛盾等,往往成為創新者化解不開的情結。
觀念因素
觀念影響著人們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主導著人們的行為。缺乏創新觀念、對體制創新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是管理體制創新的最大障礙。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程序中的不利因素主要來源於觀念的陳舊和固執。
障礙與創新是一對矛盾,持續地克服障礙因素進行創新是很艱難的。對於企業來說,要克服障礙因素,首先要爭取創新的權利,加強對管理中障礙產生的心理因素、利益因素、文化因素、觀念因素等因素的研究,努力培育創新型企業文化,建立創新型組織和有效的激勵體系,不斷用創新的積極性克服障礙因素,對實現企業管理的科學化有著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