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創新學術論文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企業創新管理學術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企業創新管理學術論文篇一

  淺談企業管理創新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原因;途徑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階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口語上,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 。

  管理理論的創新起源於18世紀中葉,當時第一次產業革命在英國的爆發,特別是蒸汽機的廣泛運用,使機器大生產代替了舊式手工工場,生產力發展迫切要求新的管理思想和制度與之相適應。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研究勞動分工對提高生產效率的影響時—指出,如果製作工人不進行分工協作,一個人一天只能生產20枚針,進行分工協作後,則可達到4.8萬枚之多。經過反覆實驗的結果表明:分工協作的優點是,生產者專門從事某一項具體的操作後,更容易掌握生產技能,較快地提高熟練程度,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此,這一原則便成為後來組織勞動分工和傳送帶生產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即一個複雜的生產過程,被分解為若干工序,每道工序又可分為若干操作崗位或程式,工人在固定的崗位,按照事先規定的程式操作,很快達到熟練程度。亞當斯密在管理理論方面的創新,把“工場手工業時代遲緩的發展程序變為生產中的真正的狂飆”時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趨於更加複雜。美國的泰羅提出了“科學管理學說”。工人出身的泰羅以其實驗為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科學的依據,加之在此基礎上提出的“計件工資制”理論,引發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操作合理化”運動,泰羅也因此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他創造的管理辦法被稱為“泰羅制 ”,他的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標誌著管理科學的誕生。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與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一起,形成了古典管理學派。

  管理創新是對古典管理學派的繼承和發展,其主要內容是指: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正規化,這種正規化既可以是通過新的、有效的資源整合以達到企業目標和責任的全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體資源整合及目標制定等方面的細節管理,這一要領涵蓋了新的經營思路、組織機構、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發展戰略等主要內容。

  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將管理創新納入經濟發展理論之中,論證了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他認為,創新是生產手段的新組合,“生產意味著把我們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組合起來。

  企業為什麼要進行管理創新的呢?

  管理創新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

  1.人的心理活動。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由於社會交往及個人自身發展需要為了滿足人不同階段的個人需求,因此創新能夠不斷地追求人的自身追求。

  2.對價值的渴望。創新的主體是人,人往往有對成功的追求,對自我價值實現的嚮往,人的基本需求滿足後,會有自我價值需求的動力,會產生責任感,這樣創新的主體在精神層面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自然會去從事創新活動。

  3.企業管理髮展的模式需要。管理無定式,也就是企業管理不能是拿來主義,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管理,因為各個企業面對情況及群體不同,因此也促進了企業自身進行創新

  4.知識及資訊的不斷更新。現代社會,知識經濟發展速度大大加快,消費水平和人群需求不斷提高,為了滿足日益變化的客戶需求,保證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動力,必須建立企業新的發展結構,運用新的管理秩序,促進企業進行不斷的創新。

  基於以上原因的分析,一般認為企業管理創新要從人的要素和管理的職能方面入手,為了提高整體的效益,管理創新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優化結構,明晰產權。企業改革的真正突破口就是產權改革,現代的企業真正的要求是多求持股,優化股權結構,這樣法人治理的效果才會突顯。因此,創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改革,重要的是有一個良好的企業環境,這是管理創新至關重要的基礎。

  2.建立全新的思維意識。管理歸根到底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執行,是對意志力的考驗。因此,克服陋習,打破束縛,樹立新的思維觀念,建立全新的思維意識,強化危機管理意識,確立品牌競爭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產品更新是創新的基礎。現代企業競爭就是將新技術進行研發與結合,發揮技術優勢,最好地解決資訊與技術的對接問題。技術競爭是企業競爭的制高點。

  4.銷售的策略是創新模式。抓好消費者的心理多種定價方式是市場的策略目標。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客戶的密切聯絡,形成一個密切有機聯絡的整體。

  5.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投入。人是創新的要本,要有良性的競爭環境,有發展的空間。緊跟科技發展變化的步伐,才能優化人才的組合與發展。

  6.有良好的創新氛圍與環境。企業要創新,必然要打破陳規、常規。在這個創新的過程中,肯定會觸及某些人的利益,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企業的決策層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迎接和戰勝困難,領導和帶領全體員工進行改革和創新。應該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在企業大力弘揚創新精神,鼓勵創新實踐,形成一個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的企業氛圍。要逐步完善創新體制制度並實施一系列有利於創新的方針政策,形成推廣創新成果、重用創新人才的機制。積極支援各類創新活動,為創新人才和創新工作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生機活力,從而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打造百年企業。

  企業管理技術受資訊的帶動衝擊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管理的環境也不斷地變化,理論、實踐和思想需時時更新,要有具體的創新措施與方法。從觀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