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典故文言文選有什麼

  成語,是漢語表達形式的閃光點之一,其言簡意賅,體現了中華民族智慧的一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常用成語典故吧,僅供大家參考。

  常用成語典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明朝的時候,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儲藏柑橘。他儲存的柑橘經過一個冬天和一個夏天都不會腐爛,柑橘皮又紅又滋潤,飽含著水分,像寶石一樣,非常美麗。柑橘的價格雖然很高,買的人卻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劉基買了他一個柑橘,剝開皮卻臭氣沖天,再看裡面的果瓤,早就幹得像破棉絮了。劉基氣憤地責問道:你為什麼弄虛作假欺騙顧客?

  賣柑橘的人笑了笑,說:我做這個生意已經很多年了,而且就靠這個過日子。我願意賣,人家願意買,誰都沒意見,只有你這位先生不滿意。你可知道,當今世上欺騙人的多著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間佩著兵符好像是保衛國家的武將,難道真有孫子、吳起的打仗本領嗎?那些頭戴烏紗帽、神氣十足的人,難道真是治國的人才嗎?其實他們也沒多大本領。人民的疾苦,他們根本就不管;官吏們胡作非為,他們也不制止。他們只顧自己吃飽了肚子,耗費國家的糧食和錢財,卻不知道羞恥。這些人和我賣的柑橘一樣,看起來非常光鮮亮麗,但是肚子裡什麼能耐都沒有。

  劉基聽了這番話,啞口無言。回到家裡後,他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句。

  後來,人們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作為成語,比喻外表雖然很華麗,可是裡面卻已經一團糟了。

  常用成語典故:歧路亡羊

  這個成語出自《列子•說符》。戰國時,衛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楊子。有一次,他的鄰居丟失了一隻羊。鄰居全家出動,還請了好多人,連楊家的僕人也被請去幫助找羊。到了晚上,大家都空手而回,誰也沒有找到那隻羊。

  楊子問鄰居:“你們這麼多人去找,怎麼還沒找到呢?”鄰居嘆了一口氣說:“唉,岔道太多了!大道兩旁分出許多岔道,每條岔道又分出許多小岔道。我們也不知道那隻羊跑到哪條岔道上去了,人再多,也比不上岔道多。沒有辦法,只好空著手回來了。”

  楊子聽後,深思良久。感嘆道:“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意思是大道上岔道多,羊就很容易跑丟,如果做學問的人,心不專一,沒有確定的目標,也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無所獲。

  常用成語典故:移風易俗

  在《禮記.樂記》這篇文章中提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內容大意是說,凡是不正當的聲音刺激人心,就會引起悖逆的反應,這種反應化為具體的事實,那就是淫樂的來歷;純正的聲音刺激人心,就會引起順當的反應,這種反應化為具體事實,那就是和樂的來歷。

  因此,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進而就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非常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主張以“禮義”來導正人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的心性。

  音樂的演奏中,純正和善的音樂,倫理井然,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社會上不良的風氣、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

  後來,“移風易俗”這句成語就直接摘自典源,用來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