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創業故事

  創業的故事我們都很關注的,現在有什麼分享嗎?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一:

  今天晚上看上海衛視的講述一個故事,有一個姓劉的哥們兒,父母辛辛苦苦欠債10萬多,支援他考上了公務員,可他不上班,選擇了開一個良性蔬菜店的故事,由於價格便宜,蔬菜新鮮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店面一直虧損。當他徘徊在應該放棄事業還是找個工作上班時候。有很多人認為他大逆不道,應該好好上班,幫爸爸還債,有的人認為他這個思路不錯,應該堅持。最後他選擇了放棄,想把店面轉讓出去。

  當我準備換臺的時候,此時站出來一位還差1個月就八十歲老奶奶吳勝明,她的故事打動了我,在幾十年前她的資產已經過千萬,為女兒過一個生日,請了女兒全效500多師生吃飯,?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俑?0元,一個生日花費了20多萬,相當於現在的200多萬。後來因為投機倒把,走私40多輛汽車,搞假摩托車等生意,數額巨大,被判死刑,後來到最高法院複議死刑的時候,改為死緩,兩年後執行。後來由於兩年沒表現好改為無期徒刑,此時他的老公和保姆住在了一起,他10歲的女兒等她等到18歲,因為伯伯說她媽媽不可能出來了,絕望自殺了。當他萬念俱灰的時候,想了結自己的時候,管教講述了女兒的意願,希望他能堅持改造,不要做犯法違法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媽媽可以出來,希望她做善事,開孤兒院,老人福利院等。她想著讓女兒失望了一次,不能讓女兒失望第二次,她又堅持活下來,後來因為改造表現好,改判18年,先後減刑8此。

  老奶奶出獄的時候,已經72歲,家產被國家全部沒收,以前的人脈資源全部沒有了,只能在鄭州找了一個打掃廁所的工作,後來有中央電視臺採訪了她的事蹟後,有一個騙子打電話來說,想和她合夥開一家老人福利院,一起投資,她覺得挺好的,於是到處和朋友借錢,想一切辦法抽到了90萬元,完成女兒的意願,結果被這個人全部騙走了,人被警車抓住了,但錢已經沒有了。

  精力了這麼多不幸,在年輕的時候是犯過錯誤,但老天這樣的懲罰是不是對一個馬上80歲的老太太太殘忍。也想到過自殺,一走了之,但仔細想想,讓女兒失望過一次,就不能讓女兒失望第二次,於是又鼓起勇氣在74歲開始創業。目前在鄭州有200多畝地,有一家老人福利院,有兩個公司。

  這次來上海電視臺做節目我想她肯定是有兩個目的,一是講述自己的勵志故事,鼓舞我們後人多做好事,永不言敗,堅持奮鬥。其二是給小劉推薦了一個平臺,讓小劉既解決了經濟危機,有實現了夢想。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老奶奶的名字也是真的。多麼有教育意義,有勵志意義,有啟發意義的故事,我們國內現在的導演拍的片子有幾部有這樣的意義?如果把這位老奶奶的故事拍成電影或者連續劇,多麼感人?

  人生的幾大悲哀她都經歷了。從一個富婆到老公出軌,坐牢,失去獨女,被騙,打掃側說,然後在74歲的時候,從頭再來,翻身創業。她能站在我們面前講這個故事,我們聽起來都發酸,她走的多麼難?希望看了本故事的人,想想咱們自己是不是能做的更好,能不能抱怨少一點,想法多一點。想要得到你從未有過的東西,就得做你從未做過的事。

  二:

        一個殘疾人的創業故事

  南風集團的掌門人吳寧被人們稱為輪椅上的創業英雄。談起吳寧的創業事蹟,認識吳寧的朋友都會為他艱苦創業的精神而感動。

  吳寧從小就是殘疾,為了給他治病家裡一貧如洗,雖然父母一直用心呵護著他,但這樣行屍走肉的日子他實在是無法忍受了。19歲時,吳寧終於決心告別深愛他的親人,決定不再成為他們的負擔,要像模像樣地活著。他從賣菜、賣西瓜、賣雪糕、賣瓜子開始,從一天只能賺10元錢起,吳寧開始了艱苦的創業。

  那時,他還沒有輪椅,要在一大早靠朋友把他和要賣的東西送到市場或電影院門口,晚上再推回來。就這樣,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在瀋陽的大街小巷,吳寧一坐就是一整天。那時,由於下肢癱瘓,他大小便失禁,只能在夜裡吃一點點食品,不敢喝水。碰到下雨的天氣,別人能避雨,而他卻走不了,只能坐在那裡讓大雨淋著……

  賣瓜子一天賺10多元,賣菜一天賺20多元,賣啤酒一天能賺100多元。對創業者來說,“第一桶金”意味著成功和喜悅,吳寧為這“第一桶金”付出了8年的歲月,經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和痛苦,但是他剛毅地堅持下來了。

  從1986年開始,吳寧從每天20元左右的收入中“一分一角地積攢”,到1988年終於積攢了幾千元。他租了間10多平方米的臨街平房,僱了3個小夥子,毅然做起了啤酒生意。那10多平方米的臨街房,不僅是他做生意的門面,也是倉庫,也是廚房,更是他住的地方。

  吳寧和夥伴們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裡開拓起了自己的人生,在困苦中爭取,在風雪中奔波,其中吃的苦實在難以盡述。生意在眾人的努力下越做越大,那一年吳寧賺了幾十萬元。之後,吳寧租了150多平方米的一個門面房,在批發啤酒的同時,開起了商店,並辦起了包裝運輸隊。生意有了點規模之後,一年的總收入有了上百萬元。

  用吳寧現在的話說,從1990年開始,他的公司進入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階段,業務進一步拓寬,除了商貿公司、食品公司、運輸公司外,還辦起了計程車公司、建築公司。到1994年的時候,吳寧積累了約1000萬元左右的資金。這為他進入房地產市場打下了基礎。

  自2000年以來,南風集團先後投資了10多個房地產專案,並堅持“蓋老百姓買得起的房子”的企業理念。由於質量好、價格低,南風集團的地產專案成為瀋陽市賣得最好的樓盤,“儘管每個專案都不大,我們公司在瀋陽也不是效益最好的地產公司,但我們賣房的速度最快”。

  從賣菜開始,到批發啤酒,到成立公司,再到現在將公司打造成為瀋陽的一個知名品牌,吳寧所歷經的角色轉變難度可想而知。由於吳寧這種自強不息地創業和為社會分憂的精神,吳寧先後獲得了“全國自強模範”、“遼寧省勞動模範”、“遼寧省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並在2002年1月被選為瀋陽市人大代表。

  吳寧是一個平凡的人,甚至沒有平凡人的基本條件,從開始創業,他走過了坎坷的每一天,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能夠憑著頑強的意志戰勝所有的困難,把一個小企業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大企業集團,就是因為堅強地抱著“生活中我能行”的念頭。

  任何人創業都是艱苦的,只要有堅定的自信心,不被困難壓服,不斷髮掘自己的潛力,即便是殘疾人,也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

  創業路上攜手同行

  ***,對於當時正在熱戀中的向寧寧和胡靜來說,是個很不尋常的年份。正是在這一年,他們不約而同地萌生了以經商來創業的念頭。但商路茫茫,到底該選擇那條道來走呢?這個問題讓兩個年輕人頗傷了一番腦筋,經過仔細磋商,他們認為,如果從產地直接進些醃製的乾魚,然後批發給本地的一些經銷單位,前景一定不錯。主意拿定後,他們向信用社貸了5000元的款子,立馬趕到新安江水庫,拉了一車乾魚回來。可是,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魚這東西,季節性很強,一般商業單位都不太願意大量經銷。他們跑了許多地方,一無所獲。怎麼辦?向寧寧和胡靜商量後,決定在寧國農貿市場租個攤位自己賣。可從6月賣到9月,雖然夜以繼日,想盡辦法,卻只賣掉了2000多斤,一半本錢還沒收回。

  萬般無奈之下,向寧寧準備去外地到處跑跑,尋找新的商機。正在這時候,他有一個姓周的朋友正好要去山東出差,向寧寧便將賣魚所得的2000多元錢揣在身上,又問自己媽媽借了500元,搭這位朋友的便車到兗州進蘋果。到了兗州後,一大早,他就鑽進了當地的一個農貿市場。他看到有三四個附近農村的小商販在兌賣辣椒,一問價格,才2毛錢一斤。他心裡咯噔了一下:如果在這進辣椒到寧國,再批發出去,僅差價就有4毛錢一斤。他立馬決定,不進蘋果改進辣椒。他找到了附近農村的辣椒產地,整整裝了一卡車回來。由於辣椒品質優良,價格實惠,很快就被寧國蔬菜攤位搶購一空。一趟就賺了2000多元。向寧寧和胡靜終於挖到了經商之路上的第一桶金。接下來,他們來來回回進了四次貨,很短時間就有了2萬多元的進帳。不僅還掉了銀行的欠款,而且還成了當時不多見的“萬元戶”。有了資金後,他們面向全市各地供貨,經營的品種也涵蓋很多方面,各類蔬菜、名酒、豬肉、雞肉,樣樣具備,主要都是從外地進貨,再向全市各地各單位批發,甚至連縣糖酒公司也把他們作為其中一個進貨渠道。生意越來越紅火,他們又把門面裝飾一新,把所有資金投了進去,準備大幹一場。

  同甘共苦創業不息

  然而,正如俗話所說,福兮禍所伏。由於自身原因,所有的成功卻在瞬間化為烏有。這一場難以言說的變故,也使這個趨於興旺的家庭遭受了滅頂之災。到最後清理完畢,他們又彷彿重新回到了過去那個艱難的創業時代,所有現金加在一起,才不到5000元。但這對夫妻沒有氣餒,甚至兩人頭腦里根本就沒有產生過放棄經商的念頭。他們想,從哪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正因為基於這種想法,向寧寧在妻子的鼓勵和叮囑下,再次踏上了去外地尋找商機的路途。他跟隨開車的姐夫到了浙江,他發現那裡很多地方產橘子,價格也十分便宜,於是,夫妻商量後,開始做起了販賣橘子的生意。方法和以前一樣,他們把橘子運到寧國,再轉手批發,這樣下來,不長時間,他們又賺了4萬多元。92年,他們向銀行貸款數萬元,買了一部東風車跑運輸。從此以後,丈夫一面跑運輸,一面從福建、南寧進各種貨物,妻子則在本地農貿市場負責銷售,辣椒、海帶、橘子,什麼賺錢做什麼。

  95年,向寧寧和胡靜再一次迎來了命運中大的轉機。在跑運輸中,向寧寧結識的一個朋友,向他建議合夥生產多維豆奶。在簡單磋商後,他們在寧國建起了簡易的生產廠房,購進了相關裝置,第一年,市場銷路有限,只賺了1萬多元,那位福建的朋友見沒什麼利益,就把股份全轉給了向寧寧,但在第二年,生意卻十分火爆,一年淨利潤就是十幾萬元。後來,他們又在寧國率先上了粒粒橙生產專案。在這期間,由於向寧寧還在外地跑運輸,廠裡生產推銷等事物就全落在了胡靜身上。為了開啟銷路,她和幾個親戚騎著三輪車走遍了寧國城鄉各地,對每個可能的經銷點,送貨上門,試銷後給錢,一開始,他們沒少碰壁,沒少受冷眼冷語。但因為質量的確不錯,銷路終於打開了。之後,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胡靜也基本上以廠為家,日夜加班,有一次,竟連續工作7個晝夜沒有休息,暈倒在工作間好幾次。為了解決生產中的衛生問題,提高生產效能,96年初,胡靜和向寧寧將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並且向親戚朋友和客戶借貸了近30萬元,投資建設了高標準的新廠房,購進了新裝置,再次準備好好大幹一場。

  貧賤不移患難與共

  災難再次降臨。96年夏天,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洗劫了寧國城區。向寧寧和胡靜新建的廠房被整個浸泡在水中,生產裝置、所有原材料、產品被滔滔洪水劫掠一空。他們不僅夢想成為泡影,而且還欠下了外債近30萬元。向寧寧和胡靜欲哭無淚,然而,他們知道,在挫折面前,即使淚雨滂沱也無濟於事。擦乾眼淚,他們又依然踏上了艱難的再創業之路。他們首先挨家挨戶去債權人家中,懇求延緩還款期限。他們的誠心感動了人們,浙江長興縣的一位債權人不僅答應延緩還款,還給他們介紹了一個新生意。於是,向寧寧和胡靜向銀行貸款數萬元,開始生產黃酒、繼而又生產醬油。到99年時候,外債就只剩下了10萬元左右。在市場逐漸萎縮後,他們又相繼辦起了一個純淨水廠、一個紙箱廠、一個茶葉包裝廠。

  至此,艱難的創業終於迎來了燦爛的曙光,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然而,在向寧寧心中卻有一個永恆的傷痛。早在1999年3月,胡靜就經常頭暈,並且覺得看人有重影現象。在寧國海螺醫院被診斷為腦部有良性腫瘤,隨即轉到杭州人民醫院和上海華山醫院,醫院建議立即進行手術治療,但胡靜想到,家裡尚欠外債10餘萬元,並且企業也正處於發展期間,手術治療要花費數十萬,對企業發展不利。在她的堅持下,醫院給她進行了保守治療。幾年過去,企業終於健康快速發展起來了,但她的病症卻越來越厲害。2005年,胡靜在向寧寧的陪同下,去上海華山醫院做了手術,但手術不很成功。導致她雙眼失明,並且行動不便。向寧寧一面要照顧妻子的身體,一面還要經營自己的企業,常常忙的顧不上吃飯。現在,向寧寧最大的願望就是妻子的病能好起來,讓她和自己一起享受到事業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