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度雜文

  一年中產生的雜文眾多,哪些能成為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悟茶

  品一杯茗茶,留脣齒茶香,意猶未盡,回味無窮。不知從何時起,爸爸喜歡上了飲茶,他最愛喝的是金駿眉和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因為茶我和爸爸間發生了一件小事。

  記得一個週六的中午後,我收拾我家的“三味書屋”發現了一包茶,但是未加思索隨手給它仍在了垃圾桶裡。過了一會爸爸招呼我,我來到爸爸的茶桌前一看,被我扔掉的金駿眉正躺在哪裡。我想這傢伙我給爸爸精神食糧給扔了,爸爸居然還給撿了回來,壞事了罪證沒有消滅掉!

  這回爸爸沒有生氣,還笑呵呵地說:“寶貝,來用你扔掉的茶教你沏茶。”爸爸一邊演示一邊說:“茶如人生啊,把茶扔了無所謂,給人生扔了是大事啊!”

  其實沏茶是個細活,容不得絲毫馬虎,只有用心沏的茶才能品嚐出其中的苦澀甘甜。準備好熱水首先洗茶,其次沏茶,高提壺將熱水注入茶壺後看到是上面徐徐升起的霧氣,飄蕩迴繞,淡淡茶香從壺中冒出來,一股股香味沁人肺腑,離壺稍微遠一些還會嗅到一種特別的香,說不清道不明。第二遍的茶顏色稍濃,味道稍重,濃香中帶有一絲苦澀,苦澀中帶有一絲香甜。第三遍,微苦香甜之味減少。四遍香甜味道越來越淡苦味加重,五遍之後的茶乾脆無味。

  我沏完茶品完味,頃刻頓悟,茶如人生的意義。五遍茶恰如人生的五段時光啊!第一段時光和第一遍茶一樣,香甜,寓意只有快樂,沒有煩惱,無憂無慮,不知悲愁。第二段時光對應第二遍茶,大體上是快樂的,偶爾有小小的不悅和煩惱,但是無傷大雅。這兩段時光成為兩個名詞——“童年”和“少年”第三遍茶對應的是人的青年時代,一個偉大的大有作為的年代。需要你刻苦、需要你努力、需要你拼搏和奮發向上時代。當然是苦多甜少。第四遍的茶是人的中年時期,像我父母一樣,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啟下,當然是辛苦心也苦。五遍茶是人生的老年時光,像我姥爺一樣帕金森病,只要活著就好。“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真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啊!自從沏茶那件事之後我漸漸的開始珍惜時光,珍惜生活,抓緊每一天。

  篇2:以水為尺

  中國有句古語: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其意就是水潤澤萬物而不爭,道德高尚者能承擔大任!古往今來,中國人的主流觀念是以德報怨!中國人的思維***意識***以當今的世界觀念***經營理念***背道而馳、相去甚遠!驚歎之餘,皆曰:迂腐!反思:中華美德應有侷限性,只適用於中國境內。而且對我們的“中華美德”也要“批評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自建國以來,我國對國際社會進行了無私的援助。64年間,受援國有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柬埔寨、埃及、巴基斯坦等110個國家或地區!援外資金***不包括人力、技術等***達上千餘億元***並未按2010年可比價格計算***人民幣***粗略資料,難免有誤***。中國人的無私有目共睹!

  1969年,中國***《人民日報》***宣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維持到1979年,地方政府開始負債,至2013年6月,中國財政***中央及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負債105789億元人民幣!相對來說,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一萬多億美元。如果正負***資產、債務***相抵,我們泱泱大國還有多少家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為還清前蘇聯的貸款,全國人民艱苦奮鬥、節衣縮食,勒緊褲帶還外債!餓死多少人又有誰知?誰憐我心?1945年,前蘇聯我們的老大哥越過中蘇邊境協同中國軍隊抗擊日軍。戰後***1945年經過八年抗戰,在中國戰場,中日戰局勝負已定***,前蘇聯在中國又撈到了多少好處?蘇聯老大哥,我們的朋友?!

  大愛無疆!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博大精深的愛!偉大的國際友誼,往事不堪回首!

  歷史給我們上了一課!深刻的一課!

  篇3:流淚的紅蠟燭

  從上大學開始便離開了縣城,開始獨立的省城生活,結婚生子,離開省城,工作於濱城一晃十七八年了,回鄉省親少之甚少。前幾年父親患了老年痴呆症,漸漸地記憶模糊起來。這回我趕回老家去看他時,他坐在竹椅裡,一下子廋了很多,目光呆滯,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可能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家事,不再談孫子孫女,只是對著我訴苦,苦的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父親的滿頭白髮,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照顧他的母親更是骨瘦如柴,彷彿木乃伊一般,患有糖尿病的她顯得更加剛毅,儼然一看一尊瘦骨粼粼骨雕……

  母親年輕時沒有文化,是工廠一名翻砂工,一天翻砂10餘噸,工餘時間到東大嶺採紅薯,馬鈴薯,野菜賣給人家以維持家計,年過花甲的她視乎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但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支援我的學業,給與我學習工作的動力。

  童年苦澀,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灑滿了我們的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簡單的梳洗之後,換了一件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了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騎白馬,戴羊刀;羊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紅襖;紅襖紅,切板菱;板菱板,切黑碗;黑碗黑,切墳堆;墳堆臭,切臘肉;臘肉臘,切苦瓜;苦瓜苦,切老虎;老虎一翻眼,七個碟子八個碗。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遼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她的聲音就像三月的和風,遼河的水流,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家過著清貧的日子,但精神是豐腴的。遼河水汁浴我的家鄉的五穀,汁浴著每一支歌謠。母親沒有文化卻天資聰穎,一聽就會。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融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靜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裡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我問:“往哪裡猜?”

  母親說:“往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語言的王國,小學,初中雖然不好學,不上進,卻是憑著兒時的基礎遊刃有餘。但是也有例外,初考時候,沒有考上省重點。那個時代,父親已經病退多年,工資多年不到位,哥哥將要成家,全靠母親一人維持,捉襟見肘,尤實不想再拖累家裡。但是母親毅然決然地讓我復讀,再次攻考重點高中,我無語地流淚,於次年考中生重點。高考時同樣事情有發生了,母親又一次毅然決然讓我復讀,但是我看的出家裡的壓力和母親的身體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承受了,我選擇了一個劣一些大學。

  母親讓我明白道理,讓我長大成長,我感謝母親!望著母親骨雕一樣身材,無微不至對老年痴呆父親的照顧,我流淚了。照顧父親難道不也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嗎?

  望著父親依偎母親的身邊,我越發感到母親是蠟燭,一株流淚的紅蠟燭。

  

1.雜文經典欣賞

2.中國當代雜文經典

3.中國現代雜文精選

4.寫得好的雜文和隨筆

5.雜文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