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組織的型別不同,針對的目標不同,採取的控制方法也就不同。預算控制法運用普遍而有效,標杆控制法與平衡積分卡控制法是兩種重要的綜合控制方法。那麼?

  領導控制的方法:預算控制法

  預算是組織將來一定時期內的活動在財務上的反映。預算控制法就是根據組織預算來控制組織執行的控制方法。預算控制一般集中在組織的收入、支出、現金、資金支出和資產負債等幾個方面。一個組織的預算由全面預算與分預算組成:全面預算的物件是組織整體,必須用統一的貨幣單位;分預算針對部門或專案,根據專案實際採取合適的計量單位。

  預算控制法的優點是:預算反映的財務狀況為組織執行提供了重要指標;全面預算為全面衡量控制組織各部門或專案的狀況提供了有效工具;預算以數量表示,控制作用明顯而確定。預算控制法的弊端是難以反映組織的文化與形象等不能量化的活動。另外,在實際編制預算時通常以上期的預算為參照,這就有可能忽視了組織的實際需要。

  領導控制的方法:標杆控制法

  標杆控制法的控制標準是某一方面最優秀的組織狀況,其核心就是利用最佳標尺來控制組織的發展方向。到20世紀末,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絕大多數在領導活動中都運用了標杆控制法。標杆控制的步驟一般是:其一,確定控制專案。對組織而言,專案通常是重要而又相對薄弱的環節,環節不重要沒必要實施標杆控制,重要而又很薄弱也不值得選擇。

  其二,選擇參照物件。這一步必須充分考慮到組織的實力與潛力,參照物件的水平應同組織實力與潛力之和相當。其三,分析自身差距。由於組織活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分析必須足夠全面,要從參照物件的整體出發考察要控制的專案。其四,確定改進措施。改進措施必須適合組織的自身情況,不能簡單地移植參照物件的做法。

  其五,實施改進措施。實施中應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問題並予以解決。其六,總結控制經驗。由此進行下一輪標杆控制迴圈。運用標杆控制法要防止陷入“落後——標杆——再落後——再標杆”的“標杆領導陷阱”中。標杆控制法的目的在於有效提升組織的整體競爭力,不能單純為趕超先進而盲目樹立標杆。作為一種模仿策略,只要運用得當,標杆控制法就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領導控制的方法:平衡積分卡控制法

  傳統控制方法的物件偏重於組織的財務指標。為了更好地反映組織的長遠利益,卡普蘭與諾頓於1992年開發了平衡積分卡控制法,獲得了學術界與企業界的普遍重視與應用。平衡積分卡由四部分構成:財務、顧客、內部運作過程以及學習與成長,其目的在於統籌兼顧組織的短期任務與長期目標、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以及先進指標與滯後指標。

  平衡積分卡控制法的顯著特點是:其一,組織戰略被置於核心地位,依序展開為財務等四部分並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這些指標統一指向組織的戰略。其二,注重內部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要求所有部門與全體成員都制定自己的積分卡,從而有力地促進組織內部的協調。其三,有利於整合組織資源,使戰略目標在各個執行層面上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