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控制的原則有哪些

  組織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有效的領導控制,合理的機構與健全的制度是有效領導控制的關鍵。領導控制在現代組織發展過程中具有越發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價值。那麼?

  領導控制的原則:目標導向原則

  目標導向原則要求,領導控制活動必須圍繞組織目標展開,以組織目標為活動導向,保障組織目標更好地實現。具體表現為:控制標準是組織目標的細化,控制物件是組織目標的載體,糾偏措施是實現目標的保障。組織目標往往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結果依賴於良好的過程,即結果孕育於過程之中。沒有對決策實施的有力控制,組織目標的實現就缺乏可靠的保障。決策實施的時間越長,組織內外的情況變化越大,目標實現的難度就越大,也就更需要提高領導控制的水平。組織目標賦予領導控制以意義,偏離了目標的控制可能流於形式。因此,領導控制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堅持目標導向原則,不斷提高領導控制對組織目標的反映程度。

  領導控制的原則:封閉控制原則

  封閉控制原則是指控制的邊界不是完全開放的,領導控制需在特定的範圍內進行。如果控制的邊界無限延伸,則會導致環境中的各種物質、能量與資訊等將大量湧入,控制活動將遭受巨大的環境壓力,甚至會產生失控的危險。該原則具體要求:組織的執行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目標始,以目標終,控制的出發點和終點都是組織目標,控制與目標應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一方面,封閉控制原則可以為有效控制提供相對平穩的控制平臺,使控制與目標能有效統一,有利於組織發展。但另一方面,該原則可能隱藏著某種風險,如當組織目標自身存在不合理之處時,封閉控制反而有可能固化甚至強化這種不合理。因此說,領導控制不能等同於管理控制,領導者必須及時地進行戰略回顧,從巨集觀上駕馭並完善領導控制。

  領導控制的原則:要點控制原則

  要點控制原則是指控制的物件應是對組織目標實現影響較大的關鍵部門、重要指標或核心環節。控制不是管理,組織活動延伸到哪裡,管理就必須跟到那裡。控制則不同,事無鉅細都要控制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帕雷託定理”說明,對組織發展起較大影響的是少數環節或因素,這些環節或因素應成為組織關注的重點。因此,領導者應嚴格選擇關鍵點,關鍵點結合起來應能反映組織的整體執行狀況。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為例,公司選擇了八個關鍵績效領域作為控制的關鍵點:獲利能力、市場地位、生產率、產品領導地位、人員發展、成員態度、公共責任以及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平衡。

  領導控制的原則:例外控制原則

  例外控制原則指領導者需要特別注意組織執行中發生的例外情況。例外情況可能就是組織發展出現問題的徵兆、苗頭或表現,若不及時查明原因並妥善處理,則很可能會給組織發展帶來直接損失或間接危害。例外控制對具體的控制活動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例外情況雖然出現較少,但卻是需要組織重點關注的。如同控制不可能針對所有的指標或環節一樣,控制也不能針對任何一種執行狀況。組織的執行狀況時刻發生變化,只要組織執行在正常的軌道上,就沒有必要對例外情況加以過多幹預,不是任何變化和例外都會妨礙組織目標的實現。但如果例外情況出現較多,則表明要麼是決策方案存在較多問題,要麼是控制標準不合理,就需要及時實施領導控制。

  領導控制的原則:彈性控制原則

  控制應該具有彈性。原因有二:其一,任何組織都具有一定的自組織性,即能根據組織的內外情況作出一定的調整。控制作為組織活動的組成部分,也就相應地要有彈性。其二,領導控制與決策實施是相互影響、相互適應的。組織與環境不斷變化著,領導控制作為保障組織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如果彈性不足反倒成為組織發展的不利因素。例如,當外部環境變化較大而組織作出了積極應對時,從控制標準來看可能調整措施超出了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調整並完善控制標準。

  領導控制的原則:適度控制原則

  這是指採取的控制方式或糾偏措施必須適合組織。採取措施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措施不當,超越了組織的承受度,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因此,對於領導控制而言,必須查明問題所在,清楚問題原因,並結合組織的實際情況採取可行措施。措施必須針對具體的問題,而且,不能指望或設想一項措施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不同的措施之間應相互配合、相互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