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範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那麼?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1絕對成本控制

  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個絕對的金額中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絕對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標準成本和預算控制。

  2相對成本控制

  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增加利潤的目的,從成本、收入和產量三者的關係來控制成本的方法。

  3全面成本控制

  是指對企業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以財富最大化目標,根據自身特點和情況,建立以管理制度、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管理風格、成本控制方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建立成本控制模式和管理資訊系統,完善科學管理與目標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4定額法

  以提前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作為標準,在生產中實時監控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差異,以便管理者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採取措施,並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

  5成本控制及時化

  成本控制及時化是通過對現場每天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完工產品數量的統計,班組長相關人員確認,再經過計算機軟體的比較分析得出成本指標是否實現及其原因。

  6經濟採購批量

  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進貨總量不變,使儲存費用和採購費用總和最小的採購批量。

  7價值工程法

  價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簡稱VE又稱為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簡稱VA,它是一門新的管理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成本。

  價值工程是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和集體智慧對服務或產品進行功能分析,使目標以最低的總成本壽命週期成本,可靠地實現服務或產品的必要功能,最終提高服務或產品的價值。價值工程法通過對選定研究物件的費用及功能分析,達到提高物件的價值的目的。這裡的價值是指費用支出與獲得的比例,其數學比例式為:

  價值=功能/成本

  8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創立於日本,為實現預期的利潤,以給定的競爭價格來決定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先確定客戶能夠為服務/產品付多少錢,然後再來設計相應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以實現預期的利潤。

  給企業帶來的利益

  成本是製造業管理的核心之一,我們的諮詢管理是標本兼治、是站在整個公司管理高度上進行的成本設計,它與財務、物流、車間統計核算等關聯絡統不僅能自動取資料,而且高度協調配合,是基於一個科學合理的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系統之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目標與管理目標的高度一致。

  同時達到降低消耗控制資源降低成本、促使成本和整個企業管理水平同步提高的3重功效。   從多家成功企業案例的事實證明:不僅達到了成本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現代化,促使公司成本的降低,而且達到了大幅度降低成本消耗,一般降低比率在35%以上,提高了企業效益、同時促使物流、財務、車間管理規範化的雙重效應;達到了以成本為中心,促使整個公司管理水準提升的目的。

  成本控制的目標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類產品的效能、質量相差無幾,決定產品在市場

  競爭的主要因素則是價格,而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則是成本,因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價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標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的是產品壽命週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週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著降低;而從全社會角度來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此外,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還必須要兼顧產品的不斷創新,特別是要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絕不能片面地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採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或粗製濫造等歪門邪道來降低成本;否則,其結果不但坑害了消費者,最終也會使企業喪失信譽,甚至破產倒閉。

  一成本動因不只限於產品數量。

  要對成本進行控制,就必須先了解成本為何發生,它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何關係對於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動因是產品的產量,按產量進行這部分的分配是毫無疑問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業的資源利用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應該從作業入手,力圖增加有效作業,提高有效作業的效率,同時儘量減少以至於消除無效作業,這是現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礎理念,其他各種概念都是圍繞其開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點。

  二成本的含義變得更為寬泛

  傳統的產品成本的含義一般只是指產品的製造成本,即包括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應該分攤的製造費用,而將其他的費用放入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一律作為期間費用,視為與產品生產完全無關。因此,廣義的成本概念,既包括產品的製造成本中游,還包括產品的開發設計成本上游,同時也包括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和廢棄成本下游的一系列與產品有關的所有企業資源的耗費。相應地,對於成本控制,就要控制這三個環節所發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節省到成本避免

  傳統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過成本的節省來實現的,即力求在工作現場不浪費資源和改進工作方式以節約成本將發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節約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標方式採購原材料或裝置,是企業的一種戰術的改進,屬於降低成本的一種初級形態。高階形態的成本降低需要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種高階的戰略上的變革。

  四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

  在價值鏈的各個階段中,時間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業的各項技術的發展變革速度已經加快,產品的生命週期變得很短。企業能將產品及時地送到顧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對顧客的意見採取及時的措施,使顧客價值最大化。這樣既可以獲得市場,又可以隨時掌握市場的動態。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

  全面介入

  1、 全面介入的原則

  全面介入原則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員、全過程的控制。全部是對產品生產的全部費用要加以控制,

  不僅對變動費用要控制,對固定費用也要進行控制。全員控制是要發動領導幹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職工建立成本意識,參預成本的控制,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義,才能付諸行動。全過程控制,對產品的設計、製造、銷售過程進行控制,並將控制的成果在有關報表上加以反映,藉以發現缺點和問題。

  例外管理

  2、 例外管理的原則

  成本控制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況。因為實際發生的費用往往與預算有上下,如發生的差異不大,也就不沒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項上,並及時進行資訊反饋。

  經濟效益

  3、 經濟效益的原則

  提高經濟效益,不單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絕對數,更重要的是實現相對的節約,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以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