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如何運用執行力

  導語: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

  基礎認知

  執行力建設的基礎認知為執行力三角***源自《執行力落地》一書***:資訊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行為產生資訊。

  執行力建設

  主要內容

  執行力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

  1、制度落地——企業的骨骼健康;

  2、體系落地——企業的經絡健康,包括時間管理體系、溝通授權體系和知識管理體系,依此支撐財務、物流、營銷等各大業務體系的正常運作;

  3、溝通落地——企業的血液健康,核心在於本源資訊的共享;

  4、文化落地——企業的精神健康。

  執行力也需要土壤

  執行力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一個企業內部就得有一個能支援這個企業的系統。

  只有在一個完善的系統下才能給執行力加分。

  實戰案例

  S公司是落地堂的一個北京客戶,其主營業務是從山西、陝西運煤到秦皇島和天津,而後通過海輪將煤賣給日本的某個大型鋼鐵企業。這個業務本身非常掙錢,但是,讓老闆李總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情是:很長一段時間來,無法杜絕員工在運煤的過程中私自賣煤的現象。

  在運輸的過程中,尤其是快到港口的時候,國內也有許多煤炭的使用者。對於員工來講,雖然每次不敢多賣,但只要賣一點點,就能獲得較為豐厚的“外快”。當公司查詢時,一句“自然損耗”就可以搪塞過去了。李總雖然心知肚明,但也毫無辦法,即使制定了非常嚴厲的處罰制度,也沒有明顯的效果。

  在與落地堂顧問溝通探討之後,李總不再一個勁兒地開會強調製度,而是做了一件事情:通過資訊手段,記錄下每一批次的詳細資料。每批煤在山西、陝西裝車時是多少噸,而到了港口裝輪時又是多少噸,都詳細記錄下來。而且,這些資料李總知道,當事人也知道。

  在這個基礎上,李總剛開始是半個月統計一次,並將這段時間內運煤的損耗率最高的幾個員工***只寫資料,不寫人名***進行排序,在公司最顯眼的地方公佈出去。雖然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次上排行榜的都是誰,但是當事人非常清楚,李總也很清楚。

  自從這個排行榜公佈之後,煤的損耗率迅速下降,杜絕私自賣煤的制度順利“落地”。

  這裡,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為什麼這個匿名的排行榜就能讓員工自覺的遵守制度呢?假如有個員工小王有一次以第一的名次上榜了,他會怎麼想?“下一次,我得收斂點,不能賣太多。”原因很簡單,“自然損耗”所產生的排行榜應該是無序的才對,如果小王連續幾次都上了榜,那就算真的是“自然損耗”也說不清楚了。於是,緊接著的一次,小王收斂了許多。可是他卻沒發覺,其他同事也是跟他一樣的想法,結果,他又上榜了。“怎麼辦?”小王心裡很自然地告訴自己:“不能再私自賣了”,而且為了清白,還不得不小心呵護,爭取連自然損耗都儘量減少。接著,小王的損耗率大大降低了。而同樣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整個公司的損耗率都大大降低了。

  這個過程顯然有強烈的“自覺”的影子,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員工們爭先恐後的“自覺”遵守制度的呢?在這個案例中,其關鍵性作用的是——“自然損耗”這個藉口已經大大失去了作用。

  在現實中,當一件事情能夠尋找藉口的空間越大,規範越不嚴謹,員工們自覺遵守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員工們就會越自覺地遵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