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論文大綱範文

  政治作為文學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豐富著文學,也制約著文學,成為文學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文學類論文,供大家參考。

  文學類論文範文一: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現狀分析

  摘要:隨著外國文學作品在我國高中語文教材的出現頻率逐漸增多,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文內容對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的影響逐漸增強。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教學是不少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通過對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現狀的分析,提出對改善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思考

  引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逐漸增加,成為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接影響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外國文學作品豐富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教材內容,提高了高中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使學生接觸到了更多型別的知識。然而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不論是在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擇上還是教學上,都存在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一、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現狀

  當下我國的高中語文教材主要分人教實驗版、蘇教版、滬教版和山東版這四個版本,有學者對這四個版本中的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文數量、範圍、體裁和題材進行過統計和分析,發現外國文學選文在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例在15%至25%之間,選文大多數是來自於歐美的發達國家,亞洲和非洲國家的選文比較少見,但是所選文學作品的體裁比較豐富,包含詩歌、小說、戲劇、散文、演講詞、序言、書評等形式。同時選文題材豐富,大多都表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文化和高尚的人文情懷,使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得到了拓寬,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此外,統計資料還表示,我國高中語文的外國文學選文除了比較集中在某些地域內外,還比較集中在某些時間範圍內,比如有一半左右的外國文學作品是寫於20世紀,還有超過1/3的外國作品是寫於19世紀,其他時代的文學作品較為罕見;當前的高中語文教材在外國文學的選文和編排方面,缺乏一定的時間順序,即沒有按照西方文學的發展歷史來編排,文章之間缺乏聯絡,思維過於跳脫,教學內容過於零散,缺乏教學整體性和系統性的表現,影響學生學習的連貫性。

  二、對高中語文選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的思考與建議

  有教育學者曾指出,當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材在選文上過於單調,視線過於集中在有限的文章上,視野侷限在某些特定的時空範圍內,缺乏通觀古今,放眼世界的目光。筆者認為在進行外國文學的選文時要注意擴大選文的渠道,放眼世界,選擇那些能夠滿足學生精神需求和能夠給學生帶來“正能量”的外國文學作品。由於語文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因此在進行外國文學的選文時,注重文學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讓學生學習和吸收到更廣泛的知識和資訊,不僅要選擇歐美文學,還要加入更多的亞非文學、大洋洲和海外華文。高中語文教材的外國文學選文應該符合高中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因此在選文過程中要把握好選文的難易程度,不能過於拔高,這樣不僅影響教師的正常教學,而且容易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良影響,比如學生的學習信心受挫;如果選文過於簡單,則有可能教學意義被減弱,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無甚幫助,反而有可能影響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因此,像《變形記》、《等待戈多》、《百年孤獨》等立意較深、表現較為深刻的外國文學作品在錄入高中語文教材中時,就需要慎重考慮,如《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我有一個夢想》等外國文學作品是比較適合高中生學習和閱讀的,學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內涵。此外,還需要注意在高中語文教材的外國文學作品選文過程中,編排者要注意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體現時代的特徵,傳遞時代的新思想,選擇一些時新的文學作品和體裁。

  三、對高中語文選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的思考與建議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多維視角切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轉變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從多維視角切入,重新把握教學的重點,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高中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比較刻板,且由於語文考試中所涉及的內容大多是中國傳統文學包括文言文、現代文等,對外國文學的考察較少,導致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不受重視。教師要摒棄傳統語文教學中不合時宜的地方,接受新的教學思想,採取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導向,讓學生多接觸外國文學作品,提高學生對於外國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外國文學教學中,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寫作背景和資訊,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活用教學策略,採取多元教學。

  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採取橫向或者縱向比較的方式,即將中西方的文學作品進行對比或者是將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西方文學作品進行比較,從而跨越中西文學的文化界限,將之看成一個統一體,更系統地向學生展現出外國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和獨特的審美文化,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深層含義。除了以上的比較式閱讀之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文字閱讀,鼓勵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鍊》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莫泊桑的《羊脂球》等作品,從而瞭解寫作的背景和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思想。教師可以使用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式,使教學更加生動有內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結語高中生的語文學習受高中語文教材的直接影響,外國文學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改進和完善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現狀,改革相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是素質教學的必經之路,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賈惠.多元文化視野下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外國選文[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5***.

  [2]吳罕硯,張曉帆.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選材對比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0***08***.

  文學類論文範文二:新世紀外國文學改編的中國影視思考

  摘要:中國電影在新世紀逐漸走向了繁榮,出現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縱觀中國電影的百年曆史,對外國文學的改編作品也有很多,也出現過很多經典之作。在新世紀,外國文學仍舊是中國影視題材的重要來源之一,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影視已經逐漸突破束縛開始積極參與、重點攻關的創作過程。相信只有真正意義的跨文化題材,具有泛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影視作品的湧現,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中國影視走向國際電影市場。本文以新世紀外國文學改編的中國影視為研究物件,希望能更好地促進中國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幫助其走向國際影視市場。

  關鍵詞:新世紀;外國文學改編;中國影視研究

  從我國電影發展的歷史來看,我國在電影產生時期,就已經存在改編外國文學來進行電影創作,題材有來自歐洲,也有來自亞洲等其他國家。雖然我國電影以外國文學作為題材的並不是很多,但是外國文學依然是我國電影創作的一個重要渠道,外國文學為我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外國文學改編中國影視的敘事風格

  所謂的敘事指的是對人以及具有生命力事物進行描述,在影視產業之中,敘事並不是單純對故事進行闡述,更多的是表現出如何敘事,如何敘事又包括運用何種方式來表達人們可以看得見的部分。

  ***一***用影視化外因表達內心。

  在國外文學之中,通過對心理狀態進行描寫來表達人物的特色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創作手法,而我國文學創作則多以將外部的現象進行描繪為主,也就是對人物進行描寫。例如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到賈府的一段描述,通過對林黛玉的動作以及話語進行描寫,來表達林黛玉的性格特點。而在外國文學中,則主要通過挖掘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來進行人物刻畫。影視中的聲音畫外運用,並不是畫面中的人物發出聲音,而是通過運用畫外的聲音來進行表達。聲音的畫外應用主要有旁白以及獨白等形式,旁白是通過從客觀角度對影視中的人物以及發生事件進行客觀描述的方式來抒發情感。獨白則是在影視中通過人物自述的方式來進行表達。畫外音提升了聲音的地位,讓聲音擺脫對畫面的依附,發揮出聲音在影視中的創作作用,將影視的表現力進一步提升。由於外國文學主要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描繪進行創作,所以在對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改編時,利用畫外音的方式進行創作是一種常見方式。例如在茨威格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作者運用獨白以及書信的表達方式來描繪主人公的內心。這也是作者的塑造手法,通過運用獨白的方式,凸顯“無意識”的強大。在我國改編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作品之中,改編並沒有運用呈現的方式對信進行直接表達,而是通過運用畫外音的方式來進行故事的敘述,通過寫信人對自我聲音的表達,並且以穿插的方式將“正在”發生的事穿插到一個沒有完成的故事中,這種改編不但搭建了作品主體框架,同時也為展示寫信女子的心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特定畫面構圖的方式進行任務塑造

  影視畫面同聲音一樣具有敘事功能,通過從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來對故事進行敘述是畫面的特點,通過運用景別與景深的設定以及變化來營造。例如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的臉通過穿越時空的方式出現在男人眼中就是運用構圖的穿越性,從而表達出陌生女人對男人的陌生感,那是一種猶如隔世的回憶,或者說對男人來說是一種不存在的客觀事實。不同的景深所獲取的清晰度是不同的,並且形成不同的透視關係,通過有意識地運用景深來對故事的資訊進行表達是影視改編的重要方式。同樣在《一個陌生女神的來信》之中,窗戶是組成故事的一部分,並且時常出現在電影之中,其作用是非常豐富的。窗戶可以說是人們觀察世界的工具,同樣也是將人與世界進行隔絕的一種手段。在電影的構圖之中,江小姐通常都是與窗戶和門構成一幅幅畫面,有時是窗戶旁,有時是在門後,這不但給觀眾一種偷窺的感覺,同樣也表現出自己鎖在窗內與門內。從電影中門與窗代表的意義來說,門和窗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江小姐將自己禁錮在自己我創造的愛情之內,並且始終守護著她心愛的男人,她並沒有選擇大膽地去愛,也無法選擇愛,她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構圖方面,由於江小姐總是與窗和門在同一畫面之中,因此影片對人物刻畫有一種不完整的即視感,人物往往被窗與門擠壓到畫面的邊緣,這也就使觀眾無法全面瞭解人物,這種構圖方式是故意通過對人物進行淡化處理的方式來表達出人物強大的內心情感,通過淡化人物形象的方式,突出人物的炙熱內心,體現出人物並不是電影的主要部分,而是所要表達出人類普遍擁有的情感。

  二、外國文學改編中國影視的詩情畫意表達

  從我國電影發展史來看,我國電影深受傳統文化的而影響,尤其是在改編外國文學作品時,通過追求意象以及意境的方式來體現審美,並且通過對意象進行重組的方式來營造審美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

  ***一***運用音樂以及音響營造意境

  在電影中運用音樂是一種態度,通過音樂來對情感進行放大。通過將畫面與音樂進行融合的方式,也是自有聲電影產生之後,一直被運用的手段。在外國作品文學改編電影之中,通過將外國的故事情節改編成符合我國觀眾需要的情節,並且配以我國傳統音樂的方式來營造情境也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將音樂用於電影之中們不但能有效促進情與景之間的交融,同時也能創造出美感。由外國著名文學作品《哈姆雷特》中所改編的影視作品《喜瑪拉雅王子》中,其中故事的地點就是我國的西藏,西藏充滿了神祕感,常年被冰雪所覆蓋的西藏同樣也孕育出其獨特的民歌。在該影片中,通過運用音樂來描寫愛情是一種主要表達方式,其中嘛呢歌就是來源於宗教信仰,將之運用在影片中作為環境音響,不但進一步襯托出西藏悠久的佛教文化,同時也為人們創造出一種較為神祕的意境。渾厚的大法號角的聲音,低沉的唸經聲無不給人深刻的印象。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其中所使用的主體音樂就是《琵琶語》,該音樂具有舒緩、音律簡潔等特點,強悍的表現力也在暗示著痴情女子的一生。加以輔助女子緩慢的語速以及低沉的語調,讓人感受到女主角那種絕望的心聲。加上慢鏡頭的運用,更把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強烈嚮往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運用色彩進行意境烘托

  在電影中運用色彩是一種表意方式,主要起到指代以及象徵的作用。在影視作品中運用色彩變化,不但能表現出自然風光,同時也能進行抒情,為人們傳達一種不同的詩意與浪漫。但是在電影中運用色彩元素,並不是單純地將色彩在影片中不斷地機械重現,而是一種生活環境以及情緒的再現。例如在改編外國文學作品《哈姆雷特》中,《夜宴》在整部電影的視覺效果上來看,色彩的使用是十分簡單的,主要運用紅、白、黑這三種較為突出的顏色,但是在電影中各種人物的刻畫以及各類衝突都是通過色彩的對比來實現。《夜宴》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三種色彩的呈現,為人們展現出了一場巨集大的視覺盛宴。通過運用顏色的變化來表現出電影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性格變化,也為觀眾營造出了一種虛實相生的情感體驗。

  ***三***運用空鏡頭創造意境

  空鏡頭同時也被稱之為景物鏡頭。其主要表達方式是通過對景物以及場景進行描寫來表達意境。空鏡頭為電影創造出獨特的詩化風格。空鏡頭在影片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對人物環境進行刻畫,這也是空鏡頭最基本的用途,而空鏡頭更多的作用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與人進行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人物的刻畫,使用空鏡頭進行人物刻畫,不但要做到空鏡頭與人物心情之間的互相呼應,同時也要求做到二者的有機融合,才能讓空鏡頭更加具有生命力。在改編著名的外國文學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電視劇中,第20集有這樣一個畫面,保爾想要自殺時,保爾站在海邊,而畫面出現的是海水激烈拍打海岸以及天空飛翔著的鳥兒,這表現了保爾當時的心情。擁有著堅強意志的保爾,因為健康而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從而出現了短暫的意志的消沉。激烈的海浪正代表著當時保爾矛盾的心情,而飛翔的鳥兒烘托出保爾對未來的嚮往。這兩組空鏡頭的交替出現,表達了保爾希望與失望之間的交織,營造一種既心情複雜而又對生命充滿希望的意境。最終保爾選擇了不放棄,也就出現了那經典的一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從空鏡頭到保爾出現時,整個過程使用了藍色海浪的畫面,這個鏡頭為人們帶來了無盡的遐想。隨著資訊全球化的帶來,文化之間的交流會越來越多,我國影視文化不斷受到西方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影視如何吸收外來文化,從而正確應對國際電影市場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對外國文學進行改編時,我國影視需要從原著中尋找出文化闡釋空間,從而做到將外國文學作品真正改編成為符合我國需求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洪巨集.論“十七年”電影與歐美電影關係[J].當代電影,2008***9***.

  [2]蘭靜.從電影《夜宴》看《哈姆萊特》劇本在中國影視解讀中的異化[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

  [3]張頤武“.中國之眼”:改編的跨文化問題[J].電影藝術,2007***1***.

  [4]羅卡.拈鬚微笑觀世情———李萍倩中晚年的創作[J].電影藝術,2007***1***.

  [5]塗曉.聆聽《喜瑪拉雅王子》的音效,感悟藏族的神祕文化[J].電影評介,2006***24***.

  [6]胡雪樺,倪震,胡克,楊遠嬰,劉華.喜瑪拉雅王子[J].當代電影,2006***6***.

  [7]趙暉.中國電影: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J].電影,2006***10***.

  [8]王素《.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的人道主義精神[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9]歐陽文風.陽春秀論中國當代電影中的意境及其創構[J].理論與創作,2006***2***.

  [10]陳旭光“.影響的焦慮”:接受、變異與融合———中國電影外來影響源流蹤跡的初步考察[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