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故事的內容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講述歷史的書籍,它敘述了從黃帝的漢武帝這三千餘年的故事,它是司馬遷耗費畢生的心血寫成的。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叔虞建國

  晉國的開國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成王的弟弟。當初,武王與叔虞的母親結合以後,她夢見天神對武王說:“我賜給你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虞,並且把唐這個地方封給他吧。”不久以後,這名女子便真的為武王生下了一個兒子,而且掌心上果然有一個“虞”字。於是武王便給他起名叫虞。

  武王去世以後,成王繼位,這時唐地發生了叛亂,周公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並將該地納入王室的直接統轄之下。後來,有一次,年幼的成王與他的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把桐樹葉削成圭的形狀,送給叔虞說:“我用它來冊封你吧。”這時在一旁侍候的史官佚便趁機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冊封叔虞。成王卻說:“我是跟他開玩笑的,你不要當真。”而史官佚則說:“天子無戲言。天子的話只要一出口,史官就要記載它,臣下就要用禮儀來完成它,樂師就要用樂章來歌唱它,因此天子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執行。”於是成王便將叔虞冊封在了黃河、汾水東邊,也就是縱橫一百多裡的唐地,後世便稱他為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即位以後,改稱號為晉侯,此後,直到晉靖侯繼位之後,晉國的歷史才有了明確的紀年,併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幕幕精彩、悲壯、傷感的故事。

  :申生帶兵

  獻公十六年的時候,晉國成立了兩支精銳部隊。獻公親自統率上軍,命令太子申生統領下軍。接著,獻公又任命趙夙為車馬駕御者,畢萬擔任護衛,率軍先後攻滅了霍、魏、耿三個小國。班師回朝後,獻公替太子建築了曲沃城,把耿地賞賜給趙夙、魏地賞賜給畢萬,任命這兩個人為大夫。這時候,大臣士為對申生說:“太子啊,看樣子您是不能夠繼位了。國君把先君的都城封給了您,又給您安排了卿的職位,把您的祿位提高到了人臣的最高點,您還怎麼能夠繼位呢?看來國君已經聽從了別人詆譭您的讒言,所以您不如趕緊逃走,等大難降臨的時候再走就來不及了。況且去做吳太伯那樣的人,主動把王位讓給別人,不也是很好嗎,而且還可以落個好名聲。”對此番金玉良言,申生並沒有聽從。

  一年以後,獻公派太子申生率軍攻打東山。這時,大臣裡克向獻公進諫說:“大王,太子的職命是供奉宗廟的祭祀與社稷大祭時的祭祀品,並且早晚要侍奉、檢驗君主的飲食,所以被稱為冢子。在君主出行的時候,太子要留守,所以被稱為監國;如果有專人留守,太子就隨可以從君主出行,這被稱為撫軍。這都是古代的制度,不可以隨意更改。統帥軍隊,就必須決斷策略,對軍隊發號施令,這是國君和正卿的職責,而不是太子的事情。統率軍隊,在於控制、命令,如果要求太子向國君報告請示,他就失去了尊嚴;而他如果獨斷專行,那便是不孝。所以,太子不可以統率軍隊。所以大王您命令太子帶兵打仗是錯誤的安排。請大王收回成命吧!”獻公詢問裡克說:“我有好幾個兒子,不知道應當立誰為太子,你說我該怎麼辦?”裡克知道這是個棘手的問題,於是就選擇了沉默,並迅速地告退了。後來,裡克遇見了太子申生。太子問他說:“先生,大王是準備廢掉我嗎?”裡克回答說:“您自勉吧!國君讓您統率軍隊,只怕您不能完成任務。又怎麼會廢掉你呢?您身為人子,害怕的應該是不孝,而不是不能被立為國君。只要您嚴格地要求自己、不責怪他人,就可以避免災難了。”幾天以後,獻公賞賜給了申生左右異色的偏衣,命令他率軍出征。裡克則藉口有病,沒有跟隨太子出征。經過激烈的戰鬥,太子取得了攻打東山的勝利。兩年以後,獻公又命令申生率軍攻打晉國的世仇虢國。獻公先是派大臣荀息用屈地出產的名馬去賄賂虞國國君,請求他允許晉國通過虞國去進攻虢國。虞君一方面貪圖利益,同時也懼怕晉國的勢力,就答應了晉國的要求。接著太子申生就率軍進攻虢國,奪取了它的下陽城,太子為晉國的勝利付出了汗馬功勞。

  :秦晉反目

  文公七年,秦晉兩國共同圍攻鄭國,因為鄭國在重耳流亡路過時無禮,又在城濮之戰中幫助楚國,因此晉國堅決要滅掉鄭國。鄭國國君為了解圍,便暗中派使者遊說秦穆公,說這樣做會使晉國的實力更加強大,而對秦國卻沒有任何好處。秦穆公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就與之達成了密約,擅自撤軍回國了。晉軍知道後非常生氣,但孤掌難鳴,所以也只得回師。從此,秦晉兩國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

  兩年後,晉文公去世,太子歡繼位,這就是晉襄公。同年,鄭國國君也去世了,國中出現了叛徒,暗中把國家出賣給秦國。秦穆公便派出軍隊去偷襲鄭國。行至滑國地界時,秦軍遇見了鄭國的商人弦高,怕被他用計欺騙,所以滅掉滑國以後就趕緊班師回國了。晉國大臣先軫向晉襄公建議說:“秦穆公不聽從他的賢臣蹇叔的勸告,出兵偷襲鄭國,違背了民意,我國趁機攻擊他的軍隊,一定會取得勝利。”欒枝則認為晉國尚未報答秦國對文公的恩德,所以不可以攻擊它。先軫反駁道:“秦國欺辱我國新君孤弱,攻打我國的同姓國家,這樣的惡行還有什麼值得報答的?”晉襄公覺得先軫有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發兵去攻打秦軍。此後,秦晉兩軍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崤之戰,晉軍在崤山附近全殲秦軍並且俘虜了秦軍的三位主將。但是由於文公的夫人、襄公的母親是秦國人,在她的勸說下,襄公將三位秦國釋放回了國。

  秦國對崤山之仇一直銘記在心。三年以後,秦國又派遣這三位領兵攻打晉國,以報當年之仇。由於各種原因,秦軍在攻佔了晉國的汪邑以後便撤退了。一年以後,秦穆公調動大軍再次攻打晉國,這一次,秦軍渡過黃河,並奪取了晉國的王官地區,穆公親自來到崤山,為秦軍在崤之戰中陣亡的將士修建了紀念碑。晉軍見秦軍來勢凶猛,便只好據城堅守。此後,晉軍又攻打秦國,奪取了新城,報了王官戰役之仇。從此以後,雖然秦晉兩國恢復了正常的外交關係,但是從前為世人樂道的秦晉之好已經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