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書裡的故事

  《史記》這本書中,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三千餘年間發生的事情,書共一百三十篇。那你還知道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歡迎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喜歡。

  :早期的儒家

  漢代之前的早期儒者中,最著名的當屬孔子。他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後人尊為“聖人”。關於孔子的事蹟,我們在前文的《孔子世家》裡已經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不再敘述。在這裡,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孔子去世後到漢朝建立前,儒家學派的發展大體概況。

  自從孔子去世以後,他的七十多名弟子各自四散,交遊諸侯,其中,成就大的,當了國君的老師和卿相,成就一般的,也交結和教育士大夫,有的則隱居而不問世事。其中,子路在衛國,子張在陳國,澹臺子羽在楚國,子夏在西河,子貢在齊國,他們終身都沒離開過這些地方。而田子方、段幹木、吳起、禽滑僖一輩的人,都曾受教於子夏等人,成為諸侯國君的老師。這時,由於大時代的氛圍,偶爾有魏文侯愛好儒學,但在那裡的儒學也只是曇花一現。因此,儒學整體上漸漸地走向了衰落,直到秦始皇時代。在戰國時期的諸侯兼併戰中,因為不合君主們的爭霸之道,儒學已經受到了排擠,但在齊、魯地區,學習、研究儒學的人卻大有人在,儒家的勢力還是很有影響的,起碼在齊國是這樣。齊威王、齊宣王的時候,孟子、荀子等人繼承了孔子的事業並將它發揚光大,憑著儒家學說在當代顯揚聲名。

  :坎坷的經歷

  叔孫通,薛縣***今山東省南部***人。秦朝的時候,他憑藉傑出的文學才能被徵為待詔博士。幾年以後,陳勝等人揭竿而起,開始了反抗暴秦的戰爭。使者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朝廷,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儒生們,問他們說:“朝廷從楚地徵調的守邊士兵在大澤鄉造了反,他們攻下了蘄縣,進入了陳地。你們各位對此事如何看待啊?”博士、儒生中有三十餘人上前說道:“為人臣子,就要循規蹈矩,不能逆亂,逆亂就是反叛,要被判處死罪而不能得到赦免。希望陛下趕快出兵攻打他們。”秦二世聽後發怒,變了臉色。這時,叔孫通上前說道:“以上諸位都說錯了。如今,天下一體,朝廷毀掉了郡縣的城堡、銷熔了各地的兵器,以此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的意圖。況且,國家上有明君,下有完備的法令,人人奉公守職,四面八方都來歸附,哪裡有敢反叛的人?陳勝等人只不過是偷雞摸狗的盜賊罷了,不足掛齒!官吏們正在捉拿他歸案,朝廷對此不值得憂慮!”秦二世聽後十分地高興。然後,他又遍問諸位博士、儒生。大家有的認為是反叛,有的認為是盜賊。最後,秦二世下令御史追究此事,把那些認為是反叛的博士、儒生交給獄吏治罪,因為他們說錯了話。而其他認為是盜賊的人則不予追究。因為叔孫通說的很合他的心意,秦二世還專門賞賜給叔孫通絲綢二十匹、衣服一套。

  退朝以後,叔孫通回到了宿舍。儒生們責問他說:“先生說話為什麼這樣的阿諛奉承啊?”叔孫通長出了一口氣,回答說:“諸位有所不知,今日,我幾乎不能逃脫虎口,差點兒就死在大殿上了,伴君如伴虎啊!”於是,叔孫通逃離了咸陽,回到了老家。當時,薛郡已經投降了楚軍,因此,叔孫通跟隨了項梁。後來,項梁在定陶戰死,叔孫通便隨從了楚懷王。再後來,項羽將楚懷王封為義帝,遷居到長沙,叔孫通被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諸侯的軍隊攻入了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他。不久,劉邦兵敗西退,叔孫通與他一起撤退了。叔孫通先生可謂是長於變通的人,跟隨的主子換起來就像走馬觀燈一樣。

  :叔虞建國

  晉國的開國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成王的弟弟。當初,武王與叔虞的母親結合以後,她夢見天神對武王說:“我賜給你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虞,並且把唐這個地方封給他吧。”不久以後,這名女子便真的為武王生下了一個兒子,而且掌心上果然有一個“虞”字。於是武王便給他起名叫虞。

  武王去世以後,成王繼位,這時唐地發生了叛亂,周公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並將該地納入王室的直接統轄之下。後來,有一次,年幼的成王與他的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把桐樹葉削成圭的形狀,送給叔虞說:“我用它來冊封你吧。”這時在一旁侍候的史官佚便趁機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冊封叔虞。成王卻說:“我是跟他開玩笑的,你不要當真。”而史官佚則說:“天子無戲言。天子的話只要一出口,史官就要記載它,臣下就要用禮儀來完成它,樂師就要用樂章來歌唱它,因此天子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執行。”於是成王便將叔虞冊封在了黃河、汾水東邊,也就是縱橫一百多裡的唐地,後世便稱他為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即位以後,改稱號為晉侯,此後,直到晉靖侯繼位之後,晉國的歷史才有了明確的紀年,併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幕幕精彩、悲壯、傷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