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司馬遷史記的故事概括

  《史記》是我國曆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成湯仁政

  成湯是契的第十三代孫。從契到成湯的這段時間裡,殷人遷徙過八次國都。成湯即位以後,為了效仿古代聖人的事蹟。把都城又遷到帝嚳曾經定都的地方南亳***今河南省商丘縣城***。

  成湯有徵伐諸侯的權利。諸侯葛伯不奉行祭祀,成湯聽說以後,立即去征伐他。他告誡葛伯說:“你不能恭敬地順從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絕不會有半點寬恕。”葛伯因此改邪歸正。成湯曾經說過:“人以水為鏡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形貌,君主觀察民眾的狀況就會知道國家治理情況的好壞。”臣子伊尹聽了這番話,讚美他說:“英明啊!如果君主能夠聽從進諫的言語,治理國家的方法就會得到改進。而君主愛護百姓,那麼凡是有善良品行的人也會因此受到他的提拔,在王府裡任官。因此請您多多努力吧!”

  有一次,成湯出行,看見野外捕獵的人張開了四面大網。他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就向捕獵的人請教。捕獵的人說:“我這樣做是希望從天上、地下和四方來的獵物都進入我的網中。”成湯慨嘆道:“你這樣做太絕情了,會把所有的獵物都捕盡的!”於是成湯命令他去掉捕網的三面,並且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想從左邊逃去的獵物,就讓它從左邊逃去。想從右邊逃去的獵物,就讓它從右邊逃去。那些不按照我的想法逃去的獵物,就進入我的網中。”後來四方諸侯聽說了這件事,無不讚美說:“成湯的仁德達到了極點,竟然把恩惠佈施到了禽獸的身上。”

  :仁愛的古公亶父

  后稷的後代幾經飄蕩,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農業生產的傳統,最後在豳地岐下***即今陝西省岐山南之周原***定居下來。古公亶父繼位後,他以德治國,廣施仁義,百姓都十分愛戴他。但這時戎狄的薰育族時常來侵擾周族,奪取財物。古公亶父為避免衝突,就主動滿足薰育族的要求,給了他們許多財物。但薰育族貪得無厭,又想要奪取周族的土地和人口。周族的人民都很憤怒,忍無可忍,想起來反抗。但古公說:“人民擁立君主,是想讓他給大家帶來好處。現在戎狄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跟著我或者跟著他們,有什麼區別呢?人民為了我的緣故去打仗,我卻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我實在不忍心這樣做。”於是古公帶領自己家眾遷居到岐山腳下。周族的人扶老攜幼,又都跟隨古公來到岐山之下。其他鄰國的人聽說了古公的仁愛之心,也都紛紛前來歸附。於是古公帶領人民營造城郭,建築房舍,讓人民定居下來。民眾都譜歌作樂,歌頌他的功德。

  :秦戎之戰

  秦仲是非子的曾孫。他在位第三年,周厲王暴虐無道,喪失民心,諸侯們開始反叛王室。周朝西部邊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亂陣營,它先後滅亡了犬丘和大駱家族。給周王室構成了嚴重威脅。周宣王即位以後,秦仲被任命為大夫,受命攻打西戎,不幸在他執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殺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個兒子,其中最年長的一個名叫莊公。周宣王召來了莊公和他的弟弟們,打算讓他們繼承他們父親的事業,效忠周王室。便分給他們七千名士兵,命令他們再去攻打西戎,為他們的父親報仇。經過多次激戰,莊公等人終於打敗了西戎。西戎的威脅解除以後,周宣王十分高興。於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賞賜非子的後代,將他們的先人大駱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劃歸莊公一族所有,並任命莊公為西垂大夫。

  莊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殺死西戎王替祖父報仇,就絕不再回來。”於是,世父率領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繼承權讓給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莊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後,太子襄公即位。襄公元年,為了鞏固、加強秦人的地位,襄公決定與周王室聯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給了周豐王做妻子。一年以後,西戎突然發兵包圍了犬丘。世父率兵進行反擊,結果不幸被俘。一年多以後,經過秦戎雙方的談判,世父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