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施工專案管理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施工企業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提高施工專案的管理成了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施工專案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施工專案管理論文範文一:園林施工專案管理

  摘要:全國每天都有綠化工程陸續開工,其中不少是投資數百萬、上千萬的大專案。園林施工專案進度控制是園林施工專案管理中的重點控制目標之一。它是保證園林施工專案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資源供應、節約工程成本、創造效益、提高工程質量的有效途徑。園林施工企業專案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進行專案的進度、質量、安全和成本目標控制。

  關鍵詞:園林施工;專案進度;工期

  園林施工專案和其他建築施工專案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其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園林施工不但需要考慮各項建築和設施,其中更重要的,還要考慮園林所用植物的習性、栽種注意事項,以及基於不同植物的進度和成本控制。

  一 基於綠化工程的園林施工工期的選擇

  在安排工期前,應考慮影響施工期的自然因素。其中包植物括品種的適應性、工程屬地的氣候條件、貨源及人工組織。首先,植物的生理特性多種多樣,有喜溫與耐寒之分,喜溼與耐旱之分,因此必須瞭解植物生物特性,有針對性地安排適當的時期施工。其次,工程屬地的氣候條件對工程施工期也有影響。在安排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屬地的氣象與水文條件,如歷年有無“倒春寒”現象,每年春汛、春旱的發生時間,梅雨期的始末及長短,以及一年四季中雨量的分佈情況等。再次,苗木和人工在綠化工程中所佔成本比例較大,苗木沒有固定的市場指導價,一般旺季苗木的銷售及運輸價格要高一些;在農忙及傳統假日期間,民工工資相對要高一些。因此,應合理安排工期,使其能在淡季預訂苗木,利用節後和農閒期間組織民工,有效節約工程成本。一般來講,春季是綠化工程施工的黃金季節。春季氣溫、土溫逐漸回升,雨水也逐漸增多,各種植物陸續從休眠中甦醒過來。在此期間施工,對苗木傷害較小,苗木移植後恢復快,成活率也較高。

  綠化工程適宜施工期畢竟只有短短兩三個月,有些大工程不能在這期間內施工結束,則需採取一些補救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施工適宜期,如:加強水分管理,延長“雨季”效應,在苗木上纏草繩,定時噴水保持溼度。蓋膜保溫,提前進入“春季”,在草坪上覆蓋塑料薄膜,增加膜內溫度和溼度,創造適宜草坪生長的小氣候條件。

  影響施工期的主觀因素包括工程籌備、招投標以及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等。根據國家《招投標法》的相關規定,工程進入招投標程式後,需公開招標至少7天,投標過程不少於21天,再加上評標、公示、確定中標人的時間,共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年中最適宜綠化施工的時間也就兩三個月,如果在這環節上脫節,將會錯失大好時機。為趕工期,不少綠化工程與土建工程會交叉施工,使綠化工程推進速度減慢。另外,一些前期工程遺留問題也會導致綠化工程施工期的拖延,在安排施工期時,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

  二 園林施工進度控制措施和主要任務

  ***1***園林施工專案進度控制方法

  園林施工專案進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規劃、控制和協調。規劃是指確定施工專案總進度控制目標和分進度控制目標,並編制其進度計劃。控制是指在施工專案實施的全過程中,進行施工實際進度與施工計劃進度的比較,出現偏差及時採取措施調整。協調是指疏通、優化與施工進度有關的單位、部門和工作隊組之間的進度關係。

  ***2***園林施工專案進度控制的措施

  1***高度重視工程專案施工準備

  工程專案施工準備是施工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擬對工程目標,資源供應和施工方案的選擇,及其空間佈置和時間排列等諸方面統籌安排,是土建施工和裝置安裝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因此,認真做好施工前的技術準備、物資準備、勞動組織準備、施工現場準備、施工場外準備等,對合理供應資源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贏得社會信譽都有重要作用,要加強工程專案進度控制,就必須高度重視工程專案準備,做好施工前準備。

  2***按照專案合同工期要求,編制施工進度計劃

  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務,這既是合同要求也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需要。在這一點上,建設單位***業主***同施工單位雙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加強施工進度控制,確保合同工期履約,是專案經理的基本職責和主要工作內容。計劃是控制的前提,沒有計劃,就談不上控制,控制就是將實際值與計劃值進行比較,找出期間的偏差,然後進行反饋調整。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就是確定一個控制工期的計劃值,並制定出保證計劃實現的有效措施,保證工期計劃合同工期的完成。編制進度就是決定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或者什麼時候工程進度到什麼程度。無論是專案自身的各道工序,還是與施工有關的其他工作,都應納入進度計劃之中去,或者說,都要對其進度做出計劃安排。

  3***加強施工專案質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把工程質量關,始終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質量方針,各級質量自檢人員定點、定崗、定責加強施工工序的質量自檢和管理工作,真正把質量管理貫徹到整個過程中。採取一切可能的防範措施,消除質量隱患,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的發生,避免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尤其對苗木及苗木栽植、養護管理等的質量把關更加嚴格,否則可能會導致苗木死亡,不僅增加了工程成本,還有可能損害工程形象,甚至公司的信譽。

  4***加快施工進度

  凡是按時間計算的成本費用,如專案管理人中的工資和辦公費,現場臨時設施費和水電費,以及施工機械和週轉裝置的租賃費等,在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施工週期的情況下,都會有明顯的節約。除此之外,還可從使用者那裡得到一筆相當可觀的提前竣工獎。因此,加快施工也是降低專案成本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郭子煬,宗川,王君.淺談工程專案成本管理[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石凌宇.關於建築企業專案管理問題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6年S1期.

  [3] 程廣力.施工組織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分析[J].價值工程.2011年03期.

  施工專案管理論文範文二:施工專案成本管理

  摘要:對建築企業而言,企業間競爭已經由產品質量競爭過渡到價格競爭。加強專案成本核算,減支增效,將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長期經營戰略。

  關鍵詞:工程;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專案的成本管理,是工程專案最重要的管理目標之一,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實現專案利潤,促進企業發展。所以,對施工專案成本管理的探討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也是每個企業都十分重視和關心的問題。

  對專案實行成本管理,就是採取降低成本措施,按計劃成本完成工程。防止成本超支和費用增加,達到工程專案盈利的目標,在工程的執行過程中,隨著工程進展,施工工人等現場資源的情況也會不斷髮生變化,專案成本的構成要素不斷產生變化。所以,要在工程專案執行的過程中實行動態的成本控制,及時調整控制計劃和管理措施,這樣才能達到專案成本控制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一、專案成本管理中存在問題

  專案成本的管理,現實中存在諸多問題,下面進行幾點總結:

  1很多企業權責不清晰,成本管理制度建設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多數未建立起擅長管理的團隊,致使專案各部門協作效率不高,成本意識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導致在工程施工實施過程中,未進行成本過程的嚴格控制。

  2對成本控制的管理中,存在著經濟與技術分析相脫節的現象。很多專案不重視對技術方案的經濟評估,重技術而忽視經濟性或者因重經濟節約而降低技術要求,不能達到經濟和技術兩者的有效結合。

  3成本管理中對合同風險意識不強,合同條文的理解不夠深入,造成了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的潛虧,為工程帶來隱患。

  二、專案成本管理方法

  1、做好工程專案成本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加強合同管理,降低風險因素。

  1.2、加強制度建設,明確工作流程,分清責權利,提高管理者的極積性。

  1.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個人能力,適應成本管理中資訊化、網路化及新技術發展需要。

  1.4、做好過程監督、促進成本管理落實。

  首先,要有效地在工程專案管理中實現成本控制,除了要在巨集觀上理順管理思路,從制度上對管理責任加以落實外,更為重要的是在管理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合同就是這個“目的”。專案內外的經濟活動所構成的專案成本,無論是固定成本還是可變成本,都可以納入專案的內外合同體系,從工程專案開始時簽訂的工程合同到專案經理部與各個內部市場,如內部勞務市場、機械裝置租賃市場、材料市場和資金市場等簽訂的各類經濟合同,各項成本的發生過程就是各個合同的履約過程。形成以合同管理為核心的成本管理體系,對於切實做好成本的預測、預控以及過程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加強合同條款的簽訂工作,做好成本的預測預控,防止合同風險。而施工前各種合同的簽訂就可以直接決定成本預測的結果,因為各種合同***勞務合同、材料合同、三鋼租賃合同和構件加工合同等***一經簽訂,資源的消耗就基本落實,計劃成本就成定數。因此,不管從合同管理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成本預測預控的角度出發,都必須簽訂好合同。簽訂合同是質量成本管理的開始,質量成本控制的過程實質就是合同的履約過程。

  加強合同的履約管理,使成本的預控預測落到實處。為此,要根據各類合同中體現的成本預測結果及自身管理水平,編制詳細的成本計劃及切實可行的降低成本措施,細化管理責任,落實到人。要以專案經理牽頭,專案核算員為主,專案其他人員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如各種表格、臺賬等。同時要建立以落實責任制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成本分析與考核體系,從專案成本第一責任人***專案經理***到成本的具體控制者,都應有自己的經濟責任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對責任人進行考核,建立考核檔案。

  搞好各種合同履約完成的分析、評審與考核。為確保通過嚴格的合同管理實現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合同履約終了時,要對合同履約結果進行全面考核,真正落實各個崗位管理人員的責權利。通過合同分析評審,對管理者、責任人進行考核,嚴格兌現獎懲。

  規範合同管理。除執行國家已制定並推行的合同示範文字外,就企業內部合同而言,也應制訂標準統一的合同文字,以促進合同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在簽訂合同以前,應執行合同參與人會簽制度,讓人人肩上有責任,全員努力促成成本的降低。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合同臺賬和合同評審分析與考核資料,便於公司參與專案成本管理,隨時檢查專案部的成本管理情況。

  同時,企業要在工程施工階段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對工程合同中的主要技術方案作必要的技術經濟論證,尋求較為經濟可靠的施工方案,積極採用科學合理、先進實用的技術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2、加強成本管理制度建設,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

  為了保證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順利實施,建立起各種規範的成本管理制度。它主要通過建立起一系列的業務處理與報告應該遵循的程式和規範,以及通過對組織結構的設定、職能的劃分與分工等,來保證組織內的各項活動按照有利於降低成本、有利於進行成本管理的方式進行。這些方法和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於成本發生過程本身,而是對處理業務的行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導或約束,其作用是基礎性的和防範性的。另外,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為了及時瞭解環境、內部條件和競爭對手的變化可能帶來的機會與威脅,還應該建立成本預警分析系統,對外部環境、競爭對手及企業自身條件的變化進行長期觀察,對可能出現的重大變化、可能面臨的機會和威脅作出及時預報,使企業能夠有充裕的時間作出反應。

  3、企業各項活動的進行、各項戰略措施的實施都是由人來進行的,人的活動在成本發生的各個階段占主導地位,人的素質、技能是企業成本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中對企業成本影響最大的,是職工的成本意識與降低成本的主動性。成本意識是指節約成本與控制成本的觀念,成本意識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並設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樹立職工的成本意識,就是要使職工樹立這樣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在工作中時刻注意節約成本。

  加強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於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培養全員成本意識,變少數人的成本管理為全員的參與管理。企業應該高度關切成本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積極舉辦各種型別的成本培訓班,從技術經濟領域開闢降低成本的廣闊途徑。在企業內部形成職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識。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積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職工行為規範中引入一種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

  4、人工費、材料費和施工機械使用費是工程成本的主要費用組成,要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對工程成本費用組成的幾個主要部分做好監督、控制。

  從用工數理上嚴格控制人工費,並有針對性地減少或縮短工序消耗,達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材料費的控制主要包括對材料數量和單價的控制。對材料的控制,就要做好對材料的消耗控制,要堅持按定額定材料消耗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改進施工技術,降低各種材料的浪費;同時做好對材料的價格控制,對市場行情進行調查,擇優購料,對材料的選購應該採用貨比三家,就近購料,以降低運輸成本。

  測算實際將發生的裝置使用費,在施工中應儘量減少施工的機械量消耗,通過施工組織、裝置調查配,提高機械裝置的利用率。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加速,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更加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不限於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中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先進成本管理方法增強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