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蔣介石論文

  蔣介石,中國近代歷史上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的主要領導人,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的代理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析蔣介石的用人特點》

  摘要:人才的選拔無疑是一個政黨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蔣介石的用人體制下,形成了其獨特的用人特點:非打即罵;一用到底;政治洗腦;以貌取人;小施恩惠;製造矛盾。

  關鍵詞:國民黨;蔣介石;用人體制;特點

  Discussion on the Features of Selected Personnel of the Chiang Kai-shek

  YUANYe-ka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Jilin • Siping136000***

  Abstract: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 political party is a key factor in selecting talent National Government in Nanking. Chiang Kai-shek’s employment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Not beaten is scolded;Used in the end;Political brainwashing;Judge a person’s ability to use the appearance;Small obligation put;Create conflicts.

  Key words: Kuomintang; Chiang Kai-shek; Personnel Selection; System; Feature

  蔣介石作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在大陸的最高領袖,他的所作所為無疑影響著國民黨的體制運作。對人才的選拔是一個政黨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蔣介石的用人體制下,形成了他獨特的用人特點:

  第一、非打即罵。蔣介石曾赴日本士官學校炮兵科學習軍事,習染了日本軍隊的一套馭人方法,即對部下非打即罵。國民黨軍隊能夠在抗戰中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國門之外,卻敗在了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都極差的共產黨手裡,對此蔣介石曾迷惑不解地說:“匪軍何以能用劣質裝備而以毫無現代訓練的部隊來擊敗我們整師整旅的兵力?”蔣介石不從自身找原因,卻罵其部下無能。蔣介石曾在其1926年8月15日的日記中慨嘆說:“遇事不能忍耐,為餘一生之大病,戒之戒之。”[1]事實證明,他的這種感慨只停留在語言層面,並沒有付諸實際行動。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打了敗仗,他照罵照打不誤,但遭到蔣介石打罵後的各級將官並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原因就是他們懂得蔣介石的性格,遭到蔣介石打罵後的人不久就會得到升遷,因此他們求之不得。

  第二、一用到底。蔣介石對其所用之人,不管有無政績德才,他會一用到底,這也是蔣介石用人的一大偏見。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十三太保”均出身於黃埔軍校,但這些天子門生在戰場上的所作所為卻讓蔣介石大傷腦筋,他們不是擁兵自重,就是互相拆臺,見死不救的情境也屢有發生。蔣介石嫡系將領陳誠,在解放戰爭中的東北戰場屢遭敗績,蔣介石卻委其做臺灣省主席,退臺後,歷任行政院長、副總統。胡宗南才能平庸,蔣介石小才大用其為獨霸一方的“西北王”,在其佔領空城延安後卻矇蔽蔣介石視聽。對此,蔣介石的御用文人秦孝儀對蔣介石的用人原則評論道:“指導黨中用人行政的思想,則又非三民主義的法制觀念,而偏重感情與關係,因此賞罰不分,是非不明,以綏靖政策為務。”[2]

  第三、政治洗腦。“在國民黨不穩定的政治局面中,蔣介石力圖把政府各機構嚴密控制在手中。政府人員提升的標準是對蔣介石個人的忠誠,而不是行政才能和創見。”[3]蔣介石在提拔用人之前的一貫做法就是為人洗腦。蔣介石在大陸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以及退臺後創辦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都是蔣介石拉攏人、為人洗腦之所。在這些參加培訓的各級國民黨官員中,不論政治作風的好壞、軍事指揮素質的優劣,只要被蔣介石視為嫡系,就會吸納其中。蔣介石相信,只要對其進行政治洗腦,就能為我所用。這些訓練機構為學員灌輸的都是些封建主義的思想觀念。除此之外,蔣介石還特別把法西斯主義思想確定為培訓的重要內容。蔣介石就是用這種方法來維護他領袖地位權威的,在精神上麻痺其部將士兵,以支配其行為,要求服從達到盲從的地步。

  第四、以貌取人。相人也是蔣介石用人的一種重要方式,蔣介石在決定重用某位官員前,都要親自進行面試,只有面試合格者,才能委以重任。這種封建式的相人術弊端叢生,才德兼備之人即使平時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出類拔萃,但只要在蔣介石面前帶有一絲的恐慌,或在回答蔣介石所提問時蔣介石對其回答不是很認同,那麼這個人就仕進無望了。相反,只要是儀表堂堂,對蔣介石問話能夠揣摩到他的心思,迎合蔣介石的心理,那麼這個人就會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對此,國民黨內的一些投機分子針對蔣介石的性格特徵、用人標準、個人喜好進行系統研究,唯一目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面見蔣介石時,能夠做到有備無患。蔣介石用這種扭曲的方式考察人,其結果可想而知。

  第五、小施恩惠。蔣介石喜歡用小恩小惠拉攏人,他非常重視嫡系文武大員們的社會關係,例如:祖籍、親族、姓名字號等極微小的細節,蔣介石都會牢記於心,甚至連他們父母的相關資訊蔣介石也熟記無誤。為此蔣介石還專門做備忘錄統計之,以免遺忘。蔣介石還經常邀請嫡系文武官員們吃飯、照相,表達他對下屬的關愛之情,他的屬下也因此而自覺身價倍增。對於“文膽”陳布雷,蔣介石也頗費心機,因為陳布雷既不愛財,也不愛官。在陳布雷50大壽時,蔣介石親筆題字“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並附書曰:“戰時無以祝壽,特書聯語以贈,略表嚮慕之意也。”蔣介石的這種從細小處拉攏人心的舉措使其部將們受寵若驚,更死心塌地地為蔣介石效勞賣命。

  第六、製造矛盾。蔣介石權利意識極強,他往往在各軍派、政派、特務組織間製造矛盾衝突,以制衡各派力量,使之不致構成對自己統治的威脅。蔣介石刻意製造黃埔系、CC系、政學系之間的矛盾衝突。即使在黃埔系內部蔣介石也製造派系,如何應欽派、陳誠派、胡宗南派等。在CC系內部也出現了陳立夫派、朱家驊派。在特務系統,蔣介石亦利用二陳兄弟掌控的中統與戴笠所屬的軍統相互制衡。蔣介石在與各地方實力派的鬥爭中亦是如此,蔣介石為了控制四川省,策動劉文輝、劉湘叔侄內訌,最終劉文輝敗退西康。抗戰爆發後,劉湘主動要求出川抗日,於1938年因病逝世,蔣介石趁機插手四川。蔣介石就是通過這些矛盾的製造來維繫他的專制統治的。

  參考文獻:

  [1] 張秀章.蔣介石日記揭祕: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411.

  [2] 秦孝儀.革命文獻:第八十輯[M].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8:438.

  [3] 帕克斯.M.小科布林.江浙財團與國民黨政府***序***[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