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近代史人物曾國藩的論文

  曾國藩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場的楷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論曾國藩的票鹽制思想》

  摘要:曾國藩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對兩淮鹽務進行了整頓。他在淮北停止餉鹽,裁減釐卡,大力推行票鹽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其做法可謂是秉承了陶澍的票鹽思想。對淮南鹽務的整頓則體現了其“寓綱法於票鹽”的思想,希圖藉助殷商的“轆轤轉運”來規復淮南引地,從而增加課釐收入。

  關鍵詞:曾國藩;票鹽制;思想

  一

  有清一代,實行的鹽法的主要是綱鹽制,即清政府每年根據鹽的產量、銷售量的多少,確定發售引數,訂為“綱冊”,每年一綱,招商認引,額滿為止,商人按照所請引數繳納正雜課額。在這種綱鹽體制下,引商都有專門的引地,“引商有專賣域,謂之引地,當始認時費不貲,故承為世業,謂之引窩。後或售與承運者,買單謂之窩單,價謂之窩價。”[1]清政府為保障財政收入,採取“恤商裕課”的政策,保護大鹽商的利益,授予鹽商世襲壟斷的特權。在綱鹽體制下,與鹽政有關的所有人都“視鹽務為利藪”,官商勾結,互相依託,牟取私利,導致鹽價日昂,私鹽氾濫。嘉道年間,綱鹽制日益敗壞,道光十二年,兩江總督陶澍遂在淮北廢引改票,試行票鹽制。

  陶澍的票鹽法,將淮北暢岸仍歸商運,其餘無鹽濟售的滯岸則仿照山東、浙江票引兼行之法,由運司刷印三聯票,一留為票根,一存分司,一給民販行運,於海州所屬之中正、板浦、臨興三場設局收稅,聽任小民投行購買運往銷售,在各場的要隘之地設立稅局給以照票,上面註明民販姓名、籍貫、運鹽引數、往銷州縣、並按路程遠近立限到岸,凡無票及越境者仍以私論。陶澍在其《淮北票鹽試行有效請將湖運各暢岸推廣辦理酌定章程摺子》中說:“查票鹽自試行以來,海屬積滯之鹽販運一空,窮苦場民藉資蘇活,即遊手閒民亦得以轉移執事,是以上年海州災務極重,而地方尚稱安帖,實得票鹽之濟。”[2]

  道光二十九年,陸建瀛仿照淮北票鹽法,也在淮南推行票鹽制,但實行沒有多久太平天國革命爆發,票鹽制也隨之中斷。

  二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月***,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爆發。太平軍勢力發展很快,於咸豐三年三月佔領兩江總督所在地南京,至此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遂為太平天國所有,而這一地區是淮鹽的銷售區域,由於太平軍的佔領,淮鹽運道梗阻,私鹽充斥,鄰鹽蔓延,票販星散,淮鹽幾至片引不行,淮北票鹽也停止實行。鑑於淮北之鹽銷售困難,部隊軍餉短絀,為解決軍餉問題,清政府在淮北實行“以鹽抵餉”的措施,當時駐軍皆可赴壩領鹽以抵軍餉,稱為“餉鹽”,後來由於棧鹽不足,各部紛紛下場自捆,夾私護私之弊數不勝數,而營弁桀驁不馴,壟斷鹽利,“北鹽自軍營提鹽抵餉,遂為武人壟斷。”[3]如李世忠部在奏定的鹽釐之外又私增多卡,並且派部下控制淮河要隘,用攬船堵住水口,其他營捆鹽經過時,必須繳納很重的釐捐才能通過,其總兵楊玉珍甚至帶領洋槍隊將西壩各棧餉鹽捐鹽全部封捆,發現有人運鹽出棧就將其斬首。營弁如此凶惡,商販畏懼,不敢運售。所以曾國藩說:“淮北票鹽立法本善,自以鹽抵餉,紊亂成規。”[4]“未辦餉鹽以前,票販雖日行竭蹶,而尚能勉力從公;池商雖難免偷漏,而未敢任意售私。迨軍營提鹽抵課,變易舊規,營員日出於其途,商販遂聞而卻步。”商販裹足,無人敢運鹽銷售,影響國家正課收入,所以,餉鹽必須停止,“以挽頹綱而裕正課”[5]。同治三年***1864***,湘軍攻克南京,太平天國宣告瓦解,淮河得以暢通,曾國藩立即下令革除餉鹽名目,改復票鹽舊制。他說“淮北鹽務,自前督臣陶澍改行票鹽,意美法良,商民稱便,果能率由舊章行之,百年不敝。”[5] 所以,淮河暢通以後,曾國藩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淮北推行票鹽制。

  1.開辦新綱。之前淮北鹽課奏銷至戊午綱,現在新章規定接開己未新綱,由於戰亂之後人口大減,很難銷夠原來規定的四十六萬引之數,所以先辦正額二十九萬六千九百八十二引。同時大力招集新舊票販前來請運銷售,完納現課。規定每引例定正鹽四百斤,分捆四包,每包再加滷耗十斤,共重一百一十斤,其請票、截角、抽稱、上棧等事都按照陶澍制定的票鹽成法辦理。

  2.核定正雜課額及鹽價。曾國藩說:“收課科則必須核定以昭信守。”[4]所以,他在整理淮北票鹽的時候,先考查了淮北票鹽的課額徵收情況,之後制定措施規定:例收的每引報部正課銀一兩五分一釐,雜課二錢,外辦經費銀四錢,倉谷一分,河費一分,鹽捕營一分,無可減免,仍照舊額徵收。而團練、壩工、緝費、號項等不急之款,則一概刪除。

  3.裁併各處厘金。咸豐三年開始抽收厘金以來,鹽釐很快成為軍餉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以至於“處處設卡,節節抽收”,“各處軍餉皆賴鹽釐接濟”[4],而商販無利可圖,將運鹽視為畏途,裹足不前。曾國藩雖然也看到了厘金制的弊端,他說:“多添分卡是釐務最惡弊政”[6],但軍餉攸關,他不可能將釐卡全行裁撤,於是他根據淮北票鹽不分口岸,隨地運售的特點,把以前的逐卡抽收厘金改為在扼要之地設卡分作兩次抽收。

  4.嚴禁夾帶重斤和出湖改捆。清政府自立“餉鹽”名目以來,弊竇叢生,營弁下場捆鹽,舞弊嚴重,一引官鹽甚至敢夾帶數引私鹽,而卡員不敢阻攔,嚴重破壞了票鹽法。曾國藩下令革除餉鹽名目,規定以後官運、營運都只許到壩採買,不許再下場自捆,嚴令海分司督飭卡員認真抽稱,查出包內夾有重斤,就照全船包數扣罰充公,包外夾帶的也要嚴究查辦。以前票販在鹽出湖時為了節省運腳和按包抽釐之費,都在西壩改捆大包,每包重一百二三十斤不等,改捆後鹽票不符,以至有餘票護私之弊,影響鹽釐的抽收。所以曾國藩下令以後不許再改捆大包,車行、船戶承僱出湖之鹽時按斤論,不再按包論價。過壩時不但給予護票,而且由海分司發給艙口清單,以方便卡員憑單查艙,並且按包抽釐。禁止出湖改捆後不但方便卡員的稽查工作,而且有助於減少私鹽,保證鹽釐的如數徵收。

  三

  淮北引地較為狹小,票鹽制推行起來比較方便。而淮南引地廣闊,淮南之鹽行銷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引地特別重要,但由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為太平軍所佔,淮南之鹽難以運銷。為了解決湘軍軍餉,曾國藩主張恢復票鹽制,不再專行綱法,但又為收回淮南引地起見,他又主張把綱法的一些內容行之於票鹽之中,這就是他的“寓綱法於票鹽”的思想,他在同治二、三年間制定的淮鹽執行楚西皖岸《章程》,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他說“刊章所載均系票鹽之法。凡票商今年請引者,明年再來亦不拒,不來亦不究。今令銷出一票,即須預納後運之釐,不準多請,不準少運,是票商而責以綱商之道,亦所謂‘文不對題’也。鄙意飭招商、督銷二局,物色真正殷商維持而護惜之,使其轆轤轉運,暗寓綱法於票鹽之中則可,勒令票販盡充綱商則不可。”[7]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反對“預納後運之釐”和“不準多請,不準少運”的主張,認為這是“文不對題”,是“是票商而責以綱商之道”,主張“今年請引者,明年再來亦不拒,不來亦不究”,有點自由請運的味道。但是,他又要“飭招商、督銷二局,物色真正殷商維持而護惜之,使其轆轤轉運”,說明他又不完全是要推行票鹽制,而是要借真正的殷商之力,使他們轆轤轉運,從而完成新引之額的認運任務。他的這一主張是接近綱法的,“都是要讓大商人領票運鹽,不同之處只是未固定在某些專商身上”,這種“暗寓綱法於票鹽之中”的思想,“實質上是一種混合票法與綱法為一體的論調,較多地帶有綱法的色彩。”[8]

  的確,曾國藩“寓綱法於票鹽”的思想實際上是限制了中小商人運銷淮鹽的權利,背離了票鹽法的精神。在曾國藩看來,小販雖然數量眾多,但不能行遠,而淮南引地寬廣,所以他想借殷實的票販之力,來收回淮南引地,可見其“寓綱法於票鹽之中”的思想是有其用意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物色殷商,暗中保護,儼若以綱商相待,百家中不過數家,絕不形諸筆墨,則其道圓活而可久。”[9]後來,他又和李鴻章一起推行“迴圈轉運法”,只要商人預納後綱之釐,就可以迴圈轉運,使得票販實際上跟綱商沒有了差別,綱鹽製得以變相復活了。他後來甚至想把這一思想踵行於淮北,在復陳方坦的信中說:“此事寓綱法於票鹽之中,既已見效於淮南,諒可推行於淮北。”[10]可見其綱法思想還是比較重的。

  四

  雖然票鹽制仍有銷鹽範圍的規定,但它取消了專商佔據引窩的特權,無論官紳商民,都可以辦運,而且在銷界以內,可以去任何一個州縣販賣,所以它比專商引岸的綱鹽體制自由得多了。曾國藩在淮北推行票鹽制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有利於商品的自由流通和商品質量的提高以及價格的下降。票鹽的實行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商情皆稱允服”[11],同時他又裁減釐卡、減少鹽釐的徵收數額。釐卡的裁併,減少了官府對商人的層層刁難,也有利於減少浮費、陋規,從而減輕了鹽的成本,加快鹽的運售,使商人獲得實利,從而更加積極地請鹽運售。另外,由於任何人都可以請票辦運以及鹽價的降低,私鹽也隨之消失,沒有了不納稅的私鹽,國家的鹽稅收入大大增加了。

  曾國藩“寓綱法於票鹽”的思想,雖然主張票商請引不受限制,但他以五百引起票的規定實際上剝奪了中小商人運鹽的權利,此外他對鹽的價格也做了具體的規定,不準越過規定的範圍之外,這就改變了票鹽在銷區內自由出售、降價競爭的辦法,基本上破壞了票鹽制的精神。從鹽政思想上來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倒退。

  參考文獻:

  [1]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123.食貨·鹽法[M].北京:中華書局,1976:3605-3606.

  [2]陶澍.淮北票鹽試行有效請將湖運各暢岸推廣辦理酌定章程摺子.陶文毅公全集:卷14.奏疏·鹽法.P.1253[M].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二十九輯.北京:文海出版社,2007.

  [3]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123.食貨·鹽法[M].北京:中華書局,1976:3627.

  [4]淮北票鹽章程.王定安撰.求闕齋弟子記***四***.P.2332-2334.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輯[M].北京:文海出版社,2007.

  [5]曾國藩.截停淮北餉鹽並設法整理以復舊制摺.曾國藩全集·奏稿***七***[M].北京:嶽麓書社,1989:4359-4360.

  [6]曾國藩全集·書信***六***[M].北京:嶽麓書社,1992:4199.

  [7]曾國藩全集·書信***七***[M].北京:嶽麓書社,1994:5434.

  [8]侯厚吉,吳其敬.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稿:第一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341.

  [9]曾國藩全集·書信***八***[M].北京:嶽麓書社,1994:5548.

  [10]曾國藩全集·書信***十***[M].北京:嶽麓書社,1994:6941.

  [11]奏復御史劉毓楠條陳淮北鹽務摺,曾國藩全集·奏稿***八***[M].北京:嶽麓書社,1990: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