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代史心理學的創始人簡介
威廉·詹姆斯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下面是由小編提供的,讓我們來進一步瞭解。
威廉·詹姆斯是美國心理學的鼻祖,也是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通過對威廉·詹姆斯簡介,瞭解其人生歷程,從而掌握近代心理學發展史。威廉·詹姆斯出生於1842年1月11日,他小的時候,對畫畫十分趕興趣,但隨著年歲漸長,他忽然發現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因此放棄了畫畫,從而改學化學和生物科學。於1861 年進入哈佛大學勞倫斯理學院先後攻讀化學、醫學等學科。後不幸感染了天花,幾次中斷了工作和學習。在於德國決定論哲學思想的影響下,他一度相信命運註定論而意志消沉,得了抑鬱症。但最終在自由意志哲學的影響下,逐漸走出陰影,治好了心理疾病。
1872年,他進入哈佛大學教授解剖學和生理學,三年後又開設了當時美國國內的第一門心理課程——生理學和心理學的關係。同時為了講學的需要,他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的心理實驗室,經過兩年的發展,這個心理實驗室已經極具規模且正式。他比德國的萊比錫大學的心理實驗室的建立,時間還要早兩年。不過其實驗室僅使用於教學,並未投入研究使用。1880年,威廉·詹姆斯到達了人生和事業的巔峰期,他被哈佛大學任命為哲學系的副教授,並於五年後正式升為教授。18***,威廉·詹姆斯協同其他心理學的研究者建立了美國心理學會,他成為創始人之一。並於之後五年的時間裡,兩度出任該學會的會長職務。1910年8月26日,威廉·詹姆斯去世,享年68歲。
威廉·詹姆斯的成就橫跨哲學、教育、醫學和精神學等許多方面,他是美國近代史心理學的創始人,也同樣是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的一生主要在研究人類的心理學及超心理學,他認為人類有著巨大的潛能尚未被開發出來,同樣在於人類的精神領域方面,還有著不可被生物學概念所無法解釋的介面存在。為了證明其言論的正確性,他甚至通過打禪、靜坐等方式,用以激發其潛能。在教育方面,他於1875年擔任了哈佛大學哲學系的教授,並建立了美國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並通過兩年的時間將其完善。這個心理實驗室在美國精神領域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不僅作為美國的首例,甚至比德國的德國萊比錫大學馮特教授建立的實驗室還要早兩年。但是威廉·詹姆斯建立這個實驗室的目的,是作為配合教學所用,之後也並未投入研究。
1892年7月,威廉·詹姆斯和斯坦利·霍爾等人建立了美國心理學會,由斯坦利·霍爾任第一任主席。之後從1894年和1904年,威廉·詹姆斯兩度連任主席職位。威廉·詹姆斯對於美國心理學的發展和研究方面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他無愧於美國心理學鼻祖的稱號。威廉·詹姆斯的成就主要匯聚於他的著作《心理學原理》一書中,他在書中歸納總結了自己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開創了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新方向,曾被譯成多國語言銷售。
對於威廉·詹姆斯的評價,主要集中於其研究的哲學和精神心理學方面。他對於美國心理學的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也開創了美國本土研究心理學的新領域。威廉·詹姆斯一生研究成果主要聚集在他的著作《心理學原理》之中。原本他打算將這本書以兩年的時間完成,後來因為多種原因,一直推遲了十二年。最終定稿時,這本書以兩卷的版本出版。該書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進行銷售,並作為心理學研究的必修教程。在完成這部著作後,威廉·詹姆斯對心理學的研究告了一個段落,並轉而研究哲學。在此期間,他再為出版以心理學研究為主題的讀本,僅整理過《對教師的講話》和《宗教經驗之種種》兩本心理學範疇之內的書。這兩本對美國的心理學教授和從心理學方面研究宗教的領域作用也極其重大。
在哲學方面對威廉·詹姆斯的評價,也主要通過其幾本哲學著作。他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信仰的意志和其他通俗哲學論文》、《實用主義:舊的思維方法之新名稱》、《真理的意義:“實用主義”續編》、《多元的宇宙》和《徹底經驗論文文集》等多部著作。這些著作主要講授其在實用主義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並以追求真理為目的,經驗為過程的哲學理論作為主要觀點。在哲學方面,威廉·詹姆斯也同樣擁有著令人敬仰的地位。
美國近代史心理學創始人的工作經歷
老亨利·詹姆斯1830年畢業於紐約州協和神學院後,曾在商界和法律界工作。
1835-1837年又在普林斯頓神學院學習,後來成為一名哲學神學家,因反對正統的新教,沒有參加任何教會組織。1844年以後,信奉施維登博格學說***Swedenborgianism***,並接受法國社會哲學家C·傅立葉***CharlesFourier, 1772-1837***的社會改革理論。
1885年,詹姆斯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他的父親的著作選。書名是《亨利·詹姆斯遺著》***The Literary Remains of Henry James***。詹姆斯在該書的序言中表述了自己的宗教觀,認為生動的宗教經驗比宗教教條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