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數學專業論文
應用數學主要注重的是對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應用數學的課堂教學是大學數學課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學具應用數學教學論文 》
一、巧用學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利用學具加強直觀演示,學生自己動手,從實踐活動中得出的結論,那麼學生會很容易接受,並且記憶深刻。學具操作活動既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智慧。
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課前,我讓學生在家裡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種實物並觀察,如牙膏盒、藥品盒等。上課時,讓學生先利用學具中長方體的框架的拼插材料,插出一個長方體的框架,然後摸一摸感覺一下哪是長方體的面、稜、頂點。認識了長方體的面、稜、頂點之後再分小組,認真觀察仔細數一數,說一說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點,從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找出了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課堂上,學生一改過去死氣沉沉的氣氛,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讓學生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自己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學具中的方格紙,通過剪、拼、貼方法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牢固地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為後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善用學具,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一切,都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形式新穎,活潑有實效的學具對孩子有較強的吸引力,一、巧用學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科學,它的許多定義、公式都是前人經過多次實踐、實驗推理總結出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利用能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在不斷的動手操作中消除枯燥的情緒,體驗成功的快樂。
例如,學生在初步認識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後,活動課上,我要求學生利用這些幾何圖形折折、剪剪、拼拼、畫畫,拼出“美麗的圖畫”。這一環節,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通過拼出多種圖畫,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會用學具,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境子。”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學具活動,把動手活動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結合起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思維能力也提高了。
如我設計過這樣的一個題:“一個長方形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學生剛開始的答案几乎完全相同:三個角。於是,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和小剪刀,動動手,試試看,驗證一下自己的結論。學生操作完後,我再問學生這個問題,學生髮生爭論,有的說剩下五個角,有的說剩下四個角,有的說剩下三個角。我讓持三種不同意見的同學們演示。最後學生總結出:剪的方法不同,可以剩下五個角,可以剩下四個角,還可以剩下三個角的不同答案。這樣,學生邊思考邊操作,並且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得到發展。
四、用好學具,將課程難點化抽象為形象
小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具直觀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增強感性認識,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表象,幫助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數學第十冊“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時,對於“講一個長方體豎著切兩刀,長方體的表面積會增加幾個面”這樣抽象的問題,通過學具操作,學生就能很快理解了。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將可拆分的長方體豎著分開,學生髮現,長方體的表面積增加了兩個面,再繼續將其中一個小長方體豎著分開,長方體的表面積最終會增加幾個面的答案學生迎刃而解。學生通過學具的操作,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生也能尋求到此類抽象知識的解題規律,學具使用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學生在操作學具中,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增強了感性認識,有助於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篇二
《 應用數學課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改革 》
一、開展應用數學課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改革
1.使應用數學課程資源數字化、網路化
學習資源的數字化與網路化已成為現今各科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通過建立應用數學課程電子試題庫和網路公共郵箱等方式實現了數學資掘的共享。
2.建立應用數學課程的公共網路交流平臺
建立“應用數學交流QQ群”,使用QQ群公共郵箱進行群發郵件,資源共享,並在週末和晚上設立了應用數學課程公共答疑時間,進行每週的課程答疑,通過撰寫群部落格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這些活動的展開已在一些職業院校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對職業院校應用數學教育的改革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開展數學實驗課的教學
1.教學目標
數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科學計算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使學生學會數學概念中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熟練使用數學軟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學軟體或者自編的程式自由地探索,從中發現、總結出可能存在的規律,然後加以驗證。
2.教學內容
選取數學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應遵循實用性、開放性、適度性、趣味性的原則,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建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為訓練目的。實驗題材應具有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索的特點,既能對理論教學進行適當的補充,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儘量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原則基礎上,將實驗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1***課堂演示實驗。對於抽象數學概念的引入,通過大量的例項,使學生對概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再通過歸納,提煉出共性的定義,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又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2***基礎計算實驗。學會利用軟體進行數值計算或對已有知識的驗證和已知演算法實現。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方法的理解,為後面的實驗打下紮實的功底。
***3***應用性實驗。結合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過程
課堂演示實驗環節穿插在理論教學環節中,包括數學軟體的基本介紹、指令操作以及重點概念的輔助教學,作為後續試驗的基礎,不單獨分配實驗課時。基礎計算實驗環節是根據理論教學章節的完成而進行的,在一個獨立章節結束後,教師講授基本的操作,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應用性實驗環節先由教師講解實驗中問題的背景、相關的數學理論、涉及的資料處理和數值計算方法、模型的建立,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討論,設計演算法,求解,分析檢驗、修正模型,最終得到滿意的結果。
4.考核方式
基礎實驗環節的考核採取隨堂檢查的方式,每次考核均佔一定比例的總評成績。應用性實驗環節主要通過教師在實驗課堂上進行抽查、提問、結果驗收、實驗報告等不同方面進行考核打分。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