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越來越得到一線教師的推崇,關於九年級數學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方程是處理問題的一種很好的途徑,而解方程又是這種途徑必須要掌握的。這節課上學生是帶著上一節課的內容來學習的,現對這部分內容總結如下:
本節課的整體過程是這樣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從而引出了移項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利用移項的方法來解方程,在方程的選擇上,都是移項後,同類項的合併比較簡單,與前一節內容相比較,可輕易感受到這種解法的簡潔性;講解完成後,進一步給出了練一練的兩個方程,讓學生動手去做;仔細觀察學生的練習過程,出現了很多困難。
總結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比較常見的情況:①含未知數的項不知道如何處理;②移項沒有變號;③沒移動的項也改變了符號***劃線的兩種情況出現最多***;針對以上情況,利用課堂時間,先讓有困難的學生說一下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讓其他同學幫助他找出錯誤並加以解決,這樣更能促進同學間的相互進步***由於時間的關係,本節課這一點做得還不夠完善,可從學生的作業中反應出來***。
再讓學生總結注意點,教師進行點撥。最後的學生小結並不是一種形式,通過小結教師能很好地看出學生的知識形成和掌握情況。
總的來說,雖然課堂上同學們總結錯誤點總結的不錯,但學生對解方程的掌握仍浮於表面,練習少了,課後作業中的問題也就出來了;第一,解題中部分同學仍採用原來的等式性質進行;第二,移項時符號還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總的說來,這課堂效率不高,沒有完成基本的課堂任務;學生一節課下來還是少了練習的機會,看來對求解的題目,課堂上需要更多的練習,從題目中去反饋會顯得更加適合。在新教材的講解中,有時還是要借鑑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節課沒完成的任務,希望能在下面的時間裡儘快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及時對知識進行掌握。
***二***
本節課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課時,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一般形式、及有關概念,並學會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中難點的體現。
在本節課的活動1中,通過實際問題引入學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讓學生掌握利用方程解決問題,從而順利過渡到後面的問題。活動2中讓學生觀察活動1中得到的3個方程,並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和一般形式,從而獲得本課的新知識。活動3意在強化學生所學知識,並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教學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學生們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使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
***三***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課堂評價變得多元化,似乎很難找到一條適合任何課堂的衡量標準,這是否就是“教無定法”的理解,自己很困惑。***多以問題呈現***:
1、傳統教學的邊講邊練與洋思中學的自學哪種效率高?洋思經驗在洋思效率很高,但在我們這裡卻難以實現,甚至不如傳統教學的邊講邊練效果好,為什麼呢?我記得去洋思時聽到洋思中學的一位老師誠懇的說,你們來學洋思經驗,只通過聽一兩節課是學不到的,因為這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問題,還牽涉到學校的系統管理。還記得上海閘北八中的劉京海校長分析的傳統教學與課程改革的優劣,尤其強調了傳統教學的邊講邊練在數學等理科方面的優勢,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就傳統教學做深入的研究也一定能夠出效果。
2、如何解決課堂上的死角?如何分層設計讓差生在每一節課上都有事做?分組學習,生教生應該是不錯的一種方式,但是像我們初三的差生有的到現在為止連有理數加減法都難以進行,那該如何兵教兵?這樣豈不是對好學生很不公平,這樣教學任務也很難完成,單從初三教材來說要想對每個內容進行分層設計恐怕對那些連有理數加減法都不會的學生來說很難找到適合他們的最低層次和小步子密臺階,困惑!
3、如何對新教材做創新性的設計?不要視教材為權威,但我們作為新課改的第一實踐者不以教材為綱,課改又如何展開呢?教材深一腳淺一腳的設計是為了突出我們都已經認可的螺旋式理念,我們也想在實踐中儘可能的去實現,我們如果去做些創新也只能是按原來課程標準恢復原樣,新課改又從何談起?但是如果不對教材做調整,對於知識的難易程度如何把握好分寸,級部之間又如何銜接而不至於出現斷層或重複?
4、課堂上以學生髮展的能力為重還是以雙基為重?對於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認為***回答,當然以發展學生能力為重。課改新理念是提醒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情感價值觀,但是雙基打不好,又如何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反過來說,現在這個課程安排就雙基問題有時候也很難保障,那又如何有時間和精力去做拓展發展能力?很多理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