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我從哪裡來教後反思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教育源於人們對現代社會變遷的種種反思:一方面,社會高度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另一方面,人逐步異化為追逐金錢物質和權利的經濟動物,人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出現對生命的漠視,進而引發社會的精神危機,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
在成人被異化的同時,中小學生的生存與發展也必然面臨一些新問題意外傷害自殺等非正常死亡已成為危及中小學生生命的首要原因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範,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
獨生子女成為未成年人的主體,父母和社會為他們提供相對富足安逸的物質生活,他們對人生的態度精神動力價值取向必須得到關注在這種情勢下,生命教育便顯得至關重要尤其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
生命教育的最基礎目標,就在於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學生在整個教育歷程中能夠體會身為人類的意義與價值,重視生死大事,珍愛自己,保護生命,瞭解生命來之不易,也體驗生命成長的艱辛,是以能夠化為更積極正向的行為,認真生活
專家把脈:學會感恩
尊重生命,珍視生命,是生命教育的起始點和出發點,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做到這些呢?專家提出,關鍵的一點是讓大家懂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恩賜所以要學會心存感激
透視課堂:生命交響樂四重奏
一重奏凸顯生活性
新課標指出: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因此,課堂教學要回歸兒童生活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力比較低下,因此,我在設計每個環節時,努力走進生活,貼近學生課前,讓學生向爸爸媽媽瞭解出生的情況爸爸媽媽的心情媽媽的妊娠反應等課中,通過比較剛出生時照片與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找找成長中的變化,感受成長的喜悅,分享父母的快樂認識在體驗中提高,情感在碰撞中昇華並不失時機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傳遞孩子與父母間的真情,使學生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真正實現道德教育迴歸生活世界,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重奏體現開放性
品德與生活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課程標準語課堂是相對封閉的,課程的要求是開放性的,怎麼樣尋求二者的和諧統一呢?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尋求到體現課堂開放性的有效的切入點本課設計內容從教科書拓展到了很多與本課有關的內容,從教室拓展到學校資源家庭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從時空上得到開放
在介紹生命的產生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觀看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引出課題,學生興趣盎然,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聚精會神,探究,尋找答案通過看胎兒各個階段生長髮育的碟片,幫助學生認識神祕的生命常識,即:爸爸媽媽共同給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長成
課堂上,我邀請了學生們熟悉的懷孕的教師,通過現身說法,為學生講解懷孕的種種感受,讓孩子們認識生命的起源和感受生命的喜悅使學生真實地體會媽媽孕育嬰兒的辛苦,進而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
這樣的課堂是向學生生活開放的課堂這樣的開放是有價值的開放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開放這樣的開放是能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的開放而不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放
三重奏突出活動性
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發展,是設計本課的一個重要理念根據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有著不同的體驗水平,本課設計了具體化生活化的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我從哪裡來教案
教材分析:
“我從哪裡來”這個內容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但他們對生命起源的知識又瞭解的少,而且對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也僅僅只是有簡單的初步的感性認識,又許多問題想要解決,“我從哪裡來”就是學生常問道的一個問題。這節課就是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簡單的生命科學知識,使學生初步瞭解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過程,通過實際體驗,感悟媽媽孕育自己的辛苦,懂得珍愛,感恩父母。
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習活動,指導學生能從“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學會主動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
2. 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 通過引導學生體驗活動,瞭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向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和親情教育。
4.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
學習重點:
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的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體驗活動的學習指導,瞭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珍愛生命的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多方面蒐集關於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如圖書館查閱資料、對母親、專家、醫生等訪問、上網查詢等獲得的文字、圖片相關資料。學生從小到長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體驗活動用。
教師準備:課前多方面蒐集關於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相關課件。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修改
一、匯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創設學習情景,展示《西遊記》孫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導學生互相看看從小到大的照片,猜測“他是誰”的遊戲,引導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產生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想法,激發學生求知慾、學習興趣,引入本次學習活動內容。
二、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課前蒐集獲得的資訊學習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課前蒐集關於人類生命怎麼來的資料,教師巡視學生小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互相鼓勵、加強交流,積極肯定其他同學的發現,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觀點發現。
教師展示圖片、課件,下發資料卡片,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生命的起源,使學生科學直觀的認識生命從哪裡來:“因為我們的父母相愛,因此他們結婚了。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充分結合後,在母親的子宮裡形成了一個受精卵,經過將近十個月的時間,受精卵在這段時間不斷髮育,最終形成了小寶寶,在醫生幫助下,子宮收縮,小寶寶送出體外,我們來到人間。”教師語言結合圖片,語言力求通俗易懂,易與兒童接受。
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於生命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問題,教師給學生方法上指導,引導學生多交流、勤思考,對產生問題的解決方法:如進一步查閱資料等。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將沙袋放置腹前,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引導學生課前瞭解交流母親懷孕時的心情感受和身體感受,如吃飯嘔吐等向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愛母親的親情教育。
指導設計製作一份生命手冊,內容涉及從新的生命的誕生開始,到現如今自身的體徵變化。啟發學生對自己的生命手冊要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如顏色、花邊、圖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完善自己設計製作的一份生命手冊,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課後進一步調查研究,延伸課後學習活動。 1、
學生與教師談話,觀看《西遊記》孫悟空出世片段,或進行猜測“他是誰”的遊戲,提出探究性問題,產生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想法,激發自身求知慾、學習興趣,瞭解本次學習活動內容。
2、
學生進行交流課前蒐集獲得的資訊學習活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思考交流課前蒐集關於人類生命怎麼來的資料,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活動,互相鼓勵、加強交流,積極肯定其他同學的發現,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觀點發現。
學生認識教師展示的圖片、課件,學習教師下發的資料卡片,認識人類生命的起源,科學直觀的認識生命從哪裡來。
進一步激發學生自身對於生命科學的好奇心,增強問題意識,進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問題,結合教師給予的方法指導,多交流、勤思考,學習產生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體驗活動:將沙袋放置腹前,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交流課前對母親懷孕時的心情感受和身體感受的瞭解,進行珍愛生命、關愛母親的親情教育學習活動。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設計製作一份生命手冊。
3、
學生進一步選擇完善自己設計製作的一份生命手冊,激發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課後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學習願望,延伸課後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與教師交流談話,遊戲、學生熟悉的電視劇匯入課題研究學習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出民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瞭解本課學習內容。
生命世界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神祕感,通過蒐集資訊——交流資訊——遊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胎兒的發育、形成過程,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感受母子親情,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
引導學生將課前蒐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讓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生命科學知識如:人是胎生的,胎兒在母體中是倒立的等。學生們獲取資訊的途徑不同,獲取的資訊也不同,這樣,讓他們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利於培養他們樂於與人交流的態度。通過資料卡,學生自主學習,規範學生對“人的生育方式”的認識。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胎兒的發育過程進一步瞭解胎兒的形成及發育過程。
這樣通過課前蒐集——課上交流——規範認識的過程,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解決自己的問題了,同時還培養了他們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對於神奇的生命世界,學生心中肯定會有很多個“為什麼”,這一活動就是要讓學生把這些問題說出來,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個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遊戲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由此產生對母親更加感激的情感。通過體驗身體負重狀態的行動感受,親身體驗到媽媽懷胎的辛苦,從而讓他們產生一種感謝媽媽的情感。
設計製作一份生命手冊。讓學生將通過蒐集資訊——交流資訊——再度獲取的科學知識以及經歷遊戲體驗後的感悟,動手整理下來,形成一份生命手冊,以記錄自己的成長曆程。啟發學生對自己的生命手冊要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如顏色、花邊、圖案等,讓生命手冊既美觀又豐富,這樣在培養學生整理資料能力的基礎上,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進一步積累材料,豐富自己的生命手冊,目的是引導學生課外多方面去獲取資訊,將各種資訊及時記錄在自己的生命手冊裡,從而加深學生對生命問題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各種途徑蒐集資訊是學習科學的一種好方法。
板書設計 我從哪裡來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約十個月 嬰兒
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