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什麼是默讀呢?默讀的特點是什麼?默讀,是不出聲的閱讀,是在學生具有一定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獨立閱讀的主要方式。它的特點是不出聲,省去發音器官的活動;速度快,便於集中注意力獨立思考,不受時間、地點、場所的侷限,在時常學習、生活、工作中運用方便,範圍極廣,平時不論是看書、看報,看其它文字材料,主要是默讀。
那麼又怎樣進行默讀訓練呢?因為在小學階段默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當中的一項重要基本功,默讀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需要目的。
方法網小編認為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一、 動眼不動嘴
初學默讀的兒童受朗讀的影響,雖然努力想不出聲,但嘴脣還
是不斷地翕動,仍會發出輕而急促的聲音。這是因為兒童還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轉換為意義,所以我們教師要多多提醒學生:默讀是不出聲的閱讀,你讀出聲了就不算默讀了。相信經過教師的耐心提醒和指導後,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掌握默讀的最基本的特點。
二、 邊讀邊想
學生默讀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1、仔細閱讀,你明白了什麼?這是基礎性的要求。2、仔細閱讀,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這是體會性的要求。3、仔細閱讀,你什麼地方還不明白,產生了什麼疑問?這是拓展性的要求。如:本人在教學課文《飛吧,海鷗》時,本人叫學生默讀課文,並按照上面說到的注意事項提醒學生。後來本人反饋學習情況,提問學生,學生甲說:通過仔細閱讀,我明白了課文寫作者和海鷗之間的深厚情誼。學生乙說:通過仔細閱讀,我想到我們要愛護鳥類,保護動物。學生丙說:通過仔細閱讀,我還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作者說“它不屬於人類!”是什麼意思。可以看出,通過默讀,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課文大意,並能質疑。這要歸功於默讀的重要性。
三、 邊讀邊畫
上面說到要指導學生在默讀時邊讀邊想,但是小學生的記憶能力畢竟有限,當時想到的問題可能等他讀完課文後又忘了。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不懂的詞語,不懂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在進一步剖析文章內容的默讀時,學生應該針對一定的問題,仔細地、逐詞逐句地、前後聯絡地默讀課文,通過圈畫批註,來靜心研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學生在默讀時動動筆,圈圈、劃劃、點點、寫寫,促使學生讀思結合,動腦又動手。通過“圈畫批註”來“潛心會文”。憑教師的分析講解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靠小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
四、釋疑解難
學生通過邊讀邊想,並在疑難處做上記號,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釋疑解難了。“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說的就是要在疑難處多默讀,這樣一遍又一遍的默讀,疑難處往往能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平分生命》一課時,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哥哥給相依為命的妹妹抽血,說明他愛妹妹,是個有愛心的人。可是為什麼他一開始有些猶豫,抽血後一動不動,後來醫生告訴他不會死時又高興得跳起來呢?”我及時抓住學生認識上的這一矛盾,引導他們在反覆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有的說:“哥哥怕死”。有的說:“不對,怕死他就不會救妹妹”。面對學生這樣的爭論,我順勢引導學生在仔細地默讀相關的句段,靜靜地體會哥哥當時的心情,思考他都想了些什麼?他為什麼不說出來?學生一下子陷入了沉思中,課堂上靜得只能聽見紙張翻動的聲音。幾分鐘的靜寂之後,學生似乎有話要說,我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說:“他想救妹妹,但他以為自己抽血後會死去。如果他死了,以後妹妹誰來照顧呢?”有的說:“哥哥想到自己抽完血,生命就要結束,想到再也看不到溫暖和煦的陽光,再也看不到生機勃勃的花草,再也看不到相依為命的妹妹,他越想越傷心,越想越害怕。”又有的說:“雖然他害怕,他恐懼,可是為了儘快救活妹妹,他最後決定抽血!因為,她是他唯一的妹妹。”“後來醫生告訴他抽血不會死,還能活一百年時,哥哥高興得跳起來,並說要和妹妹平分生命,各活五十年,是因為哥哥想到以後又能和妹妹一起生活,又能照顧妹妹了。”聽到學生這樣的回答,我不得不為他們喝彩。在幾分鐘的靜思默讀中,學生已經走進了哥哥的內心世界,想他所想,感悟到了親情的真諦,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
蘇霍姆林斯基說到:教室裡一片寂靜,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思考,這將是課堂最真最美的時刻。教師要珍視這樣的時刻,課堂上應當經常出現這樣的寂靜。是呀,閱讀理解是個體的一種思維活動,它既需要討論,也需要個體安靜地品味思考。因此,閱讀教學非常需要默讀這個“綠色冷場”,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