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課後反思

  《九寨溝》介紹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我國四川省著名的旅遊勝地九寨溝瑰麗奇妙的自然景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開課初讀後,請學生說說,九寨溝什麼最吸引你?

  學生很快的說出水、雪峰、動物。

  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出示四個詞語"雪峰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這就是就在溝最吸引你們的地方,也是九寨溝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

  在中國旅遊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圖片,請去過九寨溝的同學介紹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麼將九寨溝神奇的水介紹給我們的呢?

  篇2

  第一,本課教學中對一些知識點的傳授還是講得不透徹,學生學得並不是很紮實,有點走過場的感覺。比如說像“鑲嵌”、“色彩斑讕”等詞語,雖然學生在三年級所學的《西湖》一課當中已經出現過了,但是他們是不是真的就已經完全掌握了呢?而如果做到面面俱到了,是不是又給人過去那樣一言堂的感覺呢?

  第二,朗讀指導不到位。我覺得對學生邊讀邊想象的這樣一種朗讀技巧缺乏到位的示範和指導,我想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已。我們常跟學生說要讀得有感情,要做到抑揚頓挫,但哪裡該揚哪裡該頓,恐怕我自己也講不清楚。

  第三,對一些句子的修辭手法,我在這節課當中是提到了不少,在這裡是不是拔高了要求,因為在閱讀中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這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

  第四,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篇3

  在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可以說我幾乎是放手給學生了,讓學生通過分色讀和齊讀等形式來進行學習,所以說也是以讀為本,讓學生讀了之後能夠簡要地說出這四種珍稀動物的特點就可以了,就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了。因為這段課文簡潔流暢、通俗易懂,我認為老師沒有必要做過多的講解和渲染,因為從字裡行間,作者已經把這些動物的靈性,把它們機靈、可愛的個性刻畫得栩栩如生。此刻,讀了之後大家的感受肯定是相同的兩個字——驚喜。另外,對這兩個段落教學的不平均用力也體現了語文教學扶放結合的特點。

  再一個,語文教學要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相統一,那麼在這節課當中,我認為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對學生的情感宣陶,我想應該讓學生通過讀來達到自我感悟比硬生生地塞加給學生要強得多,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這樣一種教學效果。

  總之,對這堂課的教學實施過程,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品詞賞句中感受九寨溝的美麗與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這一美好情感。同時,通過品詞賞句,在培養學生讀書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積累和運用語言、發展語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