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方法網小編特別整理告訴大家

  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由教材的機械執行者變成多種教學資源的開發者

  1.用好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教材的核心地位不可動搖。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首先要用好教材,夯實教材的基礎與核心地位。我們應立足教材,以教材為中心,實現教材的優化,發揮教材的功用,使其成為學生學習最好的範本。此外,我們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尊重教材的核心地位,但並不是要機械執行,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基本學情來對教材內容的主次、詳略、順序等進行合理地調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教情與學情。

  2.整合多種教學資源。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多元的時代,圖片、影象、音訊、視訊、文字等資訊渠道更為多樣化。在教學中,我們的視野也不能只侷限於教材的文字,而是要依託網際網路強大的資源庫,收集與整理各種教學資源,充實到教學中來,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見聞,讓學生身在教室卻能接觸到更多外界資訊,真正實現教學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如針對寫景類散文,我們可以收集相關的圖片、影象等來為學生營造優美的意境,讓學生直接感受景色的優美;對於抒情類文章,我們可用動畫、音樂等再現感人的情節與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文章的學習打下情感基調;對於紀實類文章,我們可以用真實的歷史畫面來帶領學生穿越歷史,直觀感受,強化學生的理解。

  二、由簡單的問題提出者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者

  提問是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又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化解教學重難點。

  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重視“教師問學生答”,剝奪了學生提問的權利,使得學生成為機械的問題解答者。同時,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只限於學生能直接從文中尋求答案的問題,且多為判斷型問題,學生只需要從文中尋找資訊便可以解答,從而使提問失去了應有的功用,使得教師與學生淪為問題的奴隸,只是在機械的問與答。因此,我們要轉變師生在提問中的角色,以問啟思,以問導行,使提問成為教學的亮點,成為有效教學的重要契機。教師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注重問題本身的質量,從簡單的問題提出者轉變成啟發者,延伸學生的認知空間,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學會提問。

  1.注重問題本身的探索價值。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悱,不啟不發。”單純的是非判斷型問題並沒有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學生只需閱讀文字,直接提取資訊便可以解決,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想與思維,並不利於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因此,我們要注重問題本身的價值性,要提出具有啟發性與探索性的問題,將學生的認知與思維引向深處,要讓學生通過思考與思維對文字的資訊進行不斷提煉、加工、整合與重組,融入自己的觀點,從而形成獨特見解與看法。

  2.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的最終目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能夠自主地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提問的權利下放,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善於挑戰,真正實現教讓步於學,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從而使學生獨立思考與思維,自主地提出問題,學會提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由文章的解剖者變成學生閱讀與感悟的引領者

  文章不是詞語與句子的簡單堆砌,而是包含著作者獨特的匠心、巧妙的佈局、精心的構思與真摯的情感,這些知識既有顯性的又有隱性的。

  傳統教學過於重視字詞句段的分析,強調教師的分析而忽視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師扮演的是解剖者的角色,將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這使得學生眼中的文章就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佈局謀篇,他們無法真切地感受到詞語的優美、語句的精煉、感情的真摯。新課程倡導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字對話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由解剖者轉變為引領者,將閱讀權充分地交給學生,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條件、創造機會,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倡導個性化閱讀,喚起學生獨特的生活閱歷與情感體驗,帶領學生步入美妙的文字殿堂,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產生共鳴,生髮出更多個性化的見解,達到學生對文字的個性化解讀,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使教師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