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在學習上的重要性有哪些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興趣在學習上的重要性相關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物件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絡著的。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各種現象和問題會產生驚異感。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捨的地步;在學習後,他會產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啟迪,並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

  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年級越低的表現越明顯。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發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而不會覺得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否則,學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強地去學習。例如,一個學生初學外語,感到很困難;他堅持學習,只是因為他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但對外語本身並不感興趣,這時他主要是依靠意志來完成學習任務。而如果他經過努力學習,掌握了外語的某些知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逐步對外語本身感興趣了,這時他不再以學習外語為苦,而以學習外語為樂了。只有在這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學習的最佳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樂趣。

  學習興趣的發展

  學習興趣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一般來說是從“有趣”開始,產生“興趣”,然後向“志趣”發展的。

  1.“有趣”──學習興趣的初級形式。

  一般來說,人從兒時開始都帶有一些“研究”精神。比如,小皮球拿在手裡,他就要拍它、捏它、看它滾動,看它跳。若是捉到一隻蝴蝶,就把它的翅膀拉下來,看看它的軀體究竟是怎麼構成的。從兒童眼光來看,宇宙中的萬物,沒有一種不是新鮮有趣,值得玩弄、觀察、研究的。可見,有趣往往是人為客觀世界所吸引而產生的結果。

  教師要從“有趣”開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初二物理講到“沸騰與蒸發”一節時,教師這樣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在講臺上放一盞酒精燈,然後舉起一張紙問:“這張紙,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會不會燃燒?”“當然會。”“那麼,用紙折成一隻盒子放在燈上會不會燃燒?”“肯定會。”教師將紙盒裡裝滿了水,待紙盒溼透了,倒出水,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結果紙盒沒有燃燒起來。學生說:“這有些稀奇,紙盒溼掉了,當然不會燒起來。”教師問:“為什麼紙盒溼掉了,就不會燃燒呢?”此時,學生已處於心求通而不解,幾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的狀態,急切地等待教師講解。這時已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這時來講授新課內容,教學效果必然會大大提高。

  “有趣”有三個特徵,這就是直觀性、盲目性、和廣泛性。教師引發學生產生“有趣”要注意四點:一是問題要小而具體;二是問題要新而有趣;三是要有適當的難度;四是要富有啟發性。

  2.興趣──學習興趣的中級形式

  研究表明,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關,只有那些學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東西才能激起學習興趣。一種想要知道奧祕的願望變成不可遏制的願望,會激發人去行動。比如,伽利略年輕時,偶然看到教堂廊簷下掛的燈正在擺動,他出神地凝視著,覺得來去擺動的時間都一樣,他按著自己的脈搏計算來往擺動的時間。這種學習興趣,終於使他發明了擺鐘。

  興趣往往也稱為愛好,沿著愛好深入下去,就會使專一的興趣變成癖好。我們從一些科學家成才的例子中看到,一個天文學家,在學生的時代夏夜納涼,指北斗而定方向,按中星而記時辰,開始不過是覺得有趣而已。他進一步考察星座、認識星雲、辨別行星、觀測月球,見到四時不同,晨昏互異,興趣就產生了。再進一步瞭解日蝕月蝕的原理,查證光年的距離,並且發現火星上的“運河”。這樣深入研究,趣味更濃,於是對天文學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興趣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廢寢忘食的學習勁頭。興趣具有專一性和堅持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