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建設研究論文範文

  生態農業本身的性質以及生態農業建設工作的特點決定了生態農業建設需要運用系統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生態農業建設若干問題分析 》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不斷髮展,經濟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隨之而來的資源與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政府大力發展生態建設,倡導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方向必然是生態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構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農業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針對生態農業建設中涉及的幾點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生態農業;建設;若干問題

  明確生態農業建設任務,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同時還需要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完善管理機制等,這些都是實現生態農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需要各地地方政府,農業管理部門以及農民的共同努力。

  1我國生態農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生態農業建設的意識不強

  在我國構建生態農業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的地方政府和部門並沒有站在國民經濟的角度去考慮,並沒有基於全域性的立場進行農業生態建設以及環境的改善,很大一部分的農業生產加工企業對於生態農業的認識程度不深,並不瞭解何為生態農業,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基層幹部的生態意識不強,生態農業理念宣傳力度不夠,建設生態農業時依舊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這些都嚴重製約了生態農業的程序。

  1.2生態農業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援,因為生態農業建設並非一時之舉,它需要人們投人大量的精力、人力以及財力,秉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不屑的進行下去,才能夠有所收穫,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其中任何一個要素投人不足,都會影響生態農業建設,目前情況來看,資金投人的力度依舊不夠,離開資金的支援,生態農業建設很難長期開展。

  1.3資訊傳遞不暢通

  我國很多農村的交通不暢,基礎設施不完善,通訊渠道閉塞,從而導致農民的思想閉塞,思想不開放,加之教育程度偏低,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裝置無人使用,科技資訊普及程度低,這些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是開展生態農業建設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構建生態農業的基本措施

  2.1明確生態農業建設的任務

  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我國實現生態農業的第一步是明確當今市場形勢以及建設任務。生態農業建設要將環境建設、環境保護與環境治理3者融合一體,推進可持續農業模式的構建與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向著生態與經濟結合的新階段發展,我國政府近些年來相繼在很多鄉鎮地區建立了試驗點,將生態理念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率先在這些地區推行,並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試驗點在推行了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之後,農業結構得到了合理的優化,同時生產條件以及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而這些有利條件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生態農業程度的進一步深人,由此可見,在新形勢下,我國生態農業必要將綠色產業與生態環境、農業結構等方面結合起來,其根本的任務就是實現我國農業的科技化、現代化,並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2.2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不管我國經濟如何發展,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能改變,同樣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過程中,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也是必要的。具體來說,我國農業生態經濟對於人類生存以及經濟的作用可分為2大方面:農業經濟生產為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經濟產品,同時也奠定了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農業生態生產為人類生存以及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生態產品,為國民經濟奠定了生態基礎,這樣看來,生態農業同時滿足了經濟貢獻與生態貢獻2方面的內容,其基礎地位不可撼動,我國政府以及農業建設者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大力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將農業的經濟貢獻與生態貢獻有機融合為一體,從而更好的實現我國農業資源,經濟,生態的優化配置,將生態農業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以生態農業促經濟發展,構建生態良哇迴圈。

  2.3增強與完善法規制度和有效的發展機制

  在生態農業建設的過程中,法規以及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了保障生態農業建設的規範性、合理化、科學化,理順管理、完善執行機制,建立農業發展的監督體系,是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相關農業部門的重點工作內容。生態農業建設中,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設施,這些設施必須要準備齊全,隨著生態農業的不斷深人,這些設施也需要不斷完善。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生態農業建設的積極性;加強法制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生態農業的法律、法規,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2.4加強生態農業技術標準和關鍵技術研究

  生態農業的建設離不開技術的支援,為了能夠不斷推進生態農業建設,不斷的研發新的技術,制定更加完善的技術標準是必然的。具體來說,包括生態農業評價指標、管理認證方法、環境保護技術、不同要素的時空優化組合技術、適宜物種的挑選與改良技術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態農業的生產資料、生產基地標準、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和產品標準體系,為生態農業建設和科學管理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3結束語

  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在我國剛剛提出不久,生態農業建設也處於初級階段,推廣和普及還需要時間,因此在各項法規制度、監督機制以及技術設施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為了能夠加快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速度,提升生態農業的生態作用,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我國在該領域的探索還需要進一步深人,要堅持以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為基礎,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積極的推廣和普及先進的農業技術知識,培養更多的農機人才,不斷完善各項法律制度以及發展機制,促進生態農業的大範圍普及。

  參考文獻

  [1]汪澤艾.幸福村生態農業建設的實踐[J].農業科技通訊.2005***12***.

  [2]黃建亞.技.2009大中農場生態農業建設實踐與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9***14***.

  篇二

  《 農業建設下農機推廣阻礙分析 》

  摘要: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為其他產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為了有效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很多農村開始使用農業機械,農業機械的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並促使農村勞動力發生了轉移,走向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但是在農業機械的引進過程中,由於長期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農民對機械化程度認識不夠,不願意引進,而且農業機械化技術欠缺等問題使農業機械的使用並不理想。近些年農業科技化發展起來,基層推廣人員深入到農村最基層,親自給農戶進行技術指導,並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解決;基層;農機推廣;問題

  1基層農機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但是目前在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技術缺乏、資金不足、推廣難等都嚴重製約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中,農業機械化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必須加強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建立。國務院出臺的《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中強調當前農業現代化的標誌就是農業機械化程度,是現代農業中的重要物質基礎。

  1.1當前基層的推廣體系比較混亂

  農機機構一直都在經歷著改革和改變,農村基層的農機組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機制相對混亂,有的“三權”在農機局,有的在鄉***鎮***,還有一些農技站合併而成的農村技術服務中心,這大大削弱了農機功能的發揮。

  1.2農民的認識程度不夠

  有些鄉***鎮***、村領導和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程度不夠,對農機推廣工作不瞭解,普遍認為農機推廣工作是一種商品的推銷,並沒有將農機推廣工作看成是技術的革新,而是農具的推廣。

  1.3農機推廣經費短缺

  經調查發現,在農機推廣工作中所需經費嚴重不足,農村服務中心人員的工資與同級別人員的工資相差很大,嚴重影響了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另外,由於經費不足,很難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農業機械,使農村的農機推廣技術水平相對來說較低,機械化程度落後。

  1.4示範力度不夠

  在農機推廣工作中,忽視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主體地位。農業機械使用者主要是農民,他們是農業中的主要生產者,所以在技術推廣中應該重點示範給農民,培養一些優秀的示範使用者。

  1.5基層農機推廣工作人才缺乏

  雖然在基層推廣農機工作所處的條件非常艱苦,和其他行業比較相差很大,待遇相對來說也很低。但是長期以來很多基層推廣人員在基層崗位致力於推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形成了新的人才機制,基層農機推廣專業才人嚴重缺乏。

  1.6農機與農藝結合不夠

  農機化新技術應該和農藝有效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體現出農業機械化的優越性。如果在生產過程中不能有效地和農藝結合起來,農業機械是不能發揮其效能的。但是在實際推廣工作中,推廣人員並沒有將其和農藝結合,推廣效果不明顯,所以很多農民不願意採用新技術來進行生產,認為存在的風險性太高。

  1.7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農業生產機械化都在不斷髮展,在農業生產中,農業新技術和新機具被廣泛應用到了農業生產中,但是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不能與時俱進。

  2相應的對策

  2.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農業生產是第一生產力,而農業機械化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國家的競爭力就是科技,對於農業生產也不例外。

  2.2爭取政府的支援

  這些年來,國家一直都在強調“三農”,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對於農業生產的補貼投入非常大,包括先進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機械的購入,各級政府鼓勵當地農民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機工具。

  2.2.1根據農民的實際需要,進行農機推廣工作

  當前市面上的農業機械有很多種,農民通常不知所措,基層農機推廣人員這時就應該對農民的需求進行了解,包括農民所種植的農產品及物資需求等,對農民的需求有了一定的掌握以後,才能向農民推廣合適的機械。

  2.2.2圍繞地區特色產業,研製推廣相應的農機

  一個地區會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以及支柱產業,對於這樣的情況,應引進相應的的農業機械,並積極爭取政府支援,給予適當資金補助。

  2.2.3充分利用當地的生產條件

  可以召開不同的生產會議,邀請技術人員和政府領導參與,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的地方,並讓領導瞭解工作現狀,支援基層農機推廣工作。

  2.3加強農機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為了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術,可以邀請專業人員對基層的農機推廣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也可以參加一些講座,使農機技術人員通過培訓全面瞭解當前的農機動態以及農機市場資訊,切實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技術能力和職業素質。能夠為農民熟練演示新機械,適應市場需求。

  3結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先進的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農業生產中。針對我國的現狀,農民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素質都不夠,這就需要農機推廣人員發揮自身的作用,有效地將新技術、新機械推廣給廣大農民,並教會他們使用,以促進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提高農村經濟的水平,最終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