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創新畢業論文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樑和紐帶,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技術保障,是新時期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依靠力量,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是農業推廣人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農業生產中農業推廣創新 》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當前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農業的行業中首先著手進行創新,以提高社會的經濟水平和農業的競爭性。因此,農業推廣理論應運而生,它與實踐緊密結合、相輔相成、與時俱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農業推廣的實施

  我國新時期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力量就是要依靠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同時農業推廣體系也是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載體。

  ***一***農業推廣實施目的

  首先,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聚集在農村,因此農村的人均農業資源非常有限。其次,我國農村的因地理位置較偏僻,社會環境較為封閉,相對文明的社會制度無法流入農村,導致了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這也就決定了我國農業推廣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最後,我國目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現狀都要求夯實農業基礎,改革與發展農業生產。

  ***二***農業推廣實施的意義

  農業推廣的實施具有劃階段性的意義,該體系的建立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1.市場失靈的解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市場機制所觸及不到的區域往往存在與農業的生產生活當中,這個領域就被成為市場機制失靈的領域,而農業推廣的實施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市場機制失靈的問題。

  2.農業競爭力的加強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使得農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提高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強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是提高科技轉化率和貢獻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3.實現農業反哺工業新中國後期重視工業的大力發展,使得農產品的自給能力逐年下降,農業市場萎縮。農業推廣的實施,令政府大力扶持農業的後期發展,逐步提高了農業自給的能力,實現了農業反哺工業,最終成為了農產品出口的大國。

  二、農業推廣對農民增收的影響

  我國最大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就是“三農”問題,即農業經濟發展落後、農村社會發展遲滯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

  ***一***農民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我國是人口資源大國,但是大多數的人口均集中在農村,社會生產水平不高,導致廣大農民受教育的程度較低,人力資本積累的整體不高,因而即使農業行業研發出了新的農業技術和方法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廣和運用,農業整體的競爭力就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農村大多數處於較為偏僻的地區,思想觀念較為落後,百分之九十都存在著小富則安的小農意識,這也間接了影響了農民的增收。

  ***二***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

  城鄉收入差距的逐步加大是影響農民增收的另一重要原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城鎮居民擁有更多的資金、財產、知識、技能等,而鄉村居民則因其生活的較為封閉而更加落後,如此一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城鄉差距。

  ***三***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

  農村的經濟發展包括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均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加。一方面,外出務工人數的逐年增加,導致農村可用勞動力大幅度減少,使得農村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間接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由於農產品結構的單一性,使得過於單一的農產品過剩,農產品的價格難以提升,這就造成了增產難增收的農業現狀。

  三、農業的創新——農業推廣

  面對農民增收難的農業生產現狀,我國政府結合農業生產規律和實踐積極做出戰略性的決策,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施農業推廣。

  ***一***從農民自身的角度

  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使社會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政府在農業推廣方面,無論是對待一般性推廣還是專業性的推廣工作,都會針對“三農”中的生產生活問題進行相關的農業技術的培訓,同時,還將在農業生產中從事非農工作的居民也進行先進技術知識的教育。農業推廣的創新使得農村人力資源得到大幅度的有效利用,同時農民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農業科學技術的學習與運用,如此一來,有利於提高農民整體的自身的水平。

  ***二***從制度和政策的角度

  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人們的關注焦點也逐漸轉移到農業生產的制度上來,主張制度的創新理論、主張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土地流轉的使用等等。實踐中,政府大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一方面,逐步提高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性收入;另一方面,在稅收等政策上對農民進行減負,以此來推進農村制度的改革,切實保障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各項收入。

  ***三***從農村發展經濟的角度

  一方面,農業推廣的實施更加註重現代技術的推廣與傳播,針對現代農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它能夠以適合的專案方式為其提供有效的知識和技術,同時,它鼓勵農民運用農業推廣的科學體系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途徑並結合本地發展的實踐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改革,在增加農民的收入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而解決阻礙農民增收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主張調整農業的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讓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取得多方面的產業收入。

  四、結束語

  農業推廣體系的運用雖然其取得的成果是樂觀的,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解決現實中遇到的難題。同時,面對新的資訊環境和先進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農業的巨大變化,農業推廣體系還存在這很大的創新發展空間。

  作者:鄭必寧

  篇二

  《 當地農業推廣服務工作實踐 》

  1秀洲區農業推廣服務工作的具體內容

  1.1教育培訓服務

  秀洲區以農業公共服務中心為平臺,通過“五個一批”、農村“兩創”實用人才、農業專業技能、轉移技能、新型職業農民、農機駕駛員等教育培訓專案,為全區農業推廣人員、社群管理人員、農業帶頭人、農場主、新型職業農民、農機手等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據統計,2014年秀洲區共開展教育培訓班600餘場次,參與人數達21180餘人次,其中農技推廣人員培訓450人次、社群管理人員培訓450人次、農業帶頭人培訓790人次、農場主培訓500人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5850人次、農機駕駛員培訓90人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培訓1450人次、轉移技能培訓4600人次、其他技術培訓7000餘人次。

  1.2農業資訊服務

  秀洲區以區農業資訊網為中心,連線鎮***街道***農技站、畜牧獸醫站等鎮級資訊服務站和村委會、農業大戶等村級資訊服務點,建成了完善的三級資訊服務網路。通過傳統媒體和網路媒介***如“秀洲農業資訊網”、“農民信箱”***的有效結合,為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民等農業推廣物件提供了農產品供求、名優特產推介、新技術宣傳等農業資訊服務。

  1.3農技推廣服務

  經過近幾年的組織建設,秀洲區已基本建成由首席農技推廣專家、農技指導員、責任農技指導員組成的新型農技推廣隊伍,建立了由責任農技人員聯村包戶、履行“班主任職責”的新型推廣服務模式。同時,結合科教單位、科技示範園的研究和實踐,將先進、高效、成熟、實用的農業技術成果快速轉化成生產力,為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創造了技術條件。

  2秀洲區農業推廣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重推廣、輕服務

  當前,秀洲區農業推廣重點集中在農業生產中,對產前和產後的服務較少,且在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中,僅以農業推廣機構完成指定推廣任務為目標,只注重對被推廣物件實行單方向的技術推廣,忽略了被推廣物件的真實需求,缺乏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綜合技術服務及產前、產後全程服務的推廣理念。

  2.2重模式、輕效率

  目前,秀洲區農業推廣模式主要是政府推廣機構自上而下地行使行政性推廣職能的模式,即“決策+技術”的行政式推廣模式,這種模式的單向性和政策性,決定了被推廣物件難以參與農業科技推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限制了其作為市場主體的自主選擇與決策權,使其只能被動接受推廣服務,難以發揮其應用先進農業科技的主動性,最終導致推廣效率下降。

  2.3重職能、輕協作

  秀洲區共有9個縣級專業化農業推廣機構,由於工作職能和專業不同,各個推廣主體之間在開展農業推廣服務時經常各自為政,缺乏有效溝通與連結,農業科技資訊與成果不能及時共享與傳播,導致科技供給系統與應用系統不能有效執行,使農業科技研究部門、各推廣機構與被推廣物件都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2.4重數量、輕質量

  由於受各級農業推廣機構編制的限制以及非專業技術人員佔用編制,一些高學歷、懂技術、年輕的農業推廣人才無法加入到農業推廣隊伍中,推廣機構只能採取聘用的“合同工”補充人員數量,雖然從數量上填補了空缺,但由於願意當“合同工”的大多是學歷較低、年齡較大、技術水平較低的人員,再加上農業推廣人員缺乏系統的業務培訓,導致整個農業推廣隊伍素質不高、知識斷層及知識老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3推進秀洲區農業推廣服務工作的對策措施

  3.1優化推廣方式,樹立服務理念

  要根據我國國情和當地實情,建立適應地區農業發展的農業推廣體系,優化推廣方式,並在體系建設上充分發揮政府推廣體系和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創新推廣理念,在功能上既要有推廣又要有服務,最終形成一種從產前到產後以及從專業到產業的多體制、多機制、多功能、社會化的農業推廣諮詢服務體系。

  3.2構建多元模式,提高推廣效率

  在發揮政府推廣機構主導作用的同時,各級政府要積極營造環境,制定激勵和優惠政策,引導和調動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科技示範戶主動投身農技推廣服務,使其逐步發展成為農業科技推廣的新生力量,形成政府推廣機構、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示範戶等多種推廣組織並存的局面,構建農技與市場相結合的多元化推廣模式,提高農業推廣效率,從根本上破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難題。

  3.3完善推廣體系,提高協作能力

  要在改革和完善政府現有農業推廣體系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和扶持各類非政府推廣組織,加強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有關學校、涉農企業、民間組織等推廣組織與推廣物件的協作關係,建立有效的雙向溝通機制,完善“產學研”合作模式。同時,要加強基層農業推廣體系建設和推廣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按產業類別設立推廣服務中心,打破原有的專業站分割局面,從而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綜合技術服務及產前、產後全過程服務。

  3.4加強組織管理,提高隊伍素質

  實行農技推廣人員資格准入制度和政府推廣人員的公務員制度,通過嚴格、公正的考試錄用制度,保證農技推廣人員擁有較高的素質與較強的技能。推進農業推廣人員全員聘用制、技術職務競爭上崗制、目標責任考核追究制,重視推廣人員的崗位培訓,促使科技推廣人員加強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用現代農技推廣手段及先進裝置裝備自己,只有這樣,推廣機構及人員才能更好地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從而適應市場需求。此外,要制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對農技推廣人員進行考核,獎懲分明,並採取多種方式,引進競爭機制。同時,鼓勵農技推廣人員申報相應的農技推廣專案,積極投入到農業推廣活動的第一線。

  3.5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推廣效益

  農民既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受體,更是推廣農業技術的主體,因此,要轉變思路,探索更豐富、更高效、更便民的農業推廣人才培養方式,培養物件不能侷限於農業推廣機構的人才,應敢於“接地氣”地把培養物件延伸到與農業直接打交道的農民,特別是對那些觀念新、有文化、有創業精神的“農二代”或“新農民”,要加大培養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農業推廣隊伍,提高農業推廣效益。

  4結語

  近年來,秀洲區農業推廣服務工作在全區各級政府推廣機構與非政府推廣組織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筆者通過對秀洲區農業推廣服務工作的實踐和經驗進行總結,就當前存在的農業推廣服務方式、推廣理念、推廣效率、部門協作、組織建設及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措施。農業推廣服務模式的創新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業技術創新的需要[7]。而秀洲區在農業推廣服務模式上存在服務意識薄弱、推廣模式單一、推廣效率較低、缺乏專業人才等不足之處,因此要創新農業推廣服務模式,就要從豐富推廣方式、創新推廣理念、提高推廣效率、加強部門協作、完善組織建設、強化人員素質等方面著手,同時加強農業技術創新,增加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援,並結合秀洲區的產業優勢來完善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從而更好地為秀洲區發展“三農”事業服務。

  作者:儲秋華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