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併購的動因分析論文

  企業併購***A&M***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併購在我國經濟市場上日漸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今天的中國經濟逐步融入國際市場經濟體系,併購活動正逐漸受到企業決策層的重視。企業併購是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企業併購的動因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企業併購的動因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經濟存在越來越多的交叉點。企業為了提升自身實力,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需要融合其他企業的資源,並且,企業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到,人們將一個企業作為一件商品進行買賣,就形成了企業併購。每年進行併購的企業非常多,併購成為了現在的熱門話題,企業併購的動因有很多,本文主要針對企業併購的財務動因進行分析闡釋。

  一、企業併購的含義及分類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併購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經濟現象,企業併購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前提下兩家或多家企業根據一定的法律規定的程式,簽訂一系列合約,使幾個經濟主體合併為一個的行為。企業併購在當今社會是一個重要的現象,它是通過產權的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擴大本企業,整合資源,控制其他經濟體。

  企業併購的形式主要有兼併和收購兩種。兼併是指幾家獨立的公司合併成一體的情形,既包括優勢企業對於劣勢企業的吸收合併,也包括對等企業之間的重組和融合。收購則是一家公司取得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權,保留被收購企業的法人地位,通常採用的方式有購買股票或者控制資產兩種。

  併購能夠使企業的資本得到更好的運轉,改善資金短缺,市場不足,經營不善等狀況。也能夠使企業強強聯合,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兼併和收購是企業併購的兩種主要手段,而在實際運作中,二者交織在一起,不容易劃分。企業併購有很多分類,可以根據併購的程度不同分為整體併購和部分併購,也可以根據併購範圍的不同劃分為橫向併購、縱向併購、混合併購等,也可以根據按照購買方式的不同分為購買股票或者控制資產兩種形式。

  二、企業併購的動因分析

  ***一***發揮協同效應,提高競爭優勢

  協同效應是指在經過合併之後的兩個或幾個企業,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企業的剩餘資源,達到規模的擴大,實現規模生產,從而減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實力。併購會使企業收穫更多的效益,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比如說可以充分使用合併前不能使用的稅收優惠,開發合併前不存在的債務能力,還可以吸收優勢的企業管理技能,達到兩個或幾個企業的優勢互補。併購後企業的經營效率一般會大大提高,因為規模的擴大使得單位產品成本降低,收益增加。企業通過併購不僅對企業自身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也有利於整個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

  我們將企業併購產生的協同效應分為三方面:管理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和運營協同效應。

  管理協同效應,是指由於每個企業都有自身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因此,每個企業也都有自己的管理優勢與缺陷。而在企業併購之後可以根據企業的狀況,互相吸收管理優勢,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根據企業的不同優勢和缺點,相互學習,互相改善,形成一個良好的企業管理模式。

  財務協同效應。財務效應是指由於併購之後企業的運轉資金可以互為補充,能夠使企業的資金運轉得到更好保障。也能夠互為分擔企業債務等,互相分憂解難,改善企業的資金狀況。

  運營協同效應。運營協同效應是指企業之間的運營方法和優勢不同,併購之後可以互相利用對方的運營優勢,達到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互相提供銷售渠道等。這樣開啟更大的市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我們對一個企業的評價,往往受到一個企業規模大小的影響,併購使得企業規模擴大,規模越大越能增加可信賴性,尤其是強強聯合的併購,會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的反響,提高企業影響力以及競爭力,降低單位成本,提高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業進行合併要衡量投入與產出孰大孰小,不要盲目合併。

  ***三***取得稅負利益,降低成本

  企業併購會引起新形成的企業利益相關者利益再分配,對於股東來說,相對於用原來企業利益獲得新公司股份來說更願意直接出售企業獲得現金收入,這樣可以免除稅收負擔。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個盈利較好的大規模企業,該企業每年將繳納一大筆稅負,但是,如果該企業併購了一家持續虧損的企業,那麼就可以進行合理避稅,所以很多大規模的盈利能力強的企業經常將一些無法維持的虧損企業併購,利用虧損在若干年內稅前彌補,達到合理避稅目的,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四***上市“圈錢”,買殼上市

  在我國,企業要想上市,使比較困難的,只靠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是不行的。在證券市場上,購買企業的成本很低,但是嚴格的上市制度卻導致很多企業不能上市,於是滋生了買“殼”上市這種行為。“買殼”上市是指一家想要上市的發展良好的企業通過購買控股、直接投資、購買股票、收購債券等方式併購一家發展不好的上市企業,取得該企業的經營權、控制權。也就是取得所謂的殼。該企業對新的企業進行整合,將原企業的優質資產裝進殼中,剔除被併購企業的不良資產,使得“殼”――被併購的上市企業業績發生大逆轉,吸引投資者。利用被併購的上市公司達到融資的目的。我國的上市標準較為嚴格。上市公司較少,“殼”資源稀缺。

  ***五***獲取低價資產,實行投機行為

  企業併購的一個重要動因是獲取低價資產。大量併購案例顯示,企業併購的發生往往是由於被併購企業的價值被低估,當被併購企業也就是目標企業有以下幾種情況時它的價值被低估:目標企業的股價由於某種原因低於重置成本,而併購企業知道這一內幕,一段時間後目標企業股價恢復,併購企業獲取利潤;被併購企業的經濟管理能力較差,沒能發揮本該有的價值,併購企業可以重新進行管理髮揮目標企業潛力,獲取利潤;併購企業擁有資訊優勢,瞭解到市場上不知道的資訊,這些資訊表明目標企業股價低於其真正價值等。無論哪種情況,都是併購企業認為目標企業價值被低估,併購後可以獲取利潤。比如說,有的企業營業利潤較差,經營不善,但是其擁有無償使用的國有土地,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這些土地沒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如果併購企業瞭解到這一別人不知道的情況,就會認為這一些審批制度較難的土地資源擁有較高價值,併購該企業會獲得利潤。在對被併購企業進行收購以後,併購企業會對其進行改造,然後以高於買進價格的價格賣出,獲取差價利潤。   ***六***實現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

  混合併購的方式使得企業涉足多個行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多元化發展是企業避免單一業務風險的有效措施,使企業擴張的主要方式。多樣化經營是指企業經營多種產品,可以增強企業抵禦不可預見的突發性環境變化的能力,當一種產業走向衰退時,企業可以將資產轉移到另一產業,從而保護企業組織成本和聲譽不受影響。實現多元化發展是為了做到“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僅降低風險,也有利於增強企業核心能力,降低收益風險,提高競爭優勢。但是企業在進行混合併購應該注意力不從心現象,太多的行業可能受到管理能力上的限制,不能齊頭並進,浪費資源。

  ***七***提高個人名望,提高企業價值

  企業家分為兩種,一種企業家關注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另一種是具有擴張野心的企業家,他們熱衷於通過擴張建立工業領域的帝國,這會給他們帶來滿足感與榮譽感。成功的企業併購可以提高企業家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市場價值、名望等。但是過於自負的企業家盲目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危害。

  成功的企業併購通常還會給企業帶來價值的提高,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市場份額,增加信用等級,股東財富得到增加。通過併購使得企業競爭力得到提升。

  ***八***組建集團,克服行業進入壁壘

  當今世界經濟變幻莫測,市場競爭嚴峻激烈,尤其是經濟危機時期,企業需要時刻擔心自身發展。有些企業為了防止被大企業吞併,幾個企業聯合起來,形成企業集團,增強實力,應對大企業威脅。在國際競爭中,企業併購尤為重要,企業面臨國際競爭的挑戰,只有進行強強聯合,組建跨國公司,才能應對外國貿易壁壘,有效降低企業進入新市場、新領域的障礙。

  另外,企業以併購的方式進入新的行業比較容易。當企業出於種種原因想要進軍一種新的行業的時候,往往受到該行業原企業的激烈抵制,該行業原來的企業為避免與新的企業共分一杯羹,會採取一系列措施阻礙新的企業進入行業。比如說對行業專門技術進行封鎖,對銷售渠道的壟斷,引發價格戰或報復攻擊等。而企業通過併購進入新的行業,沒有給行業內帶來新的競爭壓力,因此受到的各種阻礙也就相對少一些,還可以享用被併購企業的專門技術、積累的經驗、銷售渠道、政府優惠政策等。使得併購企業在較短時間內能走上正軌,進入新的行業。

  ***九***減少建設週期,提高競爭能力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想要擴大規模,長遠發展,需要新的場地,資源、裝置及人員等。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這種發展,一種是企業通過自建廠房自己購置新的生產裝置,培訓新的員工等等方式來擴大生產。這種方式需要較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實現週期較長,同時也會受到資源以及經驗等限制。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併購的方式擴大生產,這種方式使企業直接獲取現成資源、裝置、經驗、以及技術人才,還可以借鑑被併購企業的經營經驗,以及原材料的取得、銷售渠道等,是企業以最快的速度擴大生產,擊敗競爭對手。

  ***十***管理層利益驅使

  代理理論認為,當企業的管理者只擁有企業的一小部分時,無論管理者努不努力工作,獲得的利潤和報酬也不會增加很多。這種擁有小的所有權會比擁有全部所有權缺乏努力工作的動力。由於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的利益不一致問題,導致管理層就會不管股東的利益提升自身報酬。併購活動有限抑制了這一現象,由於併購會導致管理層的重新任命,這是管理層感到危機感,從而儘量考慮公司利益,努力工作,提高效率。由於股東們沒有辦法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監督管理層的工作,接管的威脅代替了股東們的監督,另外,如果管理不善將導致被收購的後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管理層帶來壓力,從而緩解了代理理論問題[1]。

  三、政府動因

  有時候政府也會推動企業併購,因為當地企業的效益好壞直接關係到當地官員政績,並且對當地的經濟總值、地方財政稅收以及市政建設等都造成影響。因此,政府會為了地方利益推動企業併購。

  ***一***採取行政手段,消滅虧損企業

  我國政府在併購的浪潮中伸出了干預之手,近年來,我國出於消滅虧損的原因,加大“鼓勵兼併、規範破產”的改革力度。政府採用行政手段將併購替代企業破產。從而破產企業的債務、職工安置、以及職工醫療等問題都被解決,有助於社會安定,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比如說河北保定市鍋爐廠以承擔債務形式對保定市風機廠的併購,就是政務推動的。

  ***二***優化產業結構

  政府推動併購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計劃經濟導致我國產業結構存在不合理,這個問題一度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程序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我國比較重複的國有企業建設以及資源浪費等問題,我國政府推動了產業併購。通過資產重組,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存量資產執行的質量和效率,不僅使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同時大大減少了調整所需的大量資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