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併購的融資方式

  任何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有適量的資金,而通過各種途徑和相應手段取得這些資金的過程稱之為融資。融資是任何公司的重要能力之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一、按併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行業關係劃分

  【1】橫向併購

  ——橫向併購指生產同類產品,或生產工藝相近的企業之間的併購,實質上也是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併。

  ——橫向併購的優點:可以迅速擴大生產規模,節約共同費用,便於提高通用裝置使用效率;便於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專業分工協作,採用先進技術裝置和工藝;便於統一技術標準,加強技術管理和進行技術改造;便於統一銷售產品和採購原材料等。

  【2】縱向併購

  ——縱向併購指與企業的供應商或客戶的合併,即優勢企業將同本企業生產緊密相關的生產、營銷企業併購過來,以形成縱向生產一體化。縱向併購實質上處於生產同一種產品、不同生產階段的企業間的併購,併購雙方往往是原材料供應者或產品購買者,所以對彼此的生產狀況比較熟悉,有利於併購後的相互融合。

  ——從併購的方向看,縱向併購又有前向併購和後向併購之分。前向併購是指併購生產流程前一階段的企業;後向併購是指併購生產流程後一階段的企業。

  ——縱向併購的優點是:能夠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節約通用的裝置費用等;可以加強生產過程各環節的配合,有利於協作化生產;可以加速生產流程,縮短生產週期,節省運輸、倉儲、資源和能源等。

  【3】混合併購

  ——混合併購指既非競爭對手又非現實中或潛在的客戶或供應商的企業之間的併購。又分三種形態:

  ***I***產品擴張型併購。相關產品市場上企業間的併購。

  ***II***市場擴張型併購。一個企業為擴大競爭地盤而對尚未滲透的地區生產同類產品企業進行併購。

  ***III***純粹的混合併購。生產與經營彼此間毫無相關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間的併購。

  ——通常所說的混合併購指第三類純粹的混合併購。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長期經營一個行業所帶來的風險,與其密切相關的是多元化經營戰略。由於這種併購形態因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無直接業務關係,其併購目的不易被人察覺,收購成本較低。

  二、按出資方式劃分

  【1】現金購買資產式併購

  ——併購企業使用現金購買目標企業全部或大部分資產以實現對目標企業的控制。

  【2】現金購買股票式併購

  ——併購企業使用現金購買目標企業以部分股票,以實現控制後者資產和經營權的目標。出資購買股票即可以在一級市場進行,也可以在二級市場進行。

  【3】股票換取資產式併購

  ——收購企業向目標企業發行自己的股票以交換目標公司的大部分資產。

  【4】股票互換式併購

  ——收購企業直接向目標企業股東發行收購企業的股票,以交換目標企業的大部分股票。

  三、按併購企業對目標企業進行收購的態度劃分

  【1】善意併購

  ——又稱友好收購。目標企業同意收購企業的收購條件並承諾給予協助,雙方高層通過協商來決定併購的具體安排。

  【2】敵意併購

  ——又稱強迫接管兼併。收購企業在目標企業管理層對其收購意圖並不知曉或持反對態度的情況下,對目標企業強行進行收購的行為。

  四、按是否通過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劃分

  【1】要約收購

  ——也稱“標購”或“公開收購”,是指一家企業繞過目標企業的董事會,以高於市場的報價直接向股東招標的收購行為。標購是直接在市場外收集股權,事先不需要徵求對方同意,因而也被認為是敵意收購。

  ——標購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行。

  第一種是現金標購,即用現金來購買目標企業的股票。

  第二種是股票交換標購,即用股票或其他證券來交換目標企業的股票。

  第三種是混合交換標購,即現金股票並用來交換目標企業的股票。

  ——美國關於要約收購的特殊規定。收購企業直接向目標企業全體股東發出要約,承諾以某一特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比例或數量的目標企業的股份。

  要約期滿後,要約人持有的股票[低於]該公司發行在外股票數量的50%,則要約失敗,但該要約人一般已經取得控制權。

  要約期滿後,要約人持有的股票[高於]該公司發行在外股票數量的50%,則要約成功,目標企業成為要約人的子公司。

  要約期滿後,要約人持有的股票不僅高於該公司發行在外股票數量的50%,且剩餘股份數或未接受要約股東人數低於交易所的上市標準,導致該公司退市。

  要約期滿後,要約人持有的股票不僅高於該公司發行在外股票數量的50%,且剩餘股份數或未接受要約股東人數低於法律標準,導致該公司非股份化。

  【2】協議收購

  ——併購企業不通過證券交易所,直接與目標企業取得聯絡,通過談判、協商達成協議,據以實現目標企業股權轉移的收購方式。一般屬於善意收購。

  五、併購的特殊型別

  【1】委託書收購

  ——收購企業通過徵求委託書,在股東大會上獲得表決權而控制目標企業董事會,從而獲得對企業的控制權。

  ——委託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東,委託代理人行使股東大會表決權而給代理人的證明檔案。

  【2】槓桿收購

  ——收購企業利用目標企業資產的經營收入,來支付併購價款或作為此種支付的擔保。換言之,收購企業不必擁有鉅額資金,只需要少量現金就可以完成收購行為。

  詳細的你可以去融眾網看看,上面有很多企業併購的專案案例。

  企業併購的融資分析

  內部融資渠道

  內部融資渠道,是指從公司內部開闢資金來源,籌措併購所需的資金。包括:

  1. 企業自有資金

  企業自有資金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經常持有的、按規定可以自行支配、並不需要償還的那部分資金。企業自有資金是企業最穩妥、最有保障的資金來源。通常企業可用內部自有資金主要有稅後留利、閒置資產變賣和應收賬款等形式。

  2. 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專項資金

  這部分資金在其未被使用和分配以前,是一個可靠的資金來源,一旦需要使用或分配這些資金,企業可以及時以現款支付。專項資金主要是指用於更新改造、修理、新產品試製、生產發展等經濟活動的資金。從長期的平均趨勢看,這是企業內部能夠保持的一部分較為穩定的資金流量,具有長期佔有性,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用來進行併購活動。

  3. 應付稅款和利息

  雖然從資產負債表看,企業應付稅款和利息屬於債務性質,但從長期的平均趨勢看,其本源仍在企業內部,是企業內部籌資的一個來源。

  外部融資渠道

  外部融資渠道是指企業從外部開闢資金來源,向本企業以外的經濟主體***包括企業現有股東和企業職員及僱員***籌措併購所需資金。外部融資渠道可以劃分為:

  1. 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就是指不通過中介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等***直接由企業面向社會融資。直接融資是企業經常採用的融資渠道。在美國,企業融資的70%是通過證券市場實現的。從經濟的角度看,直接融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閒散資金,形成多樣化的融資結構,降低籌資成本,同時又可以通過發行有價證券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企業可以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債券、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方式進行融資。

  2. 間接融資

  間接融資即企業通過金融市場中介組織借入資金,主要包括向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貸款。間接融資多以負債方式表現出來,其影響與企業發行債券類同。所不同的是,一則由於金融中介組織的介入,簡化了融資操作,但也增加了融資成本;二則企業面向銀行等金融組織,受到的壓力更大。

  企業併購的融資風險

  企業併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以確保併購活動順利進行。企業如何利用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係到併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總的來講,我國企業併購的融資風險體現在:

  第一,融資環境的不利趨向。融資環境主要包括融資主體***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投資主體的投資信心。企業融資能力的強弱一般由其經營業績和市場信譽來決定。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映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企業的市場信譽則反映了公司長期建立的信用形象。企業的經營業績和市場信譽對投資者的投資趨向與投資信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多數企業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再加上企業財務欺詐案件層出不窮使得整體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進而破壞了企業融資的可能性和穩定性,導致融資風險的增加。

  第二,融資成本上升的風險。由於對股市的種種誤解,我國股市對公司的評價功能很弱,投機性很強,對公司發行股票和實施配股及其籌集資金使用的監督不力,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其上市的“特權”融資,導致了大量資金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運用。這種透支公司信用和市場融資能力所蘊藏的風險在股市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其負面效應被股市火爆掩蓋和弱化了,但風險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使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融資機會減少,融資難度增加,融資環境向不利於公司投資的方向演變,導致融資成本上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第三,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那些對所有的公司產生影響的因素所引起的風險,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高利率等。市場風險是所有公司都共同面對的,屬於系統風險,是不可分散的。

  如上所述,企業進行併購融資時會面臨一系列的風險,然而企業併購融資方式的不同、融資過程中運用的融資工具的不同也會使企業負擔不同的成本,為企業帶來不同的風險。那麼,究竟不同的融資方式會給併購企業帶來哪些不同的融資風險呢?

  ***一***股票融資風險

  目前,股票融資已日益受到企業重視,但如果利用股票融資決策不當的話,就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如股票發行量過大或過小,融資成本過高,時機選擇欠佳及股利分配政策不當等。股票融資分為普通股融資與優先股融資。對企業來講,二者各有利弊。

  1. 普通股籌資風險較高。

  ***1***用普通股融資,股利不會像在債務融資中利息可當作費用於稅前扣除,而必須在所得稅後支付,普通股融資越多,相對於債務融資,企業所繳納的所得稅也相對越多。

  ***2***當增發普通股時,增加新股東,勢必會加劇股權分散化,從而降低公司的控制權,老股東權益相對受到損害,另一方面,新股東對公司已積累的盈餘具有分享權,這又會降低普通股的每股淨收益,從而可能導致普通股市價的下跌。

  ***3***公司發行新的普通股,可被投資者視為消極的訊號,從而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2.優先股融資風險。優先股要去支付固定股利,但又不能在稅前扣除,若發行數額過大或當盈利下降時,優先股股利可能會成為公司的負擔,若不得不延期支付時,則會使股票市場價格下降,進而影響企業信譽,損害公司形象。

  ***二***債券融資風險

  企業利用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時,如果發行條件、債券利率、融資時機等選擇不當,也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1. 債券發行條件不當帶來的風險。發行條件包括債券發行總額、債券發行價格、債券期限等因素。如果發行總額和債券發行價格過高,會給企業融資帶來困難;債券期限也不宜過長,否則會失去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2. 債券利率帶來的風險。債券利率的確定必須恰當,利率確定過高會加重企業負擔,利率過低又會影響債券的吸引力。

  3. 債券固定還本利息帶來的風險。由於債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和固定利息,當市場利率下降或企業經營不景氣時,無疑會加大財務風險,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

  ***三***銀行信用的風險

  1. 不能償付的風險。如果企業的借款數額過大,將降低企業的流動比率,可能出現不能償付的風險。

  2. 降低信用等級的風險。無擔保貸款如果不能及時償付,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和融資能力,從而產生降低信用等級的風險。

  3. 擔保變賣損失風險。如果有擔保貸款不能按時償還,有造成較大損失的風險。在有擔保貸款的條件下,銀行有權變賣擔保物,如果以低於擔保物價值的價格出售擔保物,則企業會遭受到嚴重的損失。

  4. 利率變動風險。利率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例如,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紛紛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1998年,美國三次降息導致全球性降息風潮。我國已在近兩三年時間裡先後六次降息,而且於1999年11月起開徵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這種利率下調必然給企業借款帶來風險。例如,某企業在1998年初向銀行借款而在這一期間銀行利率下調,如按貸款時的利率償付貸款利息,就會增加企業的利息負擔。所以,企業如果在不恰當的時候籌集了資金,從而付出高於平均利潤率的利息,就必然會蒙受損失。

  5. 匯率變動風險。這是指企業在利用外幣融資時,因有匯率變動而使企業遭受損失。由於世界上多數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加之國際環境的多變性,利用外匯融資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利用外幣融資時,應分析情況,慎重決策,儘量選擇硬通貨作為結算方式,分散所借債務的幣種,最終達到最低成本籌資的目的。

  6. 信用風險。它指企業不能按期償還貸款帶來的融資風險。這是由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所造成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企業的貸款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超償債能力貸款;二是企業經營失敗,不能按期償還貸款。

  ***四***可轉換債券的融資風險

  1. 回售風險與不轉換風險。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人具有行使轉換權的選擇權利,因此一旦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與債券契約規定的轉股價格出現較大的差異時,就會對轉換權利行使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發行可轉換債券的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造成股價下跌時,就可能面臨較高的回售風險並導致較大的財務損失。

  2.股價上揚風險和利率風險。如果發行可轉換債券以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大幅上升甚至高於約定的轉換價格時,企業還不如當初直接發行一般債券,在股價上升時發行股票,以所得資金贖回債券。為保護髮行人的利益,可轉換債券在發行契約中大多訂有贖回條款,即當公司股價在一段時期內連續高於轉股價格達到一定幅度時,發行公司可按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回未轉股的債券,贖回條款的訂立一方面將迫使投資者在股價上揚時及早行使轉換權,另一方面也使發行企業在資金排程上受到嚴重的約束。資本市場利率的下調也會使企業蒙受一定損失。當可轉換債券票面利率相對市場利率較高時,債券持有行使轉換權的動機將減弱,發行企業將不得不承受較大的還本付息壓力,而轉股的減少將使企業陷入很被動的融資困境。

  3.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企業股票價值增值,市場價格超過轉換價格時,投資者將執行轉換權,這樣資產負債率會逐漸降低,股權資本比例將會增大,從而減輕企業償債壓力;相反,當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時,企業股票市場表現不佳,投資者將不執行轉換權,繼續持有債券,因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將繼續偏高,未能減輕其償債壓力,對發行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五***租賃融資風險

  租期到後設備技術落後,承租期間利率變動時承租裝置得到的收益低於成本,租賃雙方當事人違約,承租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時負擔沉重的固定租金支付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企業在租賃融資中可能遇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