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西美術與圖騰藝術論文

  圖騰藝術是圖騰觀念在藝術中的表現。它是隨著圖騰信仰的產生而萌發的,是人類最早、最為奇特的藝術之一。圖騰藝術不僅發生得很早,而且自成體系。根據形式,圖騰藝術可分為圖騰人體裝飾、圖騰雕刻、圖騰圖畫、圖騰舞蹈和圖騰音樂五種型別。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中西美術與圖騰藝術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中西美術與圖騰藝術全文如下:

  摘要:“圖騰”是每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的產物,是歷史留下來的厚重一筆,是一種文化。如今,在中西美術中,它作為一種原始藝術還在閃耀著其神祕色彩,可見,藝術的產生髮展與圖騰是有著密切聯絡的。

  關鍵詞:圖騰;藝術;中西美術

  一、圖騰的來源及表現形態

  圖騰***tot e m***一詞來源於北美五大湖地區阿爾衰琴人的說法,“ototeman”意為“他是我的一個親戚”,“親戚”指命名某一氏族的運動物物種。圖騰***totem***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在原始母系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原始民族對自然無知,這是圖騰產生的基礎。古時候,由於人們對自然的低征服能力,他們把所有的希望與美好都寄託於神靈、大地、宇宙等,希望得到它們的保護,對自然界充滿了幻想和憧憬,對它們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崇敬。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係,於是,圖騰信仰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係。在很多的圖騰神話中,人們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源於過去的某種植物或動物,於是,被認為的某種植物、動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之後,人們運用圖騰來解釋神話,推崇信仰、推崇氏族崇拜、記載民俗民風等就不言而喻了。

  原始人崇拜的圖騰有其外在的表現形式,即圖騰實體。遠古圖騰實體的形成源於萬物眾生的大自然,歸納起來,基本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動物類。這是圖騰崇拜中最早、最常見、最普遍的一類,當然也是最多的、地位最高的一類,其中尤以哺乳動物居多。例如,我國赫哲族、土家族等以虎為圖騰。由於當時人們的認識低下與眼界狹隘,原始人不懂得男女繁衍人類的道理,而認為本氏族的祖先與某種動植物,特別是動物有密切聯絡,所以在圖騰崇拜中動物佔多數。再由於動物在許多地方與人類相似,又有許多人類沒有的優勢,如鳥能在空中飛,魚能在水中游等生活習性,由此初民們把動物放在圖騰物件第一位,覺得它們無與倫比。

  ***二***植物類。這類圖騰崇拜出現較晚也相對較少,主要包括與原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型別。

  ***三***無生物或自然現象,這類圖騰崇拜產生更晚一些。無生物主要指工具類圖騰;自然現象崇拜多為天、地、水、火、土、日、月等。

  ***四***隨時間推移和社會發展而出現的複合圖騰。如龍、鳳、麒麟等,到後來甚至出現了對人的崇拜。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圖騰實體的種類也在不斷變更、演化,形成各種各樣更為複雜的圖騰形態,圖騰信仰逐漸被淡化,但依然在文化、藝術、生理等方面產生著影響。

  二、中國美術與圖騰

  可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圖騰崇拜極為明顯的民族群體。中國的圖騰文化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自遠古至今,都發現有圖騰文化的遺蹟。無論在考古學資料中,還是在歷史學資料中,也無論在文字學資料中,還是在民族學資料中,都隨處可見,俯拾即是。衛惠林說:“中國圖騰藝術史的資料,非惟足以汗牛充棟,且可說堆積如山。”可見,我國在圖騰藝術文化研究上還是比較多的,也是有據可依的。

  根據國外考古學資料,圖騰文化發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繁榮於舊石器晚期和中石器時代。從新石器時代的許多文物特別是彩陶紋來看,中國的確存在一個繁榮的圖騰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馬家窯文化遺址等出土的彩陶上多繪寫實動物紋樣和寫意動物紋樣,繪有人面魚紋、單體魚紋、復體魚紋、變體魚紋、五魚紋、蛙紋、鳥紋、鹿紋以及由此演化而來的各種象徵圖案化紋樣,足可說明我國古代圖騰文化的發達程度。歷史記載早在夏族的時期,或說魚圖騰崇拜,或說龍圖騰崇拜,學術界說法不一,但均有一定根據,有一定道理。大概這些都是夏族的圖騰,其中一個是民族圖騰,其餘則是氏族部落或家族、個人圖騰。這時,夏族蛇圖騰與羌族等氏族部落的圖騰合併而成的龍圖騰就已出現。直至夏朝建立,龍圖騰在中原地區廣泛地傳播開來,並與其他的圖騰繼續合作衍變。直到今天,先民的龍圖騰仍然對中華民族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我們現在自稱是“龍的傳人”,即與古代龍圖騰崇拜相關,“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在中國美術史上,圖騰文化的表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就拿代表性的“龍圖騰”來說吧,縱觀歷史,無論是在建築、雕塑還是繪畫上都有極為豐富的表現,如目前發現最早的河南濮陽出土的距今約6400年前新石器時期的龍虎蚌塑;清末,建於廣州的陳氏書院屋脊,脊裝飾得極其繁複精美,這隻鰲龍獨立最高處既有保護建築不受火災的神力,又有期盼陳氏後人獨佔鰲頭之意;明間藝術中,龍圖騰的應用也很廣泛,如年畫、剪紙、刺繡等,在南少數民族地區,龍的形象作為部族圖騰更是被一針一線地繡在盛裝上,成為姑娘們的衣飾。關於“龍”在中國繪畫、藝術文化中的應用例子數不勝數,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西方美術與圖騰

  從西方圖騰的三個發展階段歷程來看,每個發展階段其實它都與宗教有關。英國民族學奠基人質疑麥克倫南在1869年發表的《動植物崇拜》中認為:圖騰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質。蘇格蘭著名的人類學家羅伯遜?史密斯在18***的《閃米特人的宗教》一書裡認為:圖騰崇拜是一切宗教的起源。在20世紀上半葉後的西方圖騰研究中,圖騰制度被作為社會組織制度和宗教制度的一面。由此可見,西方的圖騰是與宗教息息相關的。那麼回頭來看早期的西方藝術繪畫,幾乎每一幅作品都是宗教的產物。宗教與美術的關係極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原始美術是與原始宗教混雜在一起發展的,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等產生的符號和簡單的影象就是原始的美術。比如說,從樸素的早期基督教美術,經中世紀美術,至文藝復興美術,可以明顯看出相對早期基督教美術表現出的嚴格宗教氣氛,可以說,藝術是為基督教服務的,繪畫更不例外。如拉文納教堂中的《西奧多拉及其隨從》,桑德羅-波提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等,都是珍貴的,非常具有藝術價值的宗教繪畫作品。

  如今,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高科技在全球的廣泛應用帶來了資訊和文化的深刻變革。原本形態的圖騰文化也在發生改變,它在保有原始元素的同時發生著變異。如美國的爵士樂和宗教音樂便是源於非洲的圖騰音樂;現代舞也是融合了原始圖騰舞蹈演變而來。19世紀末,隨著歐洲殖民者侵入非洲,許多圖騰雕刻、繪畫、面具等藝術被帶入歐洲,對後來的立體主義雕刻及野獸畫派的出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前身。非洲黑人的藝術、太平洋島民的藝術和美洲印第安人的藝術,是西歐藝術家靈感和技法啟發的源泉,對近代藝術派如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派、表現派等的形成有相當的貢獻。

  四、圖騰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圖騰觀不但是一種宗教信仰,一種社會結構,更是一種傳統文化藝術觀。在如今經濟高速發展,數理與邏輯快速充斥的時代,圖騰藝術無疑是一把鑰匙,它導引人們開啟傳統藝術的大門,進入一處可能早被遺忘的文化天地,讓人們重新思索窺探人類祖先想象力和象徵力的巨大功能,追尋人類歷史文化最原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