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論文

  養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科學規範的養成教育,能使學生變被動行為為主動行為,變他律為自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芻議》

  摘要:小學生的養成教育直接影響著下一代做什麼人、接什麼班的問題,本文從“低起點、細要求、強訓練、常評價、勤引導”幾方面討論如何開展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問題。

  關鍵詞:小學生;養成教育;分析研究;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129-03

  小學作為小學生第一個走進的集體,是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對小學生一生起著重要作用,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羅林塔爾效應”也曾啟發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並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求教師要做到寬容,寬容在現實工作中做到也並不難,寬容就是去擁抱學生,讓他覺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寬容就是去包容學生,讓他覺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卻沒有揪住不放;寬容就是允許學生反對,讓他覺得你不是學習的權威而是學習的夥伴……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和工作學習中所形成的一種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和社會風尚。一種好的行為習慣讓人受益終生,但一種壞的行為習慣會讓人終生煩惱。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合作、操作和實踐能力。在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作為教師更應注意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慣,才能培養學生具備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髮展。本文從以下幾方面談養成教育問題,以期探討解決方法,謹請大家斧正。

  一、小學生教育要低起點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加上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寵愛有加,大多習慣不好,有的甚至刁鑽任性。這時,教育切不可太心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耐心,對學生所設定的目標要求起點低,教師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承受、掌握情況,學生才能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步步走好。也才能樹立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如剛入學時,學生還不懂得怎麼做作業,為了克服學生對做作業的畏難情緒,為以後養成良好作業習慣打下基礎,我佈置較少的作業;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做作業;並只提兩個小要求:做作業時一不講話,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認真做作業的好孩子。要求低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這個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這樣為學習設定臺階,使其不斷進步。

  二、小學生教育要細要求

  小學生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詞語理解不夠,也把握不好尺度。為此,我對學生的習慣要求不能空洞、太籠統,要細、要實,要學生一聽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強。如教一年級時,我要求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那到底怎樣做是專心聽講呢?我就編了一首兒歌“一二三,坐好來。小嘴巴,閉起來”。有時學生上課開小差了,做小動作了,隨便講話等,我一說兒歌前半句,學生馬上接著說後半句,既複習了上課聽講常規,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紀律的孩子。

  三、小學生教育要強訓練

  提出了一些細小的要求,如果不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等於是空話一句。而且訓練要嚴格,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耐心。如為養成學生的文明行為,我按學校的要求要求學生說話要輕,走路要輕,不推別班的門,室內不亂喊亂叫,不隨便撕紙,外出做操要走整齊,同學之間不踢不挖不咬,天天跟蹤直到他自己意識到才罷休。雖然剛開始時花時多,但這樣幾次三番強化訓練,行為要求已深入學生心田,並化為自覺行為,良好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效率也提高了。

  四、小學生教育要常評價

  小學生都急於想知道自己通過努力所做的事會得到老師怎樣的評價。為了迎合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班實行了優點卡的評比活動,我平時細心觀察,好的、進步的及時表揚,我對他們的表揚有時是一種讚許的微笑,有時是一次親暱的撫摸,有時是一句由衷的讚揚。所以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得到了提高。

  五、小學生教育要勤引導

  小學生天真活潑,對小學生活充滿好奇,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有時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的指引和教育。剛開始學校的每一項規章制度對於學生來說是極其陌生的。為了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學校的生活,我充分利用班隊會的時間教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讓他們在內心深處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管理的想法是目標近一點、範圍小一點、內容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一點一滴的教育,讓學生提高認識,形成共識。

  六、小學生教育要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小學生成才的重要條件。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成才所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必須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勇於提問、積極思考和討論、大膽實踐、課後認真做作業、專心學習、珍惜時間、課前預習、單元複習、自覺讀書、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等;另外還要讓小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並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和自己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成績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七、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家庭、學校、社會、學生四位一體,齊抓共管。

  1.加強教師身教。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一直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學生會有意識地將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物件,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起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薰陶和教育。

  2.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相當長,家長的一舉一動往往成為學生判斷是非得失的標準。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中已經接受了教師正確的引導,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長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失去了行為習慣是非判斷的標準。因此,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渠道,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絡,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和各方面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家長提高育人意識和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絡,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結合學校行為規範的教育內容開展社群教育,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聘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規範學生的行為。

  綜上所述,教育的真諦是愛,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讓我們都伸出雙手,拿出全部的愛,扶好我們的孩子們走出人生第一步,把養成教育理念昇華。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如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如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如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霾,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冰川。

  教是為了不教,讓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去享受成長的幸福、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