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與路徑研究論文

  目前,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教育中客觀存在的一種教育形態。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但更應注意有可能導致子女出現偏差的因素,其負面影響更易導致兒童產生一些心理和行為問題,並影響兒童將來的發展。以下是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與路徑研究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與路徑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在對隔代教育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對成都市S社群進行3次實地調研,確定社群中存在隔代教育教育的情況。通過對社群內的祖輩、孫輩發放問卷和訪談,對社群內的小學進行實地觀察以及與社群小學教師座談了解該社群隔代教育的現狀,並在運用社群支援理論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隔代教育社群支援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隔代教育;社群;社群支援;路徑

  家庭教育在歷史中存在已久,而作為家庭教育方式之一的隔代教育發端於上個世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序的加快,父輩用於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多勢必造成與子女交流的時間受到壓縮,祖輩就需要花大量時間與孫輩交往,自然就產生了隔代教育問題。文章結合已有的研究發現,以及前人作的理論研究,結合社群特色,提出社群支援的實踐路徑。

  一、隔代教育

  ***一***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的定義:韓雲霞認為隔代教育就是祖輩家長對孫輩的看護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進行。[1]孫青霞認為隔代教育是在祖輩家長和孫輩之間進行的,是祖輩對孫輩的成長髮生影響的過程,這一影響過程實際上也是祖輩與孫輩的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2]王國為認為隔代教育是父母不在的情況下由祖輩撫養的方式。[3]黃珊認為隔代教育是指祖輩與孫輩生活在一起,對孫輩承擔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責任。不論是完全有祖輩撫養,還是祖輩只承擔白天或部分時間段的照顧,都是隔代教育的範疇。[4]綜合以上定義,文章認為隔代教育是指祖輩與孫輩生活在一起,一天的某個時段負責孫輩的生活以及在這段時間內祖孫的相互影響的一種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形式。

  ***二***S社群隔代教育現狀

  ***1***調查物件的基本資訊:此次調查物件之一為S小學低年級和中年級階段的學生,隨機選取2年級和4年級各一個班,男女比例基本協調。收集調查問卷82份,有效問卷80份。調查物件的家庭結構情況,有46戶家庭是屬於核心家庭,只和爸爸媽媽居住的兩代共居,而有5戶家庭是完全由祖父輩與孫輩隔代共居的家庭,也就是說,剩下的29戶家庭是由小孩、父母、祖父母組成的三代共居家庭,這類家庭佔調查總數的36.3%。此外調研還對S社群居住的老人進行隨機調查,收集調查問卷共55份,有效問卷52份。有30.9%的調研物件在51-60歲之間,而有45.5%的調研物件在61-70歲之間,其餘年齡階段所佔比例較小,在現實社會中大多是這兩個年齡階段的老人正在經歷隔代教育。

  ***2***培華社群隔代教育的主要問題:本部分不對隔代教育的利進行論述,旨在通過發現其弊端為下文研究樹立問題意識。

  一、祖輩雖然關心孩子學習,但在如何對待孩子的學習方面存在分歧。祖輩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數難以承擔學業輔導的工作。這是由於祖輩生活年代的原因,他們很少接受較高層次的教育,因此文化素養較低,對孩子的學習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相比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體現了“消極性”的祖輩佔多數,同時,很少有祖輩會和學校老師溝通,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祖輩關於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面的知識匱乏。要求孩子聽話、順從,以及用威脅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都是被現代教育科學所批判的,這一問題反映出近一半的祖輩都存在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究其原因:祖輩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形成於***期間或之前,教育觀念落後於時代,很多時候不能理解孫輩的想法與行為。

  三、並且大部分祖輩不願參加社群課堂,多數認為這是孩子父母的任務,責任感不強。

  四、由於孩子長時間與爺爺奶奶在一起,對親子關係有一定的影響。祖輩與父輩對幼兒的教育要求不一致,有時發生嚴重的衝突,造成兩代關係緊張,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在關於孫輩教育上產生嚴重問題時,由於祖輩對孫輩的溺愛,使得祖孫關係更為親近,容易引發家庭矛盾,造成親子隔閡。

  五、祖輩溺愛幼兒易導致形成不良的個性,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老人過於關愛幼兒,導致幼兒智慧發展受阻,自理能力不能得到適當的發展,形成驕縱的性格也不利於孩子的培養。

  三、社群支援理論下培華社群隔代教育的實踐路徑

  該理論在社會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社會支援就是個體從其所擁有的社會關係中獲取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援。社群支援就是社會支援的一部分,社群對隔代教育支援的功能是學校教育所不能給予的,對家庭來說社群不僅是一個資源的提供者、關懷者***給社群中的隔代家庭給予關懷***,而且還是資訊的傳遞者。所以社群支援對家庭來說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6]

  1.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內容

  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概念的核心在於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保障祖輩與孫輩受教育權利,培養社群幼兒的生存發展能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本文認為,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要在政府政策中明確規定關於社群支援的相關權責義,建立和完善社群的管理組織機制,營造重視隔代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和社群環境,增強社群裡每個家庭接受社群支援的主體意識,提高社群居民參與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工作真正實現。

  2.培華社群隔代教育的實踐路徑

  ***1***政府支援: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在社會層面首先要應對的就是有差異甚至不公平的公共政策、制度與教育制度,促使社群裡的隔代教育相關者獲得社會層面的認同。因此,首先政府應出臺關於社群和家庭重視隔代教育的權利與義務,來增加社群支援的資源供給,構建完善的社群支援的教育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制度支援還只是一種法律法規上的規定,機制卻是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實踐的保障。機制支援主要是建立社群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機構來保障社群裡的家庭能夠真正享有社群教育資源,以及運用與行使教育權利的過程。保證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實現,就應構築完善的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組織機制和管理機制。

  ***2***環境支援:在缺乏社群支援的家庭環境氛圍中,很多家庭並不會利用社群裡現成的教育資源,也缺乏與社群的互動,從而隔代教育的相關者無法運作和實施,而支援性的社群教育環境,則可使社群裡的各個家庭之間、社群與社群之間良性互動並結成一定的教育關係網路,從而擁有更多且不斷擴大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資本。因此,環境支援是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關鍵環節之一。社群可舉辦家長交流活動,讓家長交流育兒經驗,讓家長樹立教育孩子的責任意識;社群設讀書角,提供祖輩學習的各種育兒書籍;社群開設家長課程、講座讓家長吸收各種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在社群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教育的環境與氛圍。

  ***3***心理支援:我國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不僅體現在缺乏社群參與家庭的制度、機制和環境,而且還體現為家庭對社群教育資源缺乏狀態的不斷內化,形成嚴重的排斥意識。家庭中的父輩與祖輩往往沒有受過專門的隔代教育訓練,父輩的教育素養並不高,也沒有意識到社群對家庭的支援作用,這些都妨礙了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實現,形成“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或者父母的事”的心理,從而導致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的工作進展緩慢。因此,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還必須注重心理支援,協助家庭中的祖輩與父輩樹立社群意識並提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素養。具體方式通過開展兒童之家輔導兒童減輕祖輩的心理壓力,社群組織學校、社群、家長有效溝通緩減各方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