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新途徑研究論文

  愛國主義是一個古老而又彌新的課題。中華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生生不息、自信、自立的偉大精神動力源泉。當代大學生是建設祖國的新生力量,是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其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的培養尤為重要。 當前,資訊時代已經到來,經濟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發展和完善。這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既帶來了機遇,更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一時代背景,探索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下是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範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全文如下: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重點是青少年,而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要做到愛國主義教育常抓常新,則必須不斷探索愛國主義新途徑。筆者認為注重三個結合,把握四個層次,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連續性、針對性,是使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三個結合,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連續性

  中學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中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培養“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堅持日常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確保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和連續性。

  1.日常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激發熱愛祖國崇高情感,最終目的必須落實到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行動中。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點,並與主題教育緊密結合,進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證教育的有效性。

  2.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必須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升國旗、唱國歌和國旗下演講”等一系列活動的落實,和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形成高雅、具有愛國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還必須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協調,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歷史使命。如開辦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互補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強教育合力。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增強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使命感,使校內教育不斷向校外延伸。

  3.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學校教育與社會環境的配合固然重要,但青少年學生實現自我、實現理想、奮發圖強等內在因素也很重要。作為學校德育工作,必須通過有效的灌輸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與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

  二、把握四個層次,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

  在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依據不同年級、不同程度,把握不同層次,積極開展適合學生特點,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和規模的教育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針對性。

  1.針對全體學生,突出進行主旋律的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必須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圖片展、進行故事演講、歌詠比賽等。通過對歷史的瞭解,昇華愛黨、愛國的情感。

  2.針對學生幹部,突出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

  學生幹部一般是學習優異、品行端正,在學生中有較高威信的優秀分子,在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起骨幹、橋樑作用。因此,做好學生幹部的培訓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是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環節。如通過開辦團校、業餘黨校,向學生傳授團的知識、黨的知識,突出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

  3.針對獨生子女,突出進行艱苦樸素的思想教育。

  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針對獨生子女“驕”“嬌”二氣和缺乏愛心、缺少艱苦生活磨練等特點,有必要在獨生子女中開展艱苦樸素思想教育。

  4.、學生群體中必然有先進、後進之分,有些學生因學習差而導致行為差,往往因受冷落而產生自卑心理,因受挖苦而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抓住後進生,“優待”後進生,是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需要,是為社會輸送跨世紀建設者和按班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