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

  邏輯學是一門關於思維的科學,作為高校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它對於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素養具有重要作用。隨著近幾年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化,邏輯學教學改革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困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高校邏輯教學改革一直都是學術界討論的話題,地方高校邏輯教學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文章基於地方高校邏輯教學的現狀,指出了地方高校開設邏輯課程的價值,最後根據自己的邏輯教學實際提出了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

  長期以來,學界關於高校邏輯教學改革討論的焦點問題就是教學內容,即邏輯學應該講授什麼?是講傳統邏輯還是講現代邏輯?對此,學界的看法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筆者目前查到的文獻來看,大部分人的觀點還是認為,高校邏輯教學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講授現代邏輯,但也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講授傳統邏輯,而應當依據邏輯課的課程類別、學生和學校的不同層次以及學生的不同科類,將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結合起來,但要各有側重。從這些討論中,我們更要看到,邏輯教學改革這一話題之所以提了這麼多年,至今人們還在熱議,其背後是邏輯學界的各位同仁們對高校邏輯課現狀的憂慮、不滿以及想要改變這一現狀的迫切心情。下面,筆者根據自己這幾年的邏輯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地方高校邏輯教學的現狀

  ***一***課程設定不合理

  邏輯學是一門研究思維的科學,它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素質,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具有尤為關鍵的作用。自20世紀50年代,邏輯學進入高等院校的課堂以來,有過輝煌期,也有過低潮期。在1978―1992年期間,所有高等院校的文科類專業,如法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初等教育等,都將邏輯學作為基礎課開設,課時一般都在70學時左右。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邏輯教育逐漸呈現萎縮趨勢,許多地方高校的課程設定中已經不易見到邏輯學課程了,如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就已經不再開設邏輯學課程;即使有些地方高校的部分專業開設了邏輯課,卻大都已經把邏輯學由原來的必修課改為了通識課,邏輯通識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邏輯思維素養,以便他們更好的學習其它專業課程,其教學時數一般都不超過30學時;而部分專業雖然把邏輯學作為必修課,但教學學時相比以前也明顯減少。

  ***二***教材體系不合理

  我國的邏輯教材體系幾十年來都是以傳統的直言三段論為主要內容的,內容單一而落後,缺少新鮮的、現代化的內容,教材體系不夠合理。雖然當前市面上看到的邏輯教材種類很多,但各教材之間的溝通很少,呈散沙狀,再加上教材的針對性不強,所以很難發揮其作用,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方式單一

  筆者在這幾年的邏輯學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接觸邏輯學之前對邏輯學的印象就是:難懂、深奧;在剛剛接觸邏輯學***比如學習概念、命題***的時候,他們認為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門學科;當講到推理、現代邏輯的時候,更多的符號、人工語言被引進,地方高校文科類的學生由於其數學基礎普遍不好,對此就有一種畏懼心理。對於初學邏輯的這些學生來說,精確的人工語言遠遠沒有自然語言生動、有趣,天天看著枯燥的符號也就失去了學習邏輯學的興趣,對課程的學習也變成了應付,慢慢地就發現這門課程學不懂了。這樣的邏輯教學就失敗了,更不用去談邏輯教學預期達到的效果。

  二、地方高校開設邏輯課程的價值

  ***一***邏輯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引

  人們不論從哪種角度研究事物,不論構建什麼學科理論,也不論用何種語言表述理論,都離不開對共同的思維型別即概念、命題、推理的運用,都不能違反邏輯的規則、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邏輯學是其他任何學科的基礎,任何學科都是應用邏輯。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邏輯學與數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列為七大基礎學科,邏輯學位列七大基礎學科的第二位。1977年版的英國大百科全書列出了知識的五大科類,即邏輯學、數學、科學歷史學和人文學,其中邏輯學位列五大分科之首。由此可以看出邏輯學的地位和重要性。這一點,我們也能從當前國內外一些大型的考試都很注重測試邏輯思維能力可以看出來。邏輯是研究思維的,思維和邏輯密不可分,良好的思維素質離不開邏輯,而思維素質又是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這就決定了地方高校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主要是通過講授邏輯課進行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具體的知識,這種能力是通過學習邏輯可以訓練的。可見,邏輯學是基礎科學。在我國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它作為一門基礎科學,應當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其功能是訓練思維

  邏輯學是研究思維的,但它研究的不是思維的內容而是思維的形式。邏輯學提供的關於概念、命題、推理、論證、邏輯方法的理論,不僅為人們學習、理解掌握和研究其他科學提供了有力工具,也為人們正確地表述思想、駁斥謬誤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時還對人們參加各類考試有直接幫助。就像黑格爾所指出的,邏輯學就像生理學不能教給人正確地消化一樣,邏輯學也不能教給人如何正確地思考思維,只能教給人認識思維的形式和規律性。可見,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方法性的科學。作為一種工具,應用性就是其生命之所在。

  三、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專業、科類合理設定課程

  學校有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之分,而本科院校中又有重點本科、一般本科等不同層次。針對不同的層次,開設的邏輯課程理應有不同的側重點。絕大多數的地方高校都是一般本科***包含專科***,所以在課程設定的時候只需考慮學生的層次,是研究生、本科生還是專科生?地方類高校一般沒有邏輯學的研究生,主要是本科生和專科生***統稱為大學生***這兩個層次。所以給地方高校的大學生開設邏輯課的時候主要就是根據學生的專業來考慮邏輯課的課程類別,是作為專業必修課出現還是作為通識課出現。但不管是作為專業必修課出現還是作為通識課出現,普遍增加邏輯學的課時是必要的。此外,邏輯課的開設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科類,比如對理科生,就以講現代邏輯為主;對文科生,應當以傳統邏輯為主,結合現代邏輯講授。

  ***二***根據學生的層次編寫教材

  楊樹森教授在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上曾明確提出高等院校的邏輯教學應該區分:邏輯學研究和邏輯學教學;理科邏輯教學和文科邏輯教學;哲學專業的邏輯教學和非哲學專業的邏輯教學;本科的邏輯教學和專科的邏輯教學;全日制高校的邏輯教學和自學考試、繼續教育的邏輯教學。這一理論提醒我們,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應該將高校邏輯教學物件考慮得儘可能全面些。這樣才能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要,編寫出各具特色的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地方高校的大學生學習邏輯,大多不是為了以後專門從事邏輯理論研究,而是為了提高運用邏輯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邏輯學“應試能力”。市面上的邏輯學教材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沒有一本能夠真正滿足地方高校學生的這種需要。一本好的教材,一方面要求教材內容精練、結構合理,適合受教育物件,另一方面要求其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而完成這一重任需要我們邏輯工作者多費心血,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邏輯學界的同仁們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三***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當前國內外一些大型的考試都涉及邏輯學,比如美國大學研究生院的三大標準化考試:GRE***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經管企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和LAST***法學院入學考試***都很注重測試考生的邏輯思維水平,要求考生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閱讀材料,擺脫冗餘資訊的干擾,準確理解題意,並迅速解決問題;我國近年來也借鑑國外這一做法,在MBA***在職工商碩士管理***、MPA***公共管理碩士***、GCT***工程碩士***以及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職業能力綜合測試”的科目中,也注重測試考生的邏輯思維水平。但是同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能在學校的邏輯學課程考試中得高分,但參加這類考試的時候結果卻不盡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高校邏輯學教材對這方面欠缺關注,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地方高校邏輯學教師重理論輕應用、與社會考試脫節,沒有深入研究這些大型考試的邏輯學命題傾向,從而也就無法從這方面引導學生。所以地方高校邏輯學教改的一個方向就是優化教學內容,推進邏輯學在現實中的應用性,提升邏輯學“應試能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很考驗老師的基本功。對於地方高校這個層次的學生而言,邏輯學教師除了要有更多的耐心之外,還要特別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決定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正如前面提到的學生在學習邏輯之初,他們的興趣還是很大的,當慢慢引進符號後,他們就開始覺得邏輯枯燥乏味了,所以這個時候老師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案例式、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形式都可以嘗試。一定要保持學生學習邏輯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從心裡喜歡邏輯,讓他們感到邏輯是有用的。如何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抽象的理論傳授給學生,在訓練思維的同時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很重要。這是我們要在邏輯學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摸索的,只有做到靈活變通,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邏輯教學存在的問題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因此,地方高校邏輯教學改革也應該從多方面著手,形成合力,才能改變這種現狀。這種改變是需要過程的,我們期待不會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