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融性探討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職業教育改革在不斷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滿足當前社會人才培養的需求,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融性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融性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職業素養是高職學生在從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對學生的就業與發展尤為重要。文章分析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對如何構建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於一體、突出其相融性的實踐方法和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職學生 職業素養 專業技能 相融性
職業素養是一種隱性素質,它是任何一個職業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品質。良好的職業素養對於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職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能至上”的現象,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相對邊緣化。面對嚴峻的就業競爭,高職院校如何在技能培養中注入新的職業素養教育理念,突破傳統的教育程式,開設緊扣高職學生素養養成教育課程,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麥可思公司對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就業後離職率普遍高於普通高校學生,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高職學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跳槽頻繁,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與道德文化的養成和內化等問題,這些都源自高職專業教育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脫節。[1]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1.教育理念方面。高職院校缺乏對應專業群的職業素養標準,沒有將職業素養培養貫穿於學生專業學習和技能培養的全過程,未能建立起與專業教學融為一體的職業素養教育體系。其根源在於學校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開展崗位職業素養教育重視不夠。加之,高職院校未能打破狹隘的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忽視對學生道德品質與人文情懷等的塑造,削弱了對學生思想情操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培養。
2.素養教育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受功利思想影響,重技能輕素養,過分追求專業技能,忽視素養教育。[2]其課程的開發與設定以單一專業教育取代職業素養教育,專業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偏重對學生技能的訓練,素養教育僅是純科學知識的簡單傳授。
3.課程教學方面。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仍以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缺乏體現行業特色的職業文化內容,特別是缺少職業文化的薰陶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不足,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之,實踐實訓場地也缺少職業素養教育的氛圍,缺乏職場應有的素質教育,無法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
4.教學師資方面。職業素養教育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性課程,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公共關係學等多學科理論功底以及就業規劃、指導等實踐經驗。[3]而高職院校符合這種專業化要求的教師極少,從事這門課程教學任務的一般都是輔導員或思政課教師,職場經驗、人生閱歷有限,缺乏實訓與實習的指導經驗和職業教育的理論教學背景。
5.培養機制方面。高職院校缺乏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第二課堂、校企互動、實訓教學以及教師培訓等方面的職業素養教育的系統培養機制。課程教學中對於企業文化中的企業目標、價值觀、管理風格、工作模式、職業規範等內容涉及較少,學生難以深入瞭解和感受企業文化內涵,未能構建起從標準、內容、途徑到評價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雖然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過分強調就業導向下的專業技能,忽視學生職業素養的的養成、引導和培養,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職業素養,這應引起高職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合的實踐路徑
近年來,高職教育快速發展,高職學生已成為企業技能人才的中堅力量。現今社會對高職學生素質的關注,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學生的“職業素養”上。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應在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強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以增強高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1.深化教育理念。
高質量的人才應實現知識、能力與素養的有機統一。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只是解決如何做事的問題,而提高職業素養則更多地是解決如何做人的問題。只有將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既會做事又會做人,才是理想的人才教育。[4]為此,高職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實把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貫徹、滲透到學校事務與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於學校培養的全過程。要關注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努力探索以提升學生潛能為重點的職業素養教育新模式,要徹底改變過分強調專業教育或簡單地把素質教育理解為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和文化講座的狹隘認識,切實將職業素養教育落實到高職院校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注重素養培養的過程教育,並形成職業素養教育的培養機制。高職院校要與企業、行業協會合作,多方參與,共同制定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標準與體系。按照人才的成長規律構建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力求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職業素養的情感體驗,將素養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貫穿於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2.建強師資隊伍。
教師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態度及實施能力直接決定了職業素養教育的實施效果。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建設高素質、高水平的職業化師資隊伍,是全面推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根本保證。只有每一位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自覺地將素養教育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之中。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師職業素養。以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訓基地為平臺,有計劃地選派中青年教師參加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實踐和職業素養能力;選派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外出進修學習,提高綜合教學水平和職業綜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專業教師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頂崗鍛鍊,讓教師瞭解所教專業現狀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二是創新機制,優化師資隊伍。高職院校要精心設計、科學安排教師培訓工作,要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要適時安排職業素養課程教師指導專業教師的滲透性素養教學、課程設計,提高技能培養與素養教育的相融性;定期開展以素養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素養教育校本培訓。三是聘請企業或科研單位優秀人才,充實兼職教師隊伍,把企業對員工的的素養要求引進學校,實現校企文化的有效對接。
3.構建培養機制。
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基礎,探索並建立對應專業群的職業素養標準、行為準則等職業素養要素,以此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依據,並構建技能培養、素養教育融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一是將職業素養教育落實到校企共同設計、共同實施、共同評價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在課程教學、專案實訓中精心設計職業素養的培養內容,做好職業素質教育的全程滲透、技術要素的有機融合。同時,要把隱性教育嵌入學習過程,通過“第二課堂”形式的職業活動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二是融職業素養教育於專業教學中。將職業素養培養課程納入日常教學計劃,並在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得以體現,並貫穿於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以課堂講授和實訓實踐為主陣地,課堂上有理論支撐,課下延伸到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等環節,把職業素養的養成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於培養學生的全過程。三是整合高職院校現有的學科性公共基礎課程,實現與後續專業技能培養課程的有效銜接,不斷探索專業技能與素養教育的獨特載體、途徑、方式與方法,形成一批職業導向、素養融貫的優質課程,通過課程文化的感染力來承載專業教育的人文理念和職業追求。
4.建構評價體系。
建立標準,豐富手段,構建職業素養考核評價體系。一是建立與企業對接的技能與素養評價體系。高職院校應分析研判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認真編制對接適應企業需求發展的人才培訓、培養計劃,科學制定與企業對接的技能考核與職業素養評價體系。在學生評價考核中,要避免理論與專業實踐考核的脫節、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評價的脫節,考評應在真實工作現場或模擬工作場所進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邀請企業專業人才和管理人員現場對學生進行考評,逐步將企業對員工的綜合考核要求轉換為學生在校考核的評價標準,構建技能考核、操行、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二是建立教師常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明確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內容,開展教師常態課堂教學評估,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與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創設教師自覺學習、主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整體提升。三是建立標準,豐富手段,形成機制。可先從課程考核入手,突出對職業規範的要求,細化職業素養的量化評價體系,將職業素養的評價目標分解成以課程、實踐專案、活動等為載體的若干子目標,逐步形成一套層次化的評價標準體系。
5.對接校企文化。
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廣泛開展具有各種職業文化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精心設計校園文化景點,利用社團、創業、社會實踐等活動,積極搭建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參與性強的職業素養校園文化活動平臺。通過校園文化薰陶,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注重校企文化的對接滲透。不同的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發展中會形成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高職院校應將各行業特有的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對接融合,讓學生認知、感受企業文化。再一方面,校企合作引進現代企業文化。校企合作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經常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到學院講座,傳授企業文化、企業理念,讓學生在思想上儘早與企業文化接軌;鼓勵並分階段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角色,熟悉企業工作環境,實現校企文化零距離對接。
如果說專業技能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硬實力”,那麼職業素養則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軟實力”,二者互為補充。既然社會需要的是有較高職業素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那麼,高職院校就應當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著力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