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職業技能培訓心得
此次醫學職業技能培訓對我來講,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特別是在當前醫改進行過程中醫務人員和接受醫療服務人群之間,關於醫學與人文的思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有幸參加了黃石市舉辦的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此次培訓的目的是培養全科醫師的全科醫療思維和社群服務理念、管理經營技巧和應變能力,通過對學員進行系統的現代全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提高了全科醫師的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溝通技巧,塑造和諧、向上的全科團隊精神和工作氛圍。培訓內容從全科醫學概論、社群預防與保健、社群衛生服務管理、醫患溝通技巧等八大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提出的觀點清新雋永、思維的觸角縱橫騰躍,以淺顯而富有說服力的舉例和互動教學。讓學員真正參與並積極思考,使這次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淺。
一、明確了全科醫師的位置和任務
全科醫師、全科醫學、社群中心在以前,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以為社康只是一個社群的小診所,全科醫師只是在基層看看小病,開開藥品的低水平醫師。但通過了近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我對全科醫學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全科醫學和臨床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一樣,都是臨床二級學科;社康中心同樣也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衛生服務機構。社康的服務物件不僅是病人,而且還有沒病的健康人群。全科醫師不單要會高超的醫術,還要懂得與患者溝通,進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臨床專科醫師一樣以被動和以疾病為導向的診療模式開展工作,而是要主動對社群居民開展衛生服務、進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樹立以預防為導向的診療理念。通過這半個月的培訓來,我對全科醫師的理解從當初認為的:只要會看“發燒、感冒”就可以的赤腳醫生,提高到對個人、家庭和社群提供人性化、持續性與綜合性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服務的經過專業醫學訓練的高素質醫師。
二、提高了醫患溝通的能力的認識
現實社會的醫患關係日趨緊張,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急劇下降,醫鬧也越演越烈,醫生越來越難當。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醫生與患者在溝通方面出了問題。1977年恩格爾***G .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人不僅是一個生物體,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特徵的綜合體,因此,以“醫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逐漸被“以病人為中心在培訓中,通過授課老師不斷給我們灌輸“以病人為中心,健康為導向,加強溝通”的社群服務觀念。使我在潛移默化中對醫患溝通有了新的瞭解,在現實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壓力與問題,軀體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問題的一部分。目前大醫院的門診醫師的每日診療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試問大醫院的門診醫師怎麼可能花大量時間與患者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而全科醫師則不同,全科醫師管理的病人數及範圍相對專科醫師少且固定,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與患者進行交流,同時方便對病人的預後進行跟蹤隨訪,甚至可以讓患者主動參與自己診療方案的制定或調整,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主”的服務理念。這些都可以大大改進醫生與患者的溝通。
三、增強了對全科醫學的未來的信心
只有通過政府大力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為社群群眾提供方便的就醫場所,才可能解決社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關係到國策民生的大事。所以在未來全科醫學將是朝陽學科。
篇2
為了加強臨床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今年12月底護理學院派我前往XX參加“臨床護理教育教學技巧培訓班”的學習,學習時間為12月23日至12月25日。此次培訓班系統介紹了目前較為實用的臨床護理教學方法,如模擬教學、見習與實習計劃的制定、PBL***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等。與此同時,培訓課程專門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視訊,雖然只有短短三天時間的學習,但感覺收穫頗豐,現將學習體會彙報如下:
一、課程設定合理,教學內容豐富
本次授課時間共三天,但是安排了許多知名專家和教授前來授課。授課教師有: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張琰、李作兵、孫長怡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王豔玲教授,XX協和醫院張曉靜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XX友誼醫院李惠娥教授等。主要針對臨床護理教學設定了臨床小講課,臨床實習計劃的制定與落實,護患關係的溝通,模擬教學,PBL***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等課程臨床技能培訓心得體會臨床技能培訓心得體會。教學內容豐富生動,除了聆聽知名教授講課之外,還專門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案例及視訊,這對我們臨床教學老師有很大的幫助。
二、臨床實習與見習的重要性
臨床見習是在臨床專業課堂講授期間,為使學生獲得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完整知識而進行臨床實踐的一種教學方法。臨床實習又稱生產實習,是以臨床實踐為主對學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綜合訓練的重要環節,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學方法。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張琰老師重點強調3個對口:基礎知識與專業課對口,專業知識與臨床護理對口,實踐技能與護理崗位對口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實施PBL+LBL和PBL+CBL教學方法,使學生圓滿完成實習大綱要求的內容。張琰老師和李惠娥老師講解的實習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各學科護理教學提供教學重點而制定的,這就提示我們老師應該按照教學大綱將需要掌握的內容仔細講解,深度分析,反覆練習,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環境,提高學生臨床反應及判斷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高臨床技能培訓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三、模擬教學應用的優勢
模擬醫學教育是指利用模擬技術創設出模擬病人和模擬臨床場景,代替真實病人進行臨床教學和實踐的教育方法,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所有醫學院校在校學生教育及畢業後繼續教育的最熱門話題之一。模擬教學可以鍛鍊操作技術、培養綜合思維、強化團隊協作,能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也可以通過模擬教具進行考核,模擬教學的優點很多,包括可以重複操作,允許出錯,操作過程可控制,記錄回放提示錯誤步驟,可靈活安排操作物件,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可調節操作難度,可完成不同病例的學習,最大的好處是沒有風險。我們學校也購置了大量的模擬教具,老師們要合理安排學生學習在模擬教具進行不同的護理操作,針對錯誤做出分析,是學生明白錯在何處,如何改正,使我們的學生技能更加熟練,能學會應對各種意外的發生。
篇3
****年**月**日我院特邀北京著名培訓師崔金委老師對我院中層以上幹部進行了為期2天的核心理念與技能訓練的培訓,在培訓會上崔金委老師主要就人生心智模式的修煉展開論述,以前也曾進行過類似培訓和學習,自己也曾在科室手冊首頁寫下過:學會感恩、相互稱讚、真誠溝通、創造感動16個做人和觀念、心態、態度、行為、結果10個做事的大字,激勵自己和科室人員學習和思考,但悟徹不深,通過這次培訓,不僅是一次開啟心扉、本我與自我的訓練,更是一次啟迪智慧、分析與思考什麼是醫學的人文訓練,此次培訓對我來講,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特別是在當前醫改進行過程中醫務人員和接受醫療服務人群之間,關於醫學與人文的思考。
說實話,做醫生多年,對醫患溝通方面曾時不時的思考過多次,也和同行、朋友,甚至患者都有過交流,鑑於當前社會的醫療市場和環境,醫患矛盾凸顯,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感到無奈和無助。醫務人員形象在被各種渠道媒體傳播、透視和放大下,一會是救死扶傷的恩人和天使,人人讚頌;一會又是草菅人命的庸醫和魔鬼,遭人唾棄。
在課堂上崔金委老師舉例提到好多醫學界的鼻祖、泰斗和大醫,像裘法祖、華益慰等等,這些只在教科書封面、視屏上看到的名字和人物,通過崔老師講解他們鮮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從而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醫學界的泰斗和大醫,都是因為他們完美的將醫學和人文結合在了一起。裘法祖曾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可想而知,做成一名好醫生不僅僅是擁有仙一般的技能,其一必須先擁有佛一般的慈悲。華益慰之所以能感動患者、感動同事、感動中國,與他擁有佛般的慈悲之心是分不開的。醫者父母心,華益慰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他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 。
作為醫務人員,我們要敬畏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且只有一次,我們更要敬畏我們被服務的人群,因為他們把生命和健康託信於我們,是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做好醫生,所以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去感激病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去創造感動。
美國有一位名醫,在他去世後他的的墓碑上鐫刻著這樣一段文字: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文字說明了安慰、鼓勵性的語言在醫學服務中的重要性,是一種人性的傳遞,適當、積極、溫馨和真誠的語言,不僅使患者感到溫暖和安全,還能調動患者的積極因素,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大大的減少了醫患矛盾。
現代醫學鼻祖、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醫生有三件法寶:一是語言,二是藥物,三是手術刀,在醫療服務中體現出語言的重要性,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掌握語言交流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正說明了醫學是一門人文學,換句話說做醫務人員失去了醫學的人文性,就丟掉了醫學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