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探討論文

  近年來國際國內社會形態的巨大變化,給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青少年的道德建設既面臨著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學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小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小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探討全文如下:

  內容摘要: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長遠影響。隨著我國改革發展程序,學校道德教育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社會也對學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看到,我國的小學道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與青少年身心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存在差距。本文分析了問題原因,並提出了初步建議,希望對完善小學道德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德教育 小學

  一.目前小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觀念落後。

  在學校中“重智輕德”的現象比較普遍,普遍認為工作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對學生的教育要求評價上,強調學業成績、考試分數和名次,而忽略其他,而家長也同樣存在這一現象。這樣,德育教育始終落實不到位。

  2.德育模式陳舊。

  我國小學道德教育,通常採用的是強化的道德教育模式,方法比較多的是開會、徵文、報告、參觀、評比等等,內容也是千篇一律,注入式地進行。教育形式單調、方法簡單、空洞說教嚴重。道德教育的內化過程不夠,脫離了小學生的實際,形式化嚴重,小學生無法產生真正的學習動機和熱情。

  3.德育內容脫離實際。

  教育只有與生活世界聯絡,才能充滿活力,然而我們的德育內容似乎更多的是與生活實際相脫離, 表現在道德教育內容迴避了生活世界中的矛盾和醜惡,甚至“只說好不說壞”,道德教育為學生所展現的生活世界與學生實際面對的生活世界截然不同,道德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聖人教育”或“英雄教育”現象。

  4.德育工作隊伍建設不足。

  許多學校不夠重視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思想品德課沒有固定的專職教師,成了人人都可以上課,一直處於隨意性大的狀態,老師根據興趣,講一句也行,不講也可以,學校也根本不能形成對道德教育工作的全員參與,德育工作隊伍難以實現專職化、職業化、專家化,流動性、變動性大,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善我國小學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及建議

  1.革新德育觀念。

  我們的教育正處在變革時期,沒有新的觀念就沒有新的方法。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構築精神支柱,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教育觀念要更新,要堅持育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改變“分數定一切”,真正地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2.改進德育方法。

  應針對小學生特有的特點,採用更適合於小學生的生動活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對德育課愛聽、真信。例如,可以通過漫畫、ppt、微電影的形式,重視運用視聽手段來加強教學效果,增強學生體驗的自主性和豐富性。

  3.豐富德育實踐。

  好的德育目標,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課堂裡,要積極整合各類教育資源,讓道德教育從封閉的校園走向社會生活實踐,有效開展好德育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例如組織學生參加“清除小廣告”的社群服務活動,在清除過程中,不但使學生認識到小廣告的危害,而且美化了社群環境。

  4.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德育幹部隊伍素質的優劣,決定著德育工作的成敗。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加強德育工作隊伍的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中“德育首位”的關鍵,要加強德育隊伍的培訓和理論學習,以不斷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研究能力、資訊能力、操作能力、指導能力、創新能力、交往能力等,著力培養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學的德育工作隊伍。

  5.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

  對於道德教育來說,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如果內部作用沒有的話,作為外部作用的老師教育很難產生預期效果,因此,要重視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放手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最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教育。

  總之,我們要進一步更新觀念,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小學學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