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碩士畢業論文
語文教育與創造力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在於學生最早接觸的教育是母語教育,另一方面在於語言表達能力與創造力同步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語文教育與創造力培養》
摘要:語文教育與創造力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在於學生最早接觸的教育是母語教育,另一方面在於語言表達能力與創造力同步發展。在創造力缺乏的今天,如何通過語文教育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筆者總結了三點:多看一點、多說一點、多問一點。創造源於積累,有積累才會有發展,因此要重視語文教育在創造力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育;語文教科書;創造力;培養
應試教育逐漸將孩子們培養成考試機器,具備創新力的學生可謂是鳳毛麟角。在未來的教職生涯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近來,有幸拜讀《母語教材研究》中的《培養創造力:語文教育的使命》***王棟生***,讓筆者頗受啟發。
上官木子在《創造力危機——中國教育現狀反思》中這樣解讀創造力:創造力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離我們很遠,它的潛在性要比它的實際呈現更為大量地存在著,語文教育就是要將其激發出來。而基礎教育階段的創造力,並非科學家的創造力,更多的是“普通人在修改生活慣例時稍微變動一下常用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創造力是一種與其他能力複合的能力。在眾多能力中,語言能力是首要具備的。語言表達和思維水平同步發展,這就決定了母語教育在培養創造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文教科書給語文教育提供給了一個平臺,編寫目的是為了為了讓學生能習得學習方法,在心智、能力和習慣等方面尋求綜合發展,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創造精神。既然語文教育承擔著培養創造力的重要使命,那麼作為平臺的語文教科書在編寫上就顯得尤為重要。
母語教育教科書的編者首先要從教與學出發,王棟生老師說“教學內容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教’,是否值得‘學’,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否有價值”。需要教的是學習思路、學習方法、思維角度,儘量讓學生髮散思維。值得學的是可以學以致用的知識,學以致用並不是僅僅應付生活即可,而是可以讓自己更好生活的知識。
其次,編寫者必須具備現代教育意識,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和創造精神。想要讓看書的學生具備創造力,編者首先得有創新意識,這樣貫穿在教科書中的創造潛力才能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學生,萌生創造的種子。語文教科書為學生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樣本,如再現經典的文學著作節選、與時俱進的科學小品、思想深入的社會哲學等,這些正是發展學生創造力的契機。如果教師能夠靈活的利用這些樣本創造情境,將是不小的變革。
最後,教科書的編寫要提供創造的平臺、空間。王老師在文章中提到了“新一些”、“高一些”、“奇一些”三個綜合要素。這“奇一些”給筆者的觸動最大,且不說大教學,單單語文教學,這最需要思維火花的學科,硬是被社會逼得不敢越雷池半步。觀山賞水的愉快語文變成“文字模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澆滅,哪還會想著創新呢?
語文教科書是“死”的,教師是“活”的。只有教師本人具備了創新精神,學生才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思考和發現,創造力才能被激發出來。因此教師要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
葉聖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成熟的語文教師應當能夠舉一反三,對這些例子有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思維空間的彈性。對待難點的要深入淺出,對待簡單易懂的要善於深挖。對待教科書,不可照本宣科,教師的職責不是“讀”書,而是“教”書。舉一反三的閱讀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母語素養。
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創造性的讀,還要教他們創造性的寫,要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魄力。王老師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對筆者來說是莫大的鞭策:
多年來,教科書編寫者對學生寫作狀態研究不夠,往往忽略了教學物件作為生命個體所具有的豐富性與發展特徵,忽略了學生特有的思維方式,忽略了個人特定的情感狀態,加之教師自身缺乏寫作經歷,因而不自覺地把寫作文教學當成了工廠作坊,把學生當成了同一材料,用一種標準衡量、評價學生,這也是造成寫作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筆者對作文教學也十分感興趣,試圖分析過寫作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考慮過社會、學校、教師、家庭、學生喜好,但唯獨沒有想到過學生個人特定的情感狀態和發展特徵。寫作是學生使用母語的基本能力的體現,有個性、有創意的寫作,學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多一點奇思妙想,儘可能地讓學生有頓悟的機會,從生活細微處發現寫作資訊,體會語言創造的快樂。
所以,從教師的角度看待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問題,筆者總結了三個要素:多看一點***寫作***、多說一點***口語***、多問一點***閱讀***。“多看一點”是對寫作的要求,“看”可以是“閱讀”,“閱讀量大的學生寫作一般都不錯”,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看”可以是“觀察”,觀察生活的細枝末節,這個時候“錙銖必較”也是可以的。“看”還可以是“體會”,看人生百態,體世間百味,如此,何來寫不出文章之說?“多說一點”是對口語交際的要求。中學教科書中出現了口語交際的版塊,充分發揮了眼、耳、口的作用。思維的火花需要大家的互相碰撞才得以產生,在口語交際中鍛鍊思維的活躍力,激發創新性思維的產生。“多問一點”是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僅僅是課後的問題就能滿足學生的思維發展嗎?顯然是不夠的。教科書針對的是學生的平均水平***至少我國目前如此***,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因此,教師就要多問一個問題,多從一個角度啟發學生,長此以往,讓學生保持“疑問”的狀態。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水平會比那些沒有問題的學生高得多。
創造源於積累,有積累才會有發展。母語教育是學生最早接觸的教育,它所蘊含的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能量是不可忽視的。不論是從語文教科書的編寫出發,還是從語文教師的教學出發,不論是從語言學習方面出發,還是從文學審美出發,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有積極探究問題的習慣,是讓學生時刻保持創新意識。因此,培養創造力是語文教育的使命。
主要參考文獻:
洪宗禮、柳士鎮、倪文錦主編:《母語教材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