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德育論文

  走出德育困境,德育必須走向“生本”。生本德育“激揚生命”,是在生活中讓學生自由生長的德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都要圍繞以生命、生活、生長為本這個中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生本德育理論內涵探析》

  [摘要]走出德育困境,德育必須走向“生本”。生本德育“激揚生命”,是在生活中讓學生自由生長的德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都要圍繞以生命、生活、生長為本這個中心。生命、生活和生長的“整合”聯絡,體現了人之為人的完整性。生命、生活和生長的“向度”區別,構成了生本德育的實踐理論體系。

  [關鍵詞]生本德育;生命;生活;生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大業。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當今德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德育不是從“人”本身出發,不是把人作為德育本體,而是把人“物化”、“奴化”,把人當做“工具”,對其進行規訓和約束。這實際上是一種“無人”的德育。在當今時代變革的重大際遇中,人的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以人為本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以“人”的視角來看待德育,建立起符合時代發展的,與道德本體價值相一致的新的德育理論。因此,反思社會本位的德育理論,確立以“人”為中心——落實到學校就是“以學生為本”的“生本德育”理論,由此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生本、生本德育的核心概念

  1.生本

  “生”字的本意是指新事物成長到一定程度***量變***,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狀態,突破重重障礙而展現出新的面貌***質變***;“本”指本原、本體、根本之意。在此,筆者界定“生本”在本文主要指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體、根本之意。

  2.生本德育

  生本德育是指一切以學生為本的出發點和歸宿的學校德育,即學校德育範疇內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等都要圍繞學生這個中心,採用一切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來展開和實施,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德性完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生命質量。

  二、生本德育理論的內涵分析

  生本德育是在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建構的。那麼“以生的什麼為本呢”?筆者認為,生本德育要做到以學生的生命、生活、生長為本。

  1.以生命為本

  ***1***依託生命、尊重生命。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可見,每個個體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存在的獨特性在於其不可替代性,不能將個人溶解在他人和社會中,他有自己不可被他人和社會取代的個性及價值。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對學生生命視而不見,沒有理由不依託學生生命,沒有理由不尊重學生生命。尤其是兒童,他出生時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其大腦攜帶有人類500萬年演進形成的智慧“核心”,潛能無限。“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實踐生本德育的關鍵點就是要依託生命,順應生命天性。激揚生命,全面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當然也要給予指引和疏導,而不是放任與縱容。

  ***2***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就要正視生死教育,樹立正確生死觀,“向死而生”。“死”,讓我們懂得生命的有限,從而更加珍惜生命。教師要從情感、信念上引導學生學會珍惜生命。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做到不後悔,學會積極生活。

  珍惜生命就要保護生命。生命——對一個人、一個家庭而言,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百分百,一旦失去就是百分百地消失。教師要成為學生生命的守護者,要教給學生各種生存的知識、方法和麵對生存危機的處理辦法、逃生的本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防止任何可能性的傷害事件發生。珍惜生命不僅包括維護自己的生命,還要熟悉與他人相處的法則。所以,學校必須開展人際交往的教育。一方面,使學生掌握交往的規則,學會與人溝通,與人和平相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社會關懷,學會接納他人、欣賞他人,與他人、與世界共融、共在。

  生命是世上最完美的造物,世上沒有什麼可與之相媲美,因而應敬畏生命。人類對於自身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平安活下去,應該感到難能可貴;對大自然的饋贈,應該感恩不盡。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個體生命雖是獨一無二的,但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生命相互幫助、相互依存。所以,我們要珍視一切生命,敬畏一切生命,樹立共生、共在生命理念。

  ***3***享受生命、熱愛生命。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這些問題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都要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的問題。生本德育要使人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感悟人生的意義,從而熱愛生命,追求人生的理想、價值以及人的生命質量和幸福生活。青少年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往往比較膚淺,所以要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引導學生對時間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科學價值的思考,以及對現實生活中那些虛擲光陰、沉醉於玩樂或長期沉迷於網路的人生態度的思考,從而明確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把度過充實而有意義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自身的理想追求,從而不斷地提升生命,超越生命。

  生命在時間中流淌,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之分,人經歷過去,生活在現實,期盼著未來,人歸根結底生活在當下,而現在包含著過去,並充滿了未來。當前教育突出的問題是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而不惜犧牲現在的幸福,為了結果的幸福,不惜犧牲過程的幸福。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沒有現在的幸福,也不可能有幸福的未來。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要引導學生熱愛生命、享受生命,體驗生命帶來的歡愉、幸福感,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的每一天,活出每天的風采和意義。

  2.以生活為本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生活”是包括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總體,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將生活分為不同的領域,比如,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等,但要注意的問題是生活本身是一個“整體”,並不能隨意人為切割。生活與道德如影隨形、緊密結合,具有“一體”性。生活需要併產生道德,道德適應並滿足生活。這就是生活與道德的辯證關係。道德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

  個體生命的發展不在抽象的科學世界,而在富有人性的完整的生活世界。生本德育不能離開它的生活之家。所以,踐行生本德育就要以生活為本,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展開,再回歸生活。

  ***1***從生活出發。德育不能從抽象的道德概念出發,應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德育的起點,符合兒童當下的道德發展需要。比如,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就先從天天生活的班集體認識開始,過度到對學校的瞭解,然後認同班集體,認同學校,再積極發展情感為愛班級、愛學校,最後自然就上升到愛家鄉、愛國家高度。再如,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生命倫理觀,就先讓學生初步具有健康生活意識、良好衛生習慣開始,然後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珍惜生命,樹立超越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等生命倫理觀。

  ***2***在生活中展開。生本德育在生活中展開,其主題與素材來源於生活;其過程與生活過程一致;其範圍延伸到兒童所有的生活,不僅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展開,而且要在學習生活中展開;不僅在學校生活中展開,而且要在校外生活中展開。所以,生本德育要以學生生活為中心,要關注並指導學生的學習和交往生活,在這方面可以安排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學會理解尊重、珍惜友誼、誠實守信、尊敬長輩、團結協作等內容。要關注並引導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要從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合理消費、量入為出、文明休閒等方面來引導學生。要引導學生關注、討論社會生活、環保、可持續發展、政治、經濟、法律、軍事等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設計各種活動,參與相應的社會生活,避免教條化、說教化。

  ***3***再回歸生活。生本德育再回歸生活是指回歸學生真實有效的生活,而不是假的生活。所以,選取的素材、營造的環境應該是真實有效的,而不是虛假的。生本德育再回歸生活,不是再回歸一般的生活,而是在更高層面指導學生生活,讓孩子在有道德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受到薰陶和感染,從而過更好、更完滿的生活。

  3.以生長為本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長。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生長過程。傳統德育嚴重缺乏對人的主體性的重視和培養,當前生本德育具體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主體性道德人格的人。主體性人格的核心在於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超越性。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能使人成為自己生命活動的主導,認識到自我的價值,用自我內在的尺度***而不是外在的尺度***引導自我發展。全體教者要為學生積極營造“生境”,給學生一個自由生長的空間,不過多地束縛學生。我們都明白一個事實:學生自身遇到的道德困惑,只有通過學生的道德體驗和實踐來解決,真正對學生德育判斷有發言權的,是學生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倡導: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生長。教師是園丁,但園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剪整齊,而是想辦法讓每一個學生的長處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的短處都能轉化為長處。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立一個“根”,然後讓其盡情生長。儘管每一棵樹的生長週期都不同,生長的高度、幅度也千差萬別,但不論什麼樹,最後都能茁壯成長。所以教師要有靜待花開的心態,要創造性地等待。

  4.生命、生活、生長之間的關係

  ***1***生命、生活和生長的整合體現了人之為人的完整性。生命是生活、生長之原點,是源泉;生活是生命、生長之中心場域,是詩意般的棲居地;生長是生命、生活發展之歸宿,是目的地。三者整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了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完整的人。整合不是簡單相加,而是一種有機組合。完整的人才有生命,不完整就沒有生命顯現。所以,不能只論及生命、生活、生長的某一部分。

  ***2***生命、生活和生長的“向度”區別構成了生本德育的實踐體系。生命側重於本體,是一種本體的存在;生活側重於表現,是一種表現的存在。生命、生活一為“表體”,一為“表用”。而生長則側重於過程,是一種動態存在。總之,生命、生活、生長是人生命歷程中的不同樣態存在。生命、生活、生長在實踐中的取向不同,分別需要目標、內容、制度相對應,從而共同構建生本德育的實踐理論體系。因此,在實踐中要確保學生生命這個根本,就需要構建為學生生命服務的生本德育目標體系,以目標為導向,激揚生命;要確保學生在生活中生成完滿德性,就需要構建生本德育內容體系,以內容為載體,讓學生享用生活;要確保學生全面自由發展,就需要構建生本德育制度體系,以制度為保障,讓學生自由生長。

  生本德育就是以學生為教育本體的德育,就是激揚生命,在生活中讓學生自由生長的德育。生本德育以生命為本、以生活為本、以生長為本,其精髓在於對學生的關注——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鮮活生命體,其生本德育本質上就是對人的生命的關注。認識生命的神聖和不可侵犯性,從過去的忽視生命轉向依託生命、激揚生命,樹立生命至上的德育理念,為生命的生長提供自由生長的空間,讓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充分享用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自主、能動、超越性發展,在真正人性關照、尊重、寬容、錘鍊下,學生德性生成不斷完滿,自由個性全面發展,生命質量不斷提升,這是生本德育的應有之意,也是其本真所在。套用海德格爾的一句話——讓生命激揚在生本德育教育之中。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吳發科.試談學校生本德育[J].教育導刊,2003***2***.

  [3]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魯潔,王逢迎.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5]劉慧.生命德育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仇漢江.讓兒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長[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8]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選[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9]曹百瑛.論生本德育理論的邏輯內涵及實踐理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

  作者系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後溪中學校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