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命教育論文範文

  加強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的研究,重視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引導大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樹立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的生命意識,這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大學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摘 要]大學生生命教育作為大學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基於各種因素,大學生生命教育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問題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大學生作為新時期高層次人才,不僅應當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及健康的身體素質,還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及較強的社會適應力。這既是一位優秀的大學生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需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基於各種因素,大學生生命教育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將學習與考試看做是大學生的重中之重。在家長們看來,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將來找份好工作。除此之外,他們不需要考慮其他任何事情。為了讓大學生專心學習,家長們無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得本來應該大學生自己去面對、去解決的問題由家長代為處理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學生遇事後的實際應變能力及處理能力。同時,家長的大包大攬,也使得大學生幾乎做任何事都一帆風順,一旦遇到一些阻礙與困難,很容易就會變得情緒低落,產生挫敗感。這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由於家長重智育輕德育,不重視對大學生道德方面的培養教育,使他們自然而然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對家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缺乏同情心與責任心。

  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獨生子女家庭逐漸成為主體,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絡也遠不如以前那麼緊密,大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這樣,大學生的情感世界缺少滋養,他們的交往世界大大縮小了,對情感的認識與體驗自然大大降低。

  家長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在當今大學生的父母這一代,大都經歷著體制的轉變和經濟的發展,工作及生活的壓力,使他們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也使得他們大多將謀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在無形中也使得大學生對生活的意義產生懷疑,把生命的價值低階化、庸俗化。同時,由於部分家長對家庭、對婚姻的不負責,導致家庭的破裂,他們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對孩子的不負責,也造成部分大學生的不理解,心理的陰影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看待婚姻,從而產生錯誤的婚戀觀。

  二、學校因素

  在學校教育中,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實驗成果,以及將來的就業情況,才是學校最為重視的,他們生命情感的發展並不是學校關注的重點。因此,大學生情感、心理、個性的發展受到忽視和壓抑。這種忽視和壓抑並不僅僅來自於學校,也來自於大學生本身。學生的情感,心靈受到忽視,甚至壓抑。他們所面對的是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如何在激烈的學習和未來就業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無形間卻喪失了承受生活挫折的能力,對生命本身存在的意義無暇顧及。他們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大學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更談不上有自己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只是一味地被授予各種知識、技能,並被動地接受它們,大學生不僅失去了應有的人文精神,也失去了人生樂趣,其知識增長是以情感麻木和冷漠為代價的。

  由於生命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由於生命教育的缺失,導致大學生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缺乏正確的情感體驗,難以感受生活的幸福,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以滿足自己的願望為目標,從不理會他人的感受,認為別人幫助、照顧自己是應該的,而不知心懷感恩。他們只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而不知道關心和幫助他人。這樣他們就體會不到對家人、同學對自己的關心與愛心,如果說教育就是在培植未來,那麼,大學生作為社會高階知識分子,他們對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未來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怎能把如此重擔託付給一群沒有生命情感,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學校不能只注重培養大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在提高教育質量和就業率的同時,也應正視大學生作為“人”的情感需求和正確的價值取向教育,教育大學生學會思考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三、社會因素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價值判斷多元化。社會的變革和轉型速度加快,使大學生身處社會、文化、價值的流變之中。大學生在生理髮育方面雖然已處於成熟階段,但是心理髮展卻存在過渡性、矛盾性、可塑性。有調查顯示,“80後”大學生過多地藉助簡訊和網聊,缺乏現實社會交往能力。加之,大學生自身學業、經濟和就業的壓力,感情的困惑,人際關係的緊張等,大學生心理壓力較大,容易產生迷茫感和無助感,進而產生挫折感。如果對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化輔導,大學生迷茫、無助、挫折感無法及時宣洩和糾正,就可能發生蹉跎光陰甚至淡漠自己及他人或異類生命的現象。

  如今,隨著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社會變遷的加速,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著劇烈變化,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惑,價值的失落,西方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劇烈碰撞.傳統教育方式與現在教育方式的迅速交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趨於簡單和疏遠,特別是青年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的交際面越來越狹窄,由於社會的影響,他們對寬容、互助、憐憫、關愛他人、自省等等,越來越鄙視,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與單純。

  因此,要想使大學生生命教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應把大學生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他們的任務不只是“學習”而應該是“成長”,我們應尊重他們內心的真實體會與感受,確保他們的人格與個性的健康發展,保證他們情感與心理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萬玉. 關注生命――教育新的價值取向[D].河南大學,2003.

  [2]夏禹. 我國生命教育的理論及實踐探析――由大學生輕生引發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3]丘文婷. 為生命喝彩為人生奠基――關注生命情感教育[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5,***9***.

  [4]孫睿. 生命教育的缺失與迴歸[J]. 成才之路,2010,***4***.

  篇二

  《論大學生生命教育》

  【摘要】生命教育是今年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中“戰略主題”的一個重視,但其意義十分重要,大學生是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群體,也是國家發展的主導力量。現在加強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的研究,重視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引導大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樹立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的生命意識,這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生命教育;戰略;引導

  一、大學生生命教育現狀

  今年國家釋出了2010-2020年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這個綱要中提出了十大教育改革試點,無一例外的強調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事,是每個家庭和學生所關心的大事。在整個綱要裡,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當中,主要體現在其戰略主題的提出上,戰略主題中強調了要重視學生的生命、安全、國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其中,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首當其衝。當代的大學生多數是“80後”和“90後”的青年,他們是改革開放壓力的承受者、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親歷者和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他們在社會社會轉型中長大,在自費上學、自主擇業、自己奮鬥的市場經濟社會中生活,在市場大潮中承受謀生、就業的風險壓力;他們的性格鮮明,主體意識強烈,注重主體的自我感受,善於獨立思考,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歡在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中選擇真知。

  可就是這樣一群性格活潑,熱情洋溢的大學生,現在卻有著極高的自殺率並且每年都在以上升的趨勢增長。據統計,我國每年至少有26.7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查分析,自殺已成為1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校學生。甚至現在還有的是因為仇恨而他殺的現象,比如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等等,這些現象都令人深思。有人對大學生“遇到挫折時的心態”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80、90後”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後,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願意“總結經驗,從頭再來”。這樣的一個現狀實在是讓人感到困惑,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需要一個新的認識。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既保證大學生在生理、心理及社會性得到全面均衡地發展,促進大學生把握生命真諦,使大學生珍惜、熱愛生命;而且也有助於大學生抵制一些錯誤觀念,當今社會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四處瀰漫,尤其是當今改革開放形勢下各種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強烈地影響著大學生,為了保證大學生不受各種腐朽思想的侵入,必須在科學實施生命教育的同時,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學生心中建立正確的生命座標系統,不斷走向成功。

  ***二***教育是國家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

  綱要中明確指出,“以人為本”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學校教育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先。而以人為本的基礎就是充分尊重人,以人為核心,促進人的發展。生命教育正是秉著這樣的原則貫穿於教育的整個過程,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有力保障。生命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學生對生命的重視,但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允許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使他們認可自我、欣賞自我、創造自我,肯定自我的多元價值,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

  ***三***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求

  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彰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果沒有了人的生命的存在,那麼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就無從談起。因此,生命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切前提。然而隨著現在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受挫能力受到了嚴重的考驗,思想發生變化、心態發生扭曲等都致使他們對自己,甚至是他人生命的生命漠視,自殺事件屢屢發生,這些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和諧因素。開展生命教育,就是給予學生正確的生命價值引導,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生命觀,使大學生的身心更加和諧、人格更加健全,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真正做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