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生本教育論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家和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小學數學“生本教育”初體驗

  摘 要: 生本教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讚賞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本文介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作業、課堂教學及評價的策略。

  關鍵詞: 生本教育 前置作業 課堂實施 評價策略

  “生本教育”與傳統的“師本教育”相對應。郭思樂教授結合十幾年生本實驗作了這樣的概括:“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我結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及在教學中對“生本教育”的體驗,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生本教育”。

  一、“生本教育”的前置作業策略

  ***一***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研究容量應該是“少而精”。

  數學一般新授課和複習整理課比較適宜佈置前置性作業;前置性作業內容一定要適中,就學生心理層面應該是“接受並喜歡”,千萬不能成為學生的負擔;同時,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知識及年齡特點,選擇課前和課中相結合的前置性作業形式,可課前先學,也可課中先學,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為學生的學服務。

  例如:學習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柱和圓錐時,我依據課堂任務依次安排如下前置作業。

  課前活動一:找一個圓柱和圓錐的實物,你發現了什麼?

  課前活動二:並展開一個圓柱形包裝盒子,展開後是什麼形狀?它們的表面積怎麼計算?

  課前活動三:自己動手先做成一個圓柱***可以用蘿蔔、冬瓜、土豆等***,然後把它平均分成8份或16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

  課前活動四:找出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學具,你發現了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這個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切實發散了他們的思維。

  ***二***前置作業應該清晰、準確。

  它的內容不要過多或者是過於具體,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在佈置前置性作業和備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只有有了問題的開放,才有可能帶來探索的開放,繼而形成思維的開放。科學的前置性作業的完成,使得課內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也使得數學學習的思維性、開放性、邏輯化等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讓學生有備而來地學,這才是生命的課堂、平等的課堂。

  例如:設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與圓錐的複習》

  此題公式推導的過程需要學生認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何推導,激發的他們的強烈求知慾。

  二、“生本教育”的課堂實施策略

  ***一***以生活的經驗創設情境。

  “生本教育”主張教育教學應該是生動的。教學的生動性,主要體現在學生所學的內容、所參與的學習活動具有生動性。關於這一點,“生本教育”指出學習內容和活動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夠展現出學習勁頭,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教師要創設富有情趣的、學生熟知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情境,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變“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實踐、領悟、運用。

  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創編了“猴王分桃”的童話故事:孫悟空回到了風景秀麗的花果山,在果園裡分桃子給小猴子吃。悟空說:“我把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吃。”小猴聽了直嚷嚷:“太少太少。”悟空又說:“我把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小猴吃。”小猴聽了還是嫌少,試探性地問:“大王,再多給一點行不行?”悟空一拍桌子,顯得很慷慨地說:“那就給你們600個桃子平均分給300只小猴吃,總該滿意了吧?”這時小猴們都笑了,孫悟空也笑了。講到這裡,教師意味深長地說:“同學們,你們說誰的一笑是聰明的一笑?”這樣,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商不變的性質,學生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二***合作學習提高交流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強調發揮集體智慧完成學習任務。它既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還有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個性發展有積極的意義。有關研究表明,在競爭、合作、個體化三種目標結構中,競爭的情境容易激發能力差異觀念,導致學生的成績目標定向,合作和個體化的目標結構則有利於培養掌握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下,比較和評價都是基於整個小組的表現,個體間的能力差異不明顯了。小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做“小老師”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且由於小組學習允許學生自己控制學習過程,學生的勝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增強。

  ***三***以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經歷學習過程。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解放學生的探究自主權和自由度,使學生有屬於自己的思考時空。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在小學數學學習內容中有不少問題探究過程需要經歷時間長,參與人多,這樣就需要教師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屬於學生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充分動起來;解放學生的嘴,讓學生充分說起來;解放學生的腦,讓學生充分想起來。

  三、生本教育的評價策略

  評價不僅是學習成果的甄別與選拔,而且不是單一的判斷是與非,它應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給予的傾向性意見。好的評價就是一種生成的藝術。

  ***一***以“問”促評。

  以問促評就是教師通過提問、設問或反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動他評,讓學生有評價的意識。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時,我們可以以反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以設問的形式給出評價,引導學生二次探究,也就是說將錯誤當成是正確答案進行再探究,激發使其“錯誤”與“正確”發生矛盾衝突,在衝突中發現、探究知識的方法。

  ***二***示“意”代評。

  課堂即時評價時教師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學習方式的滲透,而且可以通過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特別是批評學生,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給學生“留一點面子”。在課堂上個別同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不應大聲呵斥,而是應一邊講課,一邊自然地走到這位同學身邊,用手摸摸他的頭,輕輕地把他玩的東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並改正。

  ***三***言“語”實評。

  通過語言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也只有用心說出來的評價語言才最具有實效,要以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通過你的語言、語氣、語意得到啟發,要做到言之有理。例如對於班中的平時回答問題很有條理的同學教師可以鼓勵:“你的這個解題思路已經超過老師的解題思路,你真的很了不起!”對班中那些時不時會有退步的同學,老師可以鼓勵:“真不錯!今天又讓我們大家看到了從前主動回答問題的你!”對於班中那些回答不流利的同學則可以鼓勵:“你今天的回答使我們大家感到你的數學思維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評價語言對於不同的同學來說都是一種莫大鼓勵,能夠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生本是理念,開放是本質,獲得發展是結果。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01.

  篇二

  生本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本質就是通過教育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要改變那種認為兒童是被動的、是無知的觀點。現代教育理念的發展是隨著人本主義思想的發展而發展的,它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對人性的信心,對人潛能無限的認知,更體現了平等意識和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在英語教育的生本實踐中,融合生本教育的理論和英語教育特有的教學理論,產生了生本英語說特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當中既有生本的理論指導,也有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教學特色下的教學方法。在生本英語的實踐中,要注重以下幾方面:

  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是教育過程的中心,教師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服務,強調對學生自我、自主的尊重,對學生精神生命的獨立性的肯定,強調教者職能與學生本性二者的統一,雙方在教育過程中是合作的關係;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綜合整體和分析相結合,感悟與訓練相結合,沿著“整體-意義-自主-創新”的路線前進,實行“思維胚胎髮育式”的發展。

  二、“生本教育”課堂中的教師角色轉變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著、參與者。在課堂中教師應明確自己的定位,以往教師的絕對權威沒有了,也不應該再有,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教孩子學習,學生學會知識,掌握能力最終靠的是學生自身,而不是教師。教師首先應該明確,課堂是學生自己的,課堂是學生在學知識,而不是教師在教知識,因為,如果學生不主動學,再有本事的教師也是不能教會的。

  三、充分認識討論在“生本教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我們知道,體現孔子的教學思想的《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們討論的結晶。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幾乎天天有討論,只要是學習需要的,沒有什麼不可以討論的。一般說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對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解決問題。學習中的討論普遍存在,只是討論的具體形式不同。例如有時候是自己同自己討論,有時候是小組討論,有的時候是師生之間的討論。討論是最佳的學習方式之一,然而,有些教師到現在還在冷落它,或者認為在課堂中教師採取的師生對答就是討論,實際上這種師生對答其目的只不過是我們的語言順暢一些,教學過程順利一些,這種形式化的討論與教師精心設計的把學生當成主體的討論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四、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是實施“生本教育”的保證

  “生本教育”的課堂氣氛應是民主、和諧,教師親切、和藹,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語言帶有啟發性、鼓勵性,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個性,充分尊重學生。低年級教師和學生一起歌舞進行課中休息,師生共同融進了愉快的學習課堂。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實施“生本教育”的保證。

  五、運用多元化評價促進“生本教育”的發展

  “生本教育”教學的評價標準,不以一堂課成功與否來衡量教師是否講的成功,而要看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態度。教學完全轉入到以學生為主體,看是否有利於學生個體的發展上。對學生的評價如果停留在原來的方法上,是必然會落後於教育改革舞臺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出及時的評價。

  當然在生本英語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因為是新生事物,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夠成熟。這就不可

  避免的會在 實踐中遇到很多困難。首先就是生本 英語課本與教學光碟時常有不相符的現象,這讓學生會在自學過程中出現錯誤認識,以至 於在課堂中質疑教師的能力,這對師生關係的建構有著不利的因素。其次就是生本英語教學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建構自主性學習的外部 環境,如果家長不配合,會使教學質量難於提高。最後就是生本英語的 教育過於注重故事的表演,這樣,遊戲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式較難融入生本英語的教學當中,畢竟孩子是喜新厭舊的,不停地表演只會讓他們在往後的學習中喪失學習興趣,不利於他們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每件新生事物都有它的完善期,我們共同期待生本英語的進一步 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素質教育的生命發展意義》[J],教育研究.2002.3

  3.林崇德,《學習與發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10

  4.嶽偉,《自主學習及條件的建構》,2001.5

  5.方青松,《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2001.3

  篇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

  【摘要】生本課堂重視語文課前研究,要教給學生課前研究的方法; 合作學習,課堂成了學生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在合作、展示中得到了提升;教學不應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執行的過程,而是持續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

  【關鍵詞】生本;課前研究;合作展示;預設生成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命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為本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即以學生的好學為中心,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得以主動發展,激昂學生生命,挖掘學生潛能。那麼,如何將生本教育理念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1.生本課堂重視語文課前研究,提高學習語文的起點 課前研究既課前預習。葉聖陶先生說過:“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這一句話說出了預習的重要性。

  1.1 指導研究,佈置研究任務。每學習新課之前,通過學初研究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及研究的要求,使學生達到對新教材的整體感知,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整體系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1.2 注重培養學生質疑。逐步滲透研究方法的指導。如:藉助拼音讀生字、記生字;標記不懂的、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對課文提出質疑等等。在佈置每一篇課文的研究時,我都要求學生認真地提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交流。

  2.生本課堂是合作學習展示的舞臺 學生與生俱來地擁有自我探求、自我成功的表現欲,因此展示學習成果便成了每個人的內在需求,其中小組討論交流、分組展示、派代表展示、個人即興展示等就成了課堂教學中最生動、最富有創造性的環節。如在教學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時,有位老師是這樣開展合作學習的:1、常規課前五分鐘演講。2、猜謎語激趣匯入。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用波浪線把最能表現嚴監生性格的語句畫出來,寫上批註,自由發言。4、聚集重點,感知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揣摩本課重點——嚴監生臨死前的心理:通過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揣摩嚴監生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讀、動作表演讀等朗讀方式揣摩嚴監生的心理。學生討論後上臺彙報,師生進行點評、補充。5、課堂練筆,讀寫結合。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就坐在嚴監生的床前,你想對他說什麼?把想說的話寫在課本的插圖上方。6、課外拓展。***1***小組彙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2***欣賞巴爾扎克寫的葛朗臺臨死前的片段,小組派成員說說同樣是描寫人物臨死前的情景,片段與課文相比在寫法上有什麼異同。這個環節是合作學習的提高環節,問題的難度有所加深,學困生在傾聽其他學生髮言時能學到知識,優等生在發言時能力又能再次得到提升。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成了學生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在合作、展示中得到了提升。

  3.生本課堂注重教學內容的過程生成性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不應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執行的過程,而是持續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它應該突破“預設”的樊籠,變“預設”為“生成與建構”,引導學生在“生成”中建構屬於自己的認知結構。

  3.1 從課題生成,讓文字解讀走向生本。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並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教學《小鹿的玫瑰花》時,我先從題目“玫瑰花”切入。***1***破題推想:課題後,你能推想出小鹿的玫瑰花是怎麼樣的嗎?***2***扣題理解:鹿弟弟為什麼惋惜地說這玫瑰你白栽了?***3***回題明理:鹿弟弟後來又為什麼高興地說你的玫瑰沒白栽?通過對題目的生成,讓學生走向文字,走向朗讀,走向思索。最後明白故事的表層,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巧合中表現出趣味。故事的深層,蘊含著美化環境的意義,以及在為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3.2 從情境生成,讓內容理解走向生本。《觸控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上課伊始,“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為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然後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裡?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隻蝴蝶---放飛蝴蝶。接著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麼,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在小組內交流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接觸文字,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推敲,體會文字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後,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字,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

  3.3 感悟生成,讓反饋評價走向生本。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於“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觸控春天》一課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怎樣讓學生領會安靜攏住了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明白蝴蝶是被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的呢?有的學生說要先去花叢中找到蝴蝶再去捉,有的學生說要悄悄地走過去,輕輕地伸出手去捉,還有的學生說就算這樣也不一定就能捉住蝴蝶,因為蝴蝶很靈敏,如果它發現有人來捉它,它肯定就飛走了。接著我就問學生,如果讓你們閉上眼睛去捉蝴蝶,你們能捉住蝴蝶嗎?學生閉上眼睛後,就叫開了:“老師,我什麼都看不見,怎麼捉呀?”我相機問道:看看安靜是怎麼捉蝴蝶的?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到這靈性正是來自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師要尊重兒童的感悟,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用恰當的語言鼓勵他們,能讓評價真實地走向生本,將生本教育理念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