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琴音樂中的民族特色探討論文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型別,又可以分為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鄉村音樂、原生態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國鋼琴音樂中的民族特色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國鋼琴音樂中的民族特色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在鋼琴音樂作品中如何融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體現中華民族風格是我國幾代作曲家努力追求的目標。近一百年來,我國作曲家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借鑑西方作曲技術,中西共融,創作了大量的經典鋼琴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在標題的文化內涵、旋律的線性特徵、調式和聲的創新及民族樂器音色的模擬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民族韻味。
關鍵詞:音樂藝術;鋼琴音樂;傳統文化;旋律;和聲;音色
鋼琴是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它音域寬廣、表現力豐富,享有“樂器之王”的美譽。幾百年來,鋼琴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各國眾多的作曲大師創作大量不同風格、不同文化底蘊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已成為世界音樂文庫中的瑰寶,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趙元任創作的鋼琴曲《和平之歌》***1915年***是自鋼琴傳入中國後由中國人創作並公開發表的第一首鋼琴曲,從此,接受西洋作曲技法訓練的中國作曲家們慢慢地拉開了中國民族風格鋼琴音樂創作的大幕。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蘊含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民族傳統音樂,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在歷史上對音樂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時時刻刻對中國作曲家的創作活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一百年來,中國作曲家在鋼琴音樂民族化道路上的艱難探索取得了不少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已逐步走出國門登上了國際樂壇。這些作品的內容不僅傳播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同時還反映了中國人民在20世紀不同時期的精神生活、審美觀念和情感需求,優秀並能流傳的音樂作品往往都具有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和時代特色相結合的特點。
一、標題的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音樂在發展與流傳的過程中深受本土文化和民風民俗的滋養與薰陶。傳統音樂一般都會有一個飽含濃厚的生活情趣或文學色彩的標題。樂曲的標題往往是樂曲情感和意境的高度概括,具有鮮明的意象特徵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有些樂曲是依照山水風景來命名的,如古琴曲《清風弄竹》、箏曲《高山流水》;有些是以歷史故事、傳說、典故來命名的,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有些依照特定的場景或情景來命名,如《漁舟唱晚》;有些則與特定的地方風俗和民間慶典緊密相連,如吹打樂曲《閤家歡》、《喜氣盈門》等。透過標題,我們彷彿看到了起伏的山巒、薄薄的晨霧、潺潺的流水、彎彎的小橋、扁扁的漁舟、採桑的少女、挑柴的樵夫、歡鬧的街市等一幅幅充滿了審美意境和生活情趣的畫面。這些傳統音樂的標題所預示的不僅僅是描繪大自然風景的山水畫或鄉村風俗圖,而且表現了這些特殊場景中的主體――“人”的情感活動,充滿了人與自然、人與宇宙和諧相生的詩情畫意。對於欣賞者來說,這些標題是一種提醒或暗示,有一種召喚感,指向那些存在於標題背後的更為深刻的音樂內涵和精神世界。
受傳統音樂的影響,“標題性”同樣也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重要特徵。目前在社會上流傳廣泛且深受大眾歡迎的鋼琴曲大都帶有一個彰顯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文字標題,如《夕陽簫鼓》***黎英海***、《平湖秋月》***陳培勳***、《彩雲追月》***王建中***、《二泉映月》***儲望華***、《幻想曲――聽評彈》***倪洪進***、《楚漢武士的詩篇與故事》***崔世光***等等。凡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中國人,只要讀了這些標題,就可以充分想象出音樂所包含的內容、意境和情感。這些中國特色的樂曲標題與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標題比較起來呈現出不同的特徵:歐洲音樂的標題總是與某種情景畫面存在著深刻的聯絡,如《四季》***柴可夫斯基***表現的是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風光,《藍色的多瑙河》***約翰・施特勞斯***描繪了多瑙河清澈的河水在微風吹拂下波光粼粼的美麗風景。而中國鋼琴音樂的標題所標示的不僅是大自然的美麗風光,而且要通過對美麗風景的描繪來表現人的心理情感。
《火把節之夜――雲南風俗往事》***廖勝京曲***,表現的不僅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在月光下歌舞的場景,更多的是表現男女青年們的歡樂喜悅和青春萌動的心理狀態。鋼琴組曲《廟會》***蔣祖馨曲***展現在聽眾面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民間風俗畫,這裡有趕集的村民、購貨的商販、玩雜耍的藝人、打鼓說書的老漢和鄉間小戲的演員……恰如一幅音樂版的《清明上河圖》,充滿了濃郁的民俗文化氣息。
由此可見,中國鋼琴音樂的標題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講究字面的寓意,而且還注意文字背後深刻的含意以及文字與音樂密切結合後所表達出的情與景的關係。在中國傳統音樂中,情與景是始終相互交融的,這種交融是相互感應、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共鳴而產生的。
二、旋律的線性特徵
在我國傳統音樂中,旋律藝術有著主宰作用,音樂中橫向運動的單線型旋律與中國書法中的點畫變化在運動形式、對比變化、原則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處,恰如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偏好大屋頂、單層四合院一樣,呈現線性的、平面的特徵,“線條美”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美學特徵之一。漢語言文化對傳統音樂的旋律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在漢字抑揚的聲調上,在朗讀的頓挫上都具有明顯可辨的高、低、長、短及音色變化,與音樂旋律有著最原始的相似之處。各地區的方言差異對音樂旋律的產生及風格特點的形成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語言特色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具備了強調聲音的波動、追求橫向曲線上獨特變化的音樂韻味和藝術特徵。從表象上與西方塊狀結構的交響樂相比,中國線性結構的傳統音樂沒有交響音樂那樣巨集大的音量,和聲立體效果似乎也沒有西方音樂那樣豐滿,顯得簡小單薄,但線性結構具有塊狀結構所不能替代的審美功能,欲達到“大音希聲”的高超境界,中國音樂線性結構的優越性往往會充分地體現出來。一句看似簡單的橫向運動著的單聲部旋律,經過演奏者在節奏上或具體到對每個音的裝飾變化的處理上,往往能挖掘出深厚的音樂內涵和情感,這無論是在我國的歌舞音樂、民間戲曲,還是在運用共性技法創作的鋼琴曲、交響曲中都有所體現。可以說,“以少言多”、“計白當黑”、“以有限為無限”、“韻在言外”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共有特徵,覆蓋了音樂、戲劇、書法、篆刻、中國畫等諸多種類。
傳統音樂內容陳述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旋律來進行的,因此,我國鋼琴音樂創作在繼承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必然要強調旋律的表現效能,挖掘旋律的內涵,使之與鋼琴在和聲效果、復調手法等方面進行縱向、橫向多層次的疊合,使旋律更為豐滿,更具有民族風韻和表現力。多年來,中國鋼琴藝術家創作了許多深得大眾喜愛且廣泛流傳的優秀作品,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熟練運用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對富有中國特色的旋律進行和韻味渲染都起著豐富和強化的作用。
改編曲是我國鋼琴作品曲庫中的重要內容,改編大多根據傳統樂曲或經典歌曲創作,旋律耳熟能詳,這些作品流傳廣泛,很受歡迎。黎英海先生創作的鋼琴曲《夕陽簫鼓》,其“原型”是一首傳統琵琶名曲,作曲家在改編時基本保留了原曲的結構,但對樂曲內容做了剪裁和壓縮,使其顯得更為精粹凝練。音樂飄渺瀟灑,用鋼琴彈奏後產生出一種新穎別緻的風格,有人稱之為東方情調的小夜曲。作曲家在織體寫法上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支聲織體手法,發揮調式和聲的色彩功能,對旋律進行細膩的渲染和潤色,讓旋律在不同的聲部、不同的音區流動出現,音韻生動,情景交融,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內涵。樂曲的尾聲用對比復調手法把類似古琴奏出的渾厚的低音和類似古箏彈奏音色的高音主題交織在一起,在漸弱的音樂聲中聽眾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歸舟遠去,漂浮在江面上的鼓聲、歌聲、槳聲連同笙、簫、琵琶的樂音均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萬籟俱寂,只剩下水面上的粼粼月光。樂曲格調清新淡雅,宛如中國水墨畫的意境。
儲望華根據華彥均的同名二胡曲改編的鋼琴曲《二泉映月》是一首非常成功的經典作品。作者在改編時對旋律進行梳理,刪去樂曲中即興演奏的成份,使之更適合在鋼琴上演奏。作品充分發揮了鋼琴樂器本身在音樂表現上的特長,豐富的和聲效果、寬闊的音域、巨集大的音量和音色的變化給聽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樂曲的主旋律以單音、雙音、八度、和絃等形式在不同的聲部出現,對加音三和絃,變功能和絃及七、九和絃的運用,進一步強化了樂曲的民族風格,也進一步增強了旋律的表現功能。改編後的鋼琴曲不僅融進了作者對苦難人生歷程的嘆息,更多的則是體現了對自由、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樂曲高潮處彷彿表現了作者在風清月明之夜乘風翱翔、直上廣寒宮的意象,然而那高處不勝寒的天宮畢竟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這裡所表現的是一個與阿炳原曲所表達的哀怨不盡相同、更為超脫的藝術境界了。
三、和聲技法的繼承與創新
幾千年來我國的傳統音樂在發展流傳的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旋法特徵和調式結構。它以五聲音階為主,又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發展成了六聲音階和七聲音階。由於六聲、七聲音階均由五聲音階發展而來,所以五聲音階的旋法特點、調式法則等一系列邏輯規範都滲透到了六聲、七聲音階中。在六聲、七聲音階中,五聲骨幹音就成為“正”音,其餘音被稱為“變”音或“偏”音。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作曲家在鋼琴音樂創作中不斷探索中西互融的民族化道路,在和聲風格的民族化,和聲技法的現代化、多樣化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功能和聲與調式色彩和聲的手法在鋼琴作品中得到了廣泛而有效的使用。
在鋼琴音樂作品中,和聲是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和聲風格的發展與創新不僅和音樂表現的內容密切相關,而且還和社會生活的需求和特定的民族審美心理有著直接的聯絡。作曲家要根據作品內容表現的需要,根據作品風格的需要,使西洋傳統和聲的功能性與民族和聲的色彩性相融合,前者在作品中起邏輯―主幹作用,後者在作品中起表現―烘托作用。我國民族調式和聲的依據不是大小調體系,而是民間的“宮、商、角、徵、羽”五聲及六聲、七聲調式,因此,民族調式和聲的運用範圍要比西洋傳統和聲的範圍更為廣闊,靈活性更強,色彩更為絢麗,濃淡相間,顯示出我國民族調式和聲色彩更富有民族性、獨特性。為了使鋼琴作品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民族風格,中國作曲家們在和聲的使用上表現出靈活多樣的選擇,打破傳統的三度疊置結構的和聲形態,使和絃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結構形態,如四度疊置和絃、二度疊置和絃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附加音和絃,從而使作品在民族特色上更加富於創新。
小二度音程是尖銳的不協和音程,對聽覺有較強烈的刺激。近現代作曲家非常喜愛小二度音程所蘊藏的豐富表現功能。在許多中國作品中,小二度音程有著不可替代的表現功能。為表現我們民族音樂的特性音調,作曲家用同時出現的小二度音程來表現陝北、甘肅一帶民間音樂中微升高的清角音***約為1/4個全音,音高約在Fa與#Fa之間***和微降的變宮音***約為1/4個全音,音高在Si與bSi之間***,原本在平均律的鍵盤樂器上是無法彈奏的,但作曲家運用小二度音程的同時出現,兩音的碰撞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二度音程在我國鋼琴作品中使用也較多,在五聲調式中,大二度在五音列之內十分常見。在傳統和聲中,大二度音程列在“溫和的不協和音程”――但在中國作品中使用恰當,會使民族色彩更加突出。
四、五度結構的和聲,是以四、五度和聲音程為基礎而形成的,因為它與傳統的三度疊置功能和聲的結構不同,在上世紀30年代我國作曲家創作的作品中就開始使用以四度、五度疊置的和聲方法來體現中國作品的民族風格。如賀綠汀創作的《牧童短笛》等。
四、五度音程和聲結構也可以組合在一起使用,形成四、五度疊置構成,在這一情況下,四、五度結構的和聲大多采用平行進行,以服務於線性的旋律。四度疊置的和絃也會以八度為一個框架的兩組純四度的拼疊,在音響上與傳統和聲不同,與我國民間曲調常見的四度旋律音程和琵琶、笙等樂器的自然和聲方法一致。由於音程關係與我國琵琶樂器的空絃音高相同,其音響效果符合我國民眾的聽賞習慣,在樂曲中使用極易獲得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四度、五度和絃中插進不同的附加音,可以增加音響純淨的四、五度和絃的力度感、動力感。
四、對民族樂器音色的模擬
由於中國的傳統音樂講究線性美,所以中國樂器在演奏上特別注重富有個性特徵的音色的變化。傳統樂曲中的每一個單音上都可以被裝飾,用波動、振動、滑奏、力度變化等豐富的手法對旋律加以潤飾,從而使中國音樂產生了特殊的東方韻味。20世紀以來,隨著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得更多的傳統音樂精品得到流傳。作曲家們創作了更多的新的民族音樂作品,為適應這些新作品內容表現的需要,對演奏技術也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國音樂家在對民間樂器的演奏技術進行梳理總結的基礎之上進行提煉,使各種技法得到進一步完善。針對中國民族樂隊低音樂器不足的情況,吸取西洋低音提琴的長處,發明了“革胡”。從小提琴的製造工藝得到啟發,把二胡的“千斤”從絲絃纏扎改為可調節音準的“千斤”,適當增加了二胡琴桿的長度,把二胡的纏弦改為類似小提琴的金屬弦,這樣就使得二胡換把的把位增加,音域拓寬。
二胡的弓也從馬尾扎弓改為類似小提琴的調節弓,長度也明顯增加,推動了二胡右手運弓技術的發展。這些融合了西方樂器製造工藝和演奏技藝的創新,對我國傳統樂器演奏技術的提高、傳統樂器的音色開發、傳統音樂內容的表現力的增強都起到了有效的拓展作用。中國樂器音色變化的內涵和中國傳統文化背景是緊密相連的。和諧、含蓄、均衡的中庸之美對傳統音樂影響深遠,強調“天人合一”、“大音希聲”,在思維方式上不太重視所描述具體物件的精確性,而主要表現總體的“氣質”、“意境”、“神韻”。在音樂表現中,要求虛虛實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對音色要做到剛柔相濟,這些都是表現中國音樂特殊韻味的重要手法。因此,要在西洋樂器上完全模擬再現出由中國樂器演奏所產生的特殊韻味是相當困難的,鋼琴是擊絃樂器,就樂器本身而言,它的音色有著金屬般的明亮感,但在具體作品中,作曲家可以通過創作技法的處理,手指觸鍵部位不同及下鍵速度的變化,使音色產生微妙的變化而達到預期的民族樂曲演奏的效果。
中國鋼琴曲中對特殊音色的追求,多半屬於對民族樂器音色的模仿。在《二泉映月》中,作曲家採用大量三度與二度的單倚音模擬二胡的滑音奏法;楊矛創作的鋼琴曲《無錫景》充分利用鋼琴音域寬廣、低音渾厚的特點,形象地模擬出了古琴和簫的音響效果,使作品達到了詩一般的意境,具有中國音樂的特殊韻味。
縱觀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其創作歷史雖不足百年,但經過幾輩作曲家的努力開拓,學習運用西洋創作技藝並融入我們自己的傳統音樂文化,使中國鋼琴作品在旋律特色、調式和聲、復調及其音響色彩上呈現出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是中西共融的音樂文化結晶。這對於在世界範圍內宣傳中華民族文化,揭示民族精神氣質和生活風貌是大有益處的。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若要以自己獨特的風韻自立於世界,也需要繼續吸收西方優秀的音樂文化,將一切可用技藝都融化於中國民族音樂的精髓之中,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