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民族特性論文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絃。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義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民族特性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民族特性全文如下:

  摘 要:鋼琴傳入中國以後,藝術家們對鋼琴創作的技法和調式調性、曲式和聲等方面都進行了民族化的探索使中國鋼琴音樂文化不僅在表達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民族意蘊,積累寶貴的經驗,同時在世界的舞臺上還佔有一席之地。該文主要就鋼琴音樂作品中音調、音色及演奏中的民族特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鋼琴 民族特性 鋼琴音樂作品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240-01

  鋼琴作為西方樂器,在傳入中國以後,我國的藝術家們就開始了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創作。經過藝術家們的不懈努力,百餘年裡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這些鋼琴音樂作品不但創作手法新穎獨特,而且還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同時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化風格。經過這一百多的發展,中國鋼琴音樂從1915年趙元任發表出版的中國第一首鋼琴曲,到蕭友梅和沈仰田多國外鋼琴曲的模仿再到王建中的《百鳥朝鳳》和黎英海的《夕陽簫鼓》的出現,則標誌著我國鋼琴音樂的發展進入到了一的成熟期。本文將從音調和音色的民族化特性、演奏的民族化特性和鋼琴音樂中的聯想等幾個方面,來描述帶有民族特性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進而說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獨特之處。

  1 民族化特性的音調、音色

  旋律、音調是中國音樂作品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在中國所創作出來的鋼琴音樂作品則是把傳統的音樂當作藍本,根據西方鋼琴音樂作曲手法對中國傳統的音樂進行改造而創作的。這些只要是與中國傳統有淵源的作品,就會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韻味,並且這獨特的韻味風格就會顯得十分突出、

  民族化音色,音色是影響到整首曲子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中國傳統音樂音色是一種線條美,常常是較自由的使用顫音和滑奏的演奏手法來修飾表現出來的,因此表現出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性的重要方式就是模擬民族器樂的音色和演奏手法。然而,我國的民族樂器在音色和音響上比較獨特,就這種獨特的音色和音響效果,使演奏的音樂富於濃郁的中國韻味,更充分的體現了我國廣大人民的審美情趣。

  對於鋼琴音樂作品音色的民族化模擬,演奏者把鋼琴作品演繹的惟妙惟肖,這樣不僅可以引起聽眾聽覺上的豐富聯想與想象,還使得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被廣大群眾接受。在中國模仿民族樂器奏法的鋼琴音樂作品有很多,在這些作品中常常使用不同的奏法、不同的觸鍵、及踏板的應用和在音色、音調上的對比來進行模仿。演奏者在模仿演奏此類的音樂作品時,只有把傳統的演奏手法和西方的演奏技巧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出藝術的感染力。例如,在嗩吶改編曲《百鳥朝鳳》中,作曲家在奏法和技巧方面大量的應用裝飾音和和不協和的音程,來模擬表現出曲中嗩吶的滑音韻味,這樣就惟妙惟肖的模擬出嗩吶的演奏風格與韻味。在二胡經典曲目《二泉映月》中,作曲家大量運用二度與三度單倚音來進行模擬二胡的滑音演奏技巧,使得曲子顯得活靈活現。在《翻身的日子》中作曲家加入小三度和小二度裝飾音,進行模仿管子的風格特徵,還在樂曲中進行雙手交叉演奏,左手低聲部旋律演奏等等這些作曲演奏技法,使得曲子增加了詼諧的氣氛。在這些音色、音調民族化的模仿中,同時也創造和發展了符合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特殊演奏技巧,也產生了在西方鋼琴音樂作品中所沒有的民族化藝術特色,更豐富了中國鋼琴音樂中的民族特性。

  2 演奏的民族化特性

  獨特的音色演奏和多種樣的裝飾音的應用是表現中國傳統音韻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文化血緣是和中國傳統的音樂作品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哪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演奏藝術的意境上和演繹的音樂內涵上,都與中國傳統的文化息息相關。對與作曲家們無論是將中國傳統的曲調與西方的作曲技法和在音調的色彩調性、和聲織體的運用,還是對於新音色和民族神韻的追求,這些都是作曲家們為了體現民族化的特性特徵。因此,這些所謂的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在藝術表現上也應該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與審美標準。

  與中國傳統樂器相比,鋼琴的音色及潤腔是比較單一的。要想完美的演奏出民族化的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民族神韻,演奏除了熟練掌握傳統的演奏技巧技法外,還要會熟練的應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同時還要演奏者還要具有很高的傳統民族音樂素養,更是熟悉民族音樂的特點,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民族音樂的風格和獨特神韻,以自己合適的方式細緻準確的表達出來,達到“人琴合一”的狀態。

  3 鋼琴演奏中的聯想

  鋼琴與中國傳統音樂不同,它是一種固定音高的鍵盤樂器,它不像中國傳統樂器那樣可以作出特別細微的音高變化。鋼琴在發音後,它的發音的音量是逐漸減弱的,而民族樂器可以收到一些外在因素而逐漸加強。還有就是鋼琴音色受到鋼琴本身決定的,這樣就沒有中國傳統器樂那麼富有表現力了。就鋼琴的音色而言,它的音色是單一的,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對一些音區和音量的對比,完全是可以產生不同音色上的聯想。像在彈奏《夕陽簫鼓》時,演奏者的腦海中就應該有哪些傳統樂器的音色、音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有形聯想。這有形聯想就是演奏者在演奏時腦海中對作品的分析及對民族樂器的模擬,形成一種超前意識。從而是作品更具有民族化特性,使作品更富有表現力。

  既然有這種有形的聯想,那麼在鋼琴演奏中,就有無形聯想。對中國人來說,創造和對藝術的再現追求是意境至上的。中國有句老話,“內得於心,外應於器”這是中國在器樂演奏中的美學標準之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形聯想。這種無形聯想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是超乎與具體的作品之外的。因此,要想真正的表現出民族音樂神韻,就有具有很高的民族音樂素養,紮實的民族文化功底,還要對音樂有較深的理解能力。同樣還要求演奏者一定要在西洋鋼琴奏法的基礎,並結合本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使自己領會作品中所蘊涵的濃郁的民族氣質。在演奏中還要充分的發揮想像力,這樣才能使作品起到傳神的效果,以達到形神具備的境界。

  4 結語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在創作,還是在演奏上都有了明顯的民族化特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化特性的音樂特點。它以獨特的創作手法,並且帶有濃郁的民族音樂特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音樂和獨特的、帶有濃重民族特性的鋼琴音樂作品的無窮魅力。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應該在傳統的音樂的弘揚的基礎上,學習借鑑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精華和成果,大力彰顯我國鋼琴藝術所具有的民族特徵,以具有建設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文化,使中國鋼琴音樂民族化特性呈現出更加繁榮昌盛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席悅.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特色[J].青春歲月,2012***4***:11.

  [2] 楊文.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特徵[J].音樂探索,2005***1***:70―74.

  [3] 毛凱.論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特性[J].作家空間,2010***9***: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