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管理論文文獻

  旅遊業又稱為朝陽產業和無煙工業,是二戰以來發展最快的第三產業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行的必要性

  摘要: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是旅遊管理專業為培養適應旅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徑。專業實訓課可以訓練學生專業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專業實訓的學習,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專業實訓,努力掌握和提高專業實踐技能,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的目標,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旅遊管理;實訓課;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2-0042-01

  專業實訓課是目前我國大專院校以培養適合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也是旅遊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徑。通過短期的實訓,學生將進一步瞭解社會對旅遊專業的需求狀況,加強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並且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校內外實訓,學生將會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瞭解旅行社和景點,主題公園及各大賓館酒店的一般面貌和常規工作執行過程,積累專業感性認識;可以訓練學生專業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髮展,以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旅遊業也必將加快其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與國際水準接軌的步伐,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旅遊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為了獲得畢業實習和將來從事專業工作所必備的“實戰”技能;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專業實訓的學習_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專業實訓.努力掌握和提高專業實踐技能,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的目標,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改革勢在必行。

  一、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專業實訓課的教學目標應該適應旅遊人才市場需求。專業實訓課的教學內容,首先要比較全面地覆蓋旅遊業的有關各個崗位。其次要突出各崗位所要求畢業生具備的基本勞動技能。目前,專業實訓課教學中存在下列情況:重客房鋪床、餐廳擺臺、烹調基本功,輕服務模擬接待、裝置保潔訓練、模擬廚房管理;重操作訓練,輕素質培養;考核內容不合理,考核專案不完整,教學重點不適應旅遊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也待進行改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l、理論與實踐脫節。在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中,由於存在著理論與實踐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應該能夠模擬餐廳服務、模擬客房服務、模擬導遊服務等相關的服務知識,而且在校練就的服務技能還應高於旅遊業現行的服務水準。但是,與此緊密相關的旅遊教育部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卻基本未變,理論與實踐聯絡不緊密。特別是實訓課教學,缺乏科學理論指導,不能適應旅遊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

  2、重操作訓練,輕素質培養。我國旅遊業進軍國際旅遊市場,首先要有一支具備國際服務素養的員工隊伍,旅遊教育行業責無旁貸首先要為此做出自己的貢獻。其實,國際旅遊市場並不要求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具備一流的操作技術,但卻要求他們從觀念上接受國際旅遊業的服務規範和管理思想,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專業理論素養和職業道德,具備無量的培養前途。但是,目前旅遊管理專業的實訓課“重操作訓練,輕素質培養”的傾向卻不是個別的現象,是需要儘快解決的問題。

  3、實訓課教學目標跟不上新形勢。旅遊專業在新形勢下應有培養學生的新型目標。舉例來說:如果專業實訓課中缺少使用外語服務用語進行模擬接待訓練這一環節,就是一個“培養目標”與人才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國際旅遊從業人員使用規範的服務用語是最基本的職業技能之一,因而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必須突出這項教學訓練。學生通過模擬接待服務訓練可以解決兩個問題:***1***體會到語言服務技巧的重要性;***2***體會到員工心理與顧客心理可能存在差異。這樣,學生就會明確他們為什麼要掌握規範的服務用語;為什麼要體諒顧客消費心理,提供包括職業微笑、主動、熱情、周到為內容的規範服務,並配合教師完成訓練計劃,達到教學目標。

  二、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教學改革建議

  1、改善實訓課教學管理體制。實訓課教學管理涉及五個要素:教學計劃、設施條件、教師、學生和管理制度。處理好這五個方面的關係,建立適應旅遊人才市場變化的教學管理體制是實訓課教學改革的根本

  目標。旅遊 管理專業應從改革實訓課教學 計劃人手,完善實訓課的教學條件,落實“考教分離”的教學管理制度,實行“考教分離”的 實踐課 考試製度,可以成為我們立足校情、堅持改革的有效途徑。我校雖然已經實行了“考教分離”的實踐課考試製度,但仍處於探索階段,還有待於完善。

  2、加強 職業素養的培育。即將步入旅遊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做好就業前的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 心理調整,才能較好地適應旅遊市場的管理氛圍。我認為,應該做以下 工作:***1***搞好專業 教育。旅遊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思想水平、理論水平、操作水平和職業道德。也就是要具備符合旅遊市場需要的“說、寫、做”的能力和敬業精神。***2***實訓課考試應積極引進、嚴格執行該行業的職業技能考核標準,從整體上提高專業實踐課的 組織水平、教學水平和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水平、職業道德水準。比 ***3***強化模擬服務和模擬餐廳、模擬客房管理訓練。

  3、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計劃。本著理論課教學與實訓課相結合的原則,旅遊管理專業在實訓課內容設定和教學方法上應該結合《國家職業技能等級鑑定》標準和各類競賽規則來制訂和實施。以此來衡量培養的學生是否達標,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並依據旅遊人才市場變化規律,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重點 。

  總之,我們深刻地 體會到在旅遊管理專業實訓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既要有大膽創新的精神,又要根據木學科的教學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緊緊把握影響旅遊專業實訓課教學管理的基本要素,充分發揮其各自的作用,才能做到課堂教學創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巨集建,酒店員工崗位培訓標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2]宋風鳴、胡佔友,現代賓館飯店管理操作規範[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篇二

  對做好旅遊管理的探討

  摘要: 如何做好旅遊管理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從旅遊人文資源開發以及應對旅遊危機管理兩方面闡述了旅遊管理的思想。

  1旅遊管理要加強在人文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建議

  1.1 促進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統一自然資源不管多麼美麗,沒有人的參與就失去意義,沒有人文的氛圍就失去了顏色。以杭州西湖為例,是我國獨有兼具美麗的湖光山色和悠久歷史文化韻味的景區,這裡孕育的文化非常豐富。既有家喻戶曉的白蛇娘子傳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佳句。這些資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西湖旅遊區的各個景點,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這一旅遊資源。遊客在遊山玩水之間,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歷史和典故,同樣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藝術團體在西湖景區表演西湖文化的傳統民俗節目,巧妙的將文化資源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使得遊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實現西湖景區的人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保護西湖資源,對西湖的生態、水質、衛生狀況加強保護和監督。

  1.2 努力發掘人文歷史旅遊資源我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眾多的文化資源,像龍舟賽、元宵燈會、清明踏青、五月花會、八月觀潮、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十月廟會等民俗活動,開發利用條件極其優越。要充分利用這些民俗文化,重點打民俗旅遊,這樣不僅可以為當地的旅遊產業帶來巨大的收入,也會對當地的城市發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質,完善旅遊設施文化旅遊具有文化傳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強宣傳作用,旅遊就像一張名片,在帶給遊客旅遊資源享受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形象進行了宣傳。從事旅遊資源服務的人員素質對旅遊形象具有重要影響,在旅遊景點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設施對旅遊地形象也有重要影響。好的人文素質、禮貌切近的服務態度會對旅遊者帶來很大正面的影響,會提高遊客對旅遊滿意度,進而對整個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遊設施的完善程度也會對遊客帶來不同的感覺,遊客在旅遊時一般比較放鬆,一些人性化的設施會讓他們感覺很親切,一些帶有遊客可認知的語言無疑會增加親近感。

  1.4 優化資源配置,改進旅遊經營策略和其他產業一樣,人文旅遊產業的開發、經營等需要進行細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業開發的是有形產品,而人文旅遊產業開發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產品,產品的質量通過旅遊群體的滿意程度體現。開發怎樣的旅遊產品、旅遊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規劃使得資源配置優化以及採用什麼樣的旅遊產品經營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過對人文旅遊產業的科學研究實現。目前,我國很多旅遊景點在人文旅遊開發方面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①通過加強在人文旅遊產業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更加成功,則可以大大減小旅遊資源開發方面的風險;②旅遊資源的優化配置值得關注,不同的旅遊資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遊者,使得執行成本降低,產業收益增加,這些方面也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③人文旅遊產業的經營策略非常值得研究,並非景點門票價格定得越高,旅遊產業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遊景點採用聯合消費還是單項消費更好也需要根據消費者的旅遊消費心理和旅遊景點的具體情況確定。

  2加強旅遊危機管理的措施

  旅遊業是一個相對脆弱的行業,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決定了她的觸角極大地延伸到其他各個行業領域,使得外界瞬息的變故都牽動著整個旅遊行業敏感的神經。旅遊危機已成為世界許多地區的旅遊業上空的陰雲,良好的危機管理成為旅遊業——這個應優先考慮快樂和關照產業的急迫需要。

  2.1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危機意識是一種競爭意識、超前意識、鞭策意識,也是一種凝聚劑。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在感覺危機、認識危機的前提下,經常地、系統地講形勢、講問題,使員工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和與企業共同承擔危機與風險的主人翁責任感。居民與旅遊者要強化安全意識,強調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確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種增收途徑。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應是政府危機管理的核心和重點,作為旅遊地區政府應首先樹立危機意識,加強旅遊危機戰略性研究,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形成和爆發或將其及早制止於萌芽狀態。

  2.2 建立預警機制,實施預防管理在建立旅遊災害預警機制方面已經達成普遍共識。所謂"旅遊預警制度",主要是有關部門在國內外發生疫情、戰爭、社會問題、自然災害等影響旅遊的事件,予以釋出並警示,從而有利於旅行社和遊人預見問題,並主動採取積極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應付旅遊危機的應急機制旅遊危機爆發後,最緊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應機制,儘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災害、事故發生後,在第一時間實施有效搶救,減少人員傷亡;在疫情發生時,防止疫情擴散;在治安事件發生後,儘快偵破案件,懲治違法分子,保護受害人,處理善後事宜。因為自然災害導致旅遊地暫時不能接待旅遊者,及時告知旅遊者,減少旅遊者的期待成本和預期心理,有利當地旅遊市場的恢復。

  2.4 旅遊危機過後儘快採取措施復甦旅遊業首先,旅遊危機過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促銷活動。其次,要利用媒體重樹區域旅遊形象。旅遊危機之後,要儘快挖掘正面報道的價值,予以針對性的促銷。第三,做好事件旅遊營銷,加大市場對旅遊地的關注。

  總之,當組織或個人面對危機時,應當把社會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時反應、控制、補救、總結,並有意識地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因勢利導,借題發揮,將損失減小到最少。旅遊行業是很脆弱,但不經磨練、不經危機,這個行業永遠都是脆弱的。作為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努力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動本部門以及整個行業危機管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如東.政府在旅遊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創新[D].同濟大學,2006,***08***.

  [2]牛江.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的利益相關者分析[D].北京林業大學,2007,***03***.

  [3]王詠.遺產旅遊地管理體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師範大學,2005,***05***.

  [4]張志娟.中國傳統文化與旅遊管理[D].廈門大學,2001.

  [5]烏傑.淺談旅遊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策略[J].科技資訊,2008,***01***.

  [6]陳景翊,姜春紅.中國旅遊業危機管理對策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